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3439发布日期:2021-10-09 10: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增压技术在汽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它是提升赛车功率和扭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fsae赛事中大多数车队都主流自然吸气的动力总成,根据中国赛道的地理位置及低速多弯的赛道特性,很难发挥出自然吸气发动机性能优势,而涡轮增压所带来的涡轮迟滞无法适应fsae赛事,同时在现有的赛车规则条件下,赛车的进气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充气效率较低,发动机动力性能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赛车进气系统不够完善,充气效率较低,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差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器总成、张紧器总成、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节气门、中冷器、稳压腔以及喷油座;
5.所述增压器总成包括增压器本体以及能够对增压器本体润滑的润滑冷却装置,所述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滤清器;
6.所述张紧器总成包括增压器支架、转动连接在增压器支架上的惰轮与输出轮、滑动设置在增压器支架上的张紧轮,所述增压器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其内部转轴的皮带轮,且增压器本体可拆卸的设置在增压器支架上,所述输出轮、惰轮、皮带轮之间套设有皮带,所述张紧轮能够对皮带张紧;
7.所述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与输出轮配合,能够带动皮带轮转动;
8.所述增压器本体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与节气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节气门的出气端与中冷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与稳压腔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喷油座固定在稳压腔的出气端。
9.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冷却装置包括润滑冷却器、润滑油储油罐、润滑油滤清器,所述润滑冷却器入口与增压器本体出油口连通,所述润滑油储油罐入口与润滑冷却器出口连通,所述润滑油滤清器入口与润滑油储油罐出口连通,所述润滑油滤清器出口与增压器本体进油口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包括输出轴、输出轴支承轴套,所述输出轴转动连接在输出轴支承轴套内,所述输出轴一端设置有外花键,所述输出轮轮心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出轴与输出轮之间采用键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器本体与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上连通有调压阀。
12.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中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器总成、节气门、中冷器、稳压腔、调压阀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自然吸气发动机充气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器总成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增压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与输出轮的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油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增压器总成(1)、张紧器总成(2)、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3)、节气门(4)、中冷器(5)、稳压腔(6)、喷油座(7)、文丘里管(8)、空气滤清器(9)、进气管(10)、增压器本体(11)、润滑冷却装置、润滑冷却器(13)、润滑油储油罐(14)、润滑油滤清器(15)、调压阀(16)、增压器支架(21)、惰轮(22)、输出轮(23)、张紧轮(24)、皮带轮(25)、皮带(26)、输出轮支承轴套(27)、滑壁(211)、滑块(212)、螺杆(213)、紧固螺母(214)、弹簧(215)、张紧轮支承轴套(216)、螺栓(217)、输出轴(31)、输出轴支承轴套(32)、输出轴轴承(33)、四氟油封(34)、散热翅片(51)、喷油座连接架(71)、油气混合筒(72)、发动机连接座(73)、插接孔(7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

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赛车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进气装置,包括增压器总成1、张紧器总成2、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3、节气门4、中冷器5、稳压腔6以及喷油座7。
25.所述增压器总成1包括增压器本体11以及润滑冷却装置,所述增压器本体11采用的型号为丹麦rotrexc15

20,该增压器本体11内设进气端、出气端、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增压器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空气滤清器9、文丘里管8,所述空气滤清器9通过卡箍固定在文丘里管8的进气端,所述文丘里管8的出气端通过卡箍固定在增压器本体11的进气端上,空气滤清器9能够防止空气中悬浮的灰尘、砂砾经过增压器本体11进入到发动机缸体中,保证气缸中进入清洁的空气。
26.所述润滑冷却装置包括润滑冷却器13、润滑油储油罐14、润滑油滤清器15,所述润
滑冷却器13入口与增压器本体11出油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润滑油储油罐14入口与润滑冷却器13出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润滑油滤清器15入口与润滑油储油罐14出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润滑油滤清器15出口与增压器进油口通过油管连通,润滑冷却装置与增压器本体11之间通过油管连通,构成润滑冷却循环系统,当增压器本体11工作时,增压器本体11作为润滑油的动力源带动润滑油从润滑油储油罐14中经过润滑油滤清器15进入到增压器本体11内,为增压器本体11提供润滑作用,进入到增压器本体11内的润滑油受到增压器本体11工作产生的热量变热,接着从增压器本体11出油口流入到润滑冷却器13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再次进入到润滑油储油罐14内,往复循环,润滑油滤清器15能够保证每次进入到增压器本体11内的润滑油的清洁度,每次进入到增压器本体11内的润滑油能够对增压器本体11进行润滑和冷却,保证增压器本体11运行稳定。
27.本实施例中,如图2

图5所示,所述张紧器总成2包括增压器支架21、惰轮22、输出轮23、张紧轮24、皮带26,所述增压器本体11上固定有与其内部转轴连接的皮带轮25,所述增压器本体11通过螺栓固定在增压器支架21上,所述惰轮22转动连接在增压器支架21上,所述增压器支架21上开设有输出轮安装槽,所述输出轮安装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输出轮支承轴套27,所述输出轮23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输出轮支承轴套27内,输出轮23与轴承之间过盈配合,输出轮23支撑轴套与轴承之间过盈配合,所述惰轮22、输出轮23、皮带轮25均处于增压器支架21同一侧,且惰轮22、输出轮23、皮带轮25上套设有皮带26,所述惰轮22、输出轮23、皮带轮25均为多楔带轮,所述皮带26为多楔带;
28.所述增压器支架21上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相对两侧壁凸出形成滑壁211,所述矩形孔滑动设置有滑块212,该滑块212相对两侧壁对称开设有豁口,该豁口卡接在滑壁211内,所述滑块212沿其豁口的中线方向分为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背两侧面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凸起部和锥形部,所述凸起部位于第一滑动部上,所述锥形部位于第二滑动部上,所述增压器支架21位于矩形孔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弧形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弧形凸起部之间穿设有螺杆213,螺杆213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14,所述螺杆213上套设有弹簧215,且弹簧21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凸起部与弧形凸起部之间,所述滑块212上开设有贯穿锥形部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张紧轮支承轴套216,所述张紧轮支承轴套216将张紧轮24抵接在锥形部上,螺栓217从滑块212凸起部一端穿入到贯穿孔,接着穿出张紧轮支承轴套216,然后通过螺母将张紧轮24固定在锥形部上,该紧张轮通过滑块212与弹簧215的配合能够对皮带26进行张紧,保证皮带26与惰轮22、输出轮23、皮带轮25之间稳定运行。
29.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3包括输出轴31、输出轴支承轴套32、输出轴轴承33、四氟油封34以及卡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输出轴支承轴套32内穿设有两个输出轴轴承33、两个四氟油封34,两个四氟油封34分别位于两个输出轴轴承33相背两侧壁上,所述输出轴31穿出输出轴支承轴套32,且输出轴31与输出轴轴承33过盈配合,所述输出轴支承轴套32开口两端分别固定有卡簧,该卡簧能够防止输出轴轴承33、四氟油封34轴向运动,所述输出轴31一端设置有外花键,所述输出轮23的轮心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出轴31与输出轮23之间采用键连接,所述输出轴31伸入输出轮23内的端面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输出轮安装槽上开设有通孔,当输出轴31与输出轮23键配合后,通过螺栓与垫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内,防止输出轮23因轴承损坏从输出轴31上脱落,该输出轴31通
过螺纹与发动机曲轴连接,输出轴31、输出轴轴承33、输出轴支承轴套32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转矩,保证了曲轴输出传动机构总成3可靠性及耐久性。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增压器本体11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10与节气门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节气门4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法兰,所述进气管10与节气门4的进气端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该节气门4能够控制空气从增压器本体11进入到发动机缸体的流量,所述增压器本体11与节气门4之间的进气管10上通过软管连通有调压阀16,该调压阀16采用英国的forge泄压阀,所述调压阀16能够使进入到发动机缸体内的空气压力维持在规定气压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行。
31.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节气门4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10与中冷器5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进气管10与节气门4和中冷器5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本实施例中,中冷器5包括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以及若干散热翅片51,若干所述散热翅片51并排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连通,该中冷器5能够降低增压器本体11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的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32.所述中冷器5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10与稳压腔6的进气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稳压腔6上一体成型有三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端部连接有法兰,所述喷油座7与出气管法兰连接,所述稳压腔6上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凸起端,所述凸起端通过软管连接有进气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bosch0261230302,从而检测进气压力。
33.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喷油座7包括喷油座连接架71、一体成型在喷油座连接架71上的油气混合筒72,所述油气混合筒72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法兰和发动机连接座73,所述油气混合筒72的周面一体成型有与其连通的插接孔74,所述插接孔74内能够插接喷油嘴(图中未示出),该发动机连接座73与发动机螺纹连接,使用时汽油能够通过喷油嘴进入到油气混合筒72内与空气充分配合。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