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2871发布日期:2021-09-25 10: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2.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它是由德国发明家鲁道夫
·
狄塞尔于1892年发明的,为了纪念这位发明家,柴油就是用他的姓diesel来表示,而柴油发动机也称为狄塞尔发动机。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在使用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热量过多的聚集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4.因此,发明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通过散热机构的设计,避免了发动机本体在工作时热量会长时间的堆积而影响发动机本体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本体的正常使用寿命,以解决热量过多的聚集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延伸出筒体顶部,所述筒体内部还设有减震机构;
7.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筒体内部,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设有发动机本体,所述安装板顶部两侧设有两个散热组件,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延伸入筒体内部并与筒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盖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扇叶,所述盖体底部镶嵌有网板,所述转动杆与网板通过轴承连接;
8.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设有竖板,所述竖板前侧固定设有齿条,所述筒体内腔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筒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设于齿条前侧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扇叶;
9.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固定设于筒体内腔一侧壁上,所述连接框与转动杆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设于筒体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顶部与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
11.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两个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均固定设于筒体内腔底部,所述滑道内部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侧与滑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顶部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与移动块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所述衔接杆顶部与安装板底部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板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筒体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滑槽内部。
14.优选的,所述盖体两侧均固定设有横杆。
15.优选的,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口。
16.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固定设于支撑板顶部,所述支撑板与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机构的设计,可通过发动机本体的工作是的震动来带动多个第二扇叶转动,在通过多个第二扇叶转动可对发动机本体进行扇热,同时通过电机等结构的设计,可以再次对发动机本体进行扇热,避免了发动机本体在工作时热量会长时间的堆积而影响发动机本体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本体的正常使用寿命,通过减震机构的设计,可以对发动机本体进行减震,保证了发动机本体的正常使用;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部件的设计,可以对连接杆进行支撑,保证了连接杆的正常使用,同时还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的立体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5中的b处放大图;
26.图中:1筒体、2安装板、3发动机本体、4盖体、5空腔、6电机、7转动杆、8第一扇叶、9网板、10第一弹簧、11支撑板、12竖板、13齿条、14连接杆、15齿轮、16第二扇叶、17连接框、18伸缩杆、19第二弹簧、20滑道、21移动块、22第三弹簧、23衔接杆、24第一滑块、25第二滑块、26横杆、27散热口、28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延伸出筒体1顶部,所述筒体1内部还设有减震机构;
29.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设于筒体1内部,所述安装板2顶部固定设有发动机本体3,所述安装板2顶部两侧设有两个散热组件,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盖体4,所述盖体4延伸入筒体1内部并与筒体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盖体4内部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内部固定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外部固定设
有多个第一扇叶8,所述盖体4底部镶嵌有网板9,所述转动杆7与网板9通过轴承连接;
30.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顶部固定设有竖板12,所述竖板12前侧固定设有齿条13,所述筒体1内腔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与筒体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连接杆14外部固定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设于齿条13前侧并与齿条13相啮合,所述连接杆14外部固定设有第二扇叶16;
31.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框17,所述连接框17固定设于筒体1内腔一侧壁上,所述连接框17与转动杆7通过轴承连接。
32.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固定设于筒体1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18顶部与安装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18外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19。
33.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两个滑道20,两个所述滑道20均固定设于筒体1内腔底部,所述滑道20内部设有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一侧固定设有第三弹簧22,所述第三弹簧22一侧与滑道2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21顶部设有衔接杆23,所述衔接杆23与移动块21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所述衔接杆23顶部与安装板2底部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便于给发动机本体3减震。
34.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板2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滑块24,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4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便于给安装板2移动限位。
3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1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滑块25,所述筒体1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25设于第二滑槽内部,便于给支撑板11移动限位。
36.进一步地,所述盖体4两侧均固定设有横杆26,便于转动盖体4。
37.进一步地,所述盖体4顶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口27,便于给电机6散热。
3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然后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可以启动电机6,电机6工作带动转动杆7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第一扇叶8转动,通过第一扇叶8的转动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散热,由于发动机本体3在工作是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所以在安装板2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移动块21移动,移动块21移动会使得第三弹簧22压缩,通过第二弹簧19和第三弹簧22的设计,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减震,同时发动机本体3在发生震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弹簧10的设计,会使得支撑板11的移动幅度变大,支撑板11移动带动竖板12移动,竖板12移动带动齿条13移动,齿条13移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带动连接杆14转动,连接杆14转动带动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两侧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的设计,可通过发动机本体3的工作是的震动来带动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在通过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可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扇热,同时通过电机6等结构的设计,可以再次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扇热,避免了发动机本体3在工作时热量会长时间的堆积而影响发动机本体3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本体3的正常使用寿命,通过减震机构的设计,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减震,保证了发动机本体3的正常使用。
39.实施例2,参照附图5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伸缩板28,所述伸缩板28固定设于支撑板11顶部,所述支撑板11与连接杆14通过轴承连接。
4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电机6工作带动转动杆7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第一扇叶8转动,通过第一扇叶8的转动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散热,由
于发动机本体3在工作是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所以在安装板2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移动块21移动,移动块21移动会使得第三弹簧22压缩,通过第二弹簧19和第三弹簧22的设计,可以对发动机本体3进行减震,同时发动机本体3在发生震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弹簧10的设计,会使得支撑板11的移动幅度变大,支撑板11移动带动竖板12移动,竖板12移动带动齿条13移动,齿条13移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带动连接杆14转动,连接杆14转动带动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多个第二扇叶16转动可以发动机本体3两侧进行散热,通过支撑部件的设计,可以对连接杆14进行支撑,保证了连接杆14的正常使用,同时还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