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7045发布日期:2021-11-29 17:1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2.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进入气缸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以减少气缸、活塞以及活塞环的磨损。发动机工作所需的三种介质中,空气的用量最大。如果空气滤清器不能有效滤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则会加速气缸、活塞及活塞环的磨损,甚至造成气缸拉伤,进而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检查空气滤清器的滤芯是否达到更换标准时,需要将空气滤清器拆开,根据滤芯的损伤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判断滤芯是否达到使用寿命,取决于经验而非科学的数值,过早更换空气滤清器会造成浪费,过晚更换空气滤清器会降低空气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压差监测组件连通于空气滤清器本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测量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的气压值,根据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的气压差来确定空气滤清器的过滤能力。压差监测组件通过气压差体现滤芯的过滤性能,科学评价滤芯的使用状态。
5.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包括:
6.空气滤清器本体,包括吸入空气的进气管和排出空气的出气管;
7.压差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本体外侧且连通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差监测组件包括两端贯通的透明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管内的指示片;
9.所述透明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管,所述透明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出气管;
10.所述透明管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透明管的第一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指示片。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示片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透明管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相同。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示片的表面设置有红色识别层。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透明管的第一端之间以及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透明管的第二端之间均通过通风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设置有通风管接口。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差监测组件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压差监测装置和连通于所述出气管的第二压差监测装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差监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压差监测装置电连接于显示屏。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滤清器本体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的进气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滤芯,所述滤芯在所述出气管的位置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芯远离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出气管的位置,所述滤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圈。
19.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20.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和压差监测组件,压差监测组件连通于空气滤清器本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压差监测组件可以分别测量进气管内的气压和出气管内的气压,通过气压的差值间接反映滤芯的空气过滤能力。将滤芯的过滤能力通过气压差值进行科学量化,可以直观反映滤芯的使用状态或者损伤状态,提醒使用者在正确的时机更换滤芯,避免过早更换滤芯带来的成本,还可以避免过晚更换滤芯造成发动机的损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22.附图标记:
23.1、空气滤清器本体;11、进气管;12、出气管;13、壳体;14、滤芯;15、弹性支撑件;16、弹性密封圈;2、压差监测组件;21、透明管;22、指示片;23、弹性件;24、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9.现有技术中,检查空气滤清器的滤芯是否达到更换标准时,需要将空气滤清器拆开,根据滤芯的损伤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滤芯。判断滤芯是否达到使用寿命,取决于经验而非科学的数值,过早更换空气滤清器会造成浪费,过晚更换空气滤清器会降低空气的过滤效率。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请参阅图1,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1和压差监测组件2。
31.空气滤清器本体1吸入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将空气中的悬浮物质滤除,然后再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发动机的气缸内。经过滤清处理后的空气没有悬浮物质,空气进入气缸内与油气混合后不会产生杂质,对于气缸、活塞以及活塞环的影响较小,避免损伤发动机,增加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2.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外部轮廓可以是圆柱或者棱柱等,空气滤清器本体1上至少构造出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进气管11吸入外部空气,出气管12连通于发动机的气缸,空气滤清器本体1内设置有滤芯14等常规过滤结构。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压差监测组件2,压差监测组件2连通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可以实时监测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内的气压差值。
34.进气管11连通于外部空气,外部空气保持一定速率进入进气管11,进气管11内的气压值为第一气压。空气滤清器本体1内设置有滤芯14,滤芯14为设置有空隙的网状结构,对外部空气形成过滤和阻挡的作用,经过过滤后的空气气压值会降低至第二气压,空气以第二气压进入发动机的气缸。
35.滤芯14正常时,第二气压会低于第一气压,而且第二气压与第一气压的差值间接反映了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过滤能力。通过测量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处的气压差值,科学量化空气滤清器本体1是否需要更换滤芯。压差监测组件2可以反映滤芯14的使用状态或者损伤状态,提醒使用者在正确的时机更换滤芯,避免过早更换滤芯带来的成本,同时避免过晚更换滤芯造成发动机的损伤。
36.压差监测组件2连通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分别监测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内的气压值。压差监测组件2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组件,同时连通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也可以是独立的多个组件,分别连接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差监测组件2包括透明管21和指示片22。透明管21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指示片22设置在透明管21内,可以在透明管21的外部观测到指示片22的运动。
38.透明管21内还设置有弹性件23,弹性件23的第一端连接于透明管21的第一端,弹性件23的第二端连接于指示片22。透明管21的第一端连通于进气管11,透明管21的第二端连通于出气管12。
39.空气滤清器本体1工作时,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处形成气压差值。进气管11处的气压高于出气管12处的气压,部分空气会从进气管11沿着透明管21进入出气管12。空气在透明管21内流动的过程会推动指示片22运动,指示片22的运动距离取决于弹性件23的拉力。
40.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处的气压差值越大时,空气对于指示片22的推力越大,此时弹性件23的运动距离越远,说明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空气通过性越差,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的空气越少。
41.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处的气压差值越小时,空气对于指示片22的推力越小,此时弹性件23的运动距离越近,说明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空气通过性越好,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的空气越多。
42.可以在透明管21上设置刻度等标识,指示片22的运动距离大于该标识时,此时需要更换滤芯。当指示片22的运动距离小于该标识时,此时不需要更换滤芯。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可以将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过滤能力通过压差监测组件2进行量化,进而提醒使用者在合适的时机更换滤芯,避免过早更换滤芯带来的成本,还可以避免过晚更换滤芯造成发动机的损伤。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指示片22的横截面面积与透明管21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相同。指示片22在透明管21内运动时,可以避免空气从指示片22与透明管21的内壁间隙流出。一方面可以使指示片22的指示结果更准确,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悬浮物质沿着透明管21进入出气管12。
45.在一项实施例中,指示片22为塑料片,材质较轻,对于气压值的变化反应敏感。
46.在一项实施例中,指示片22的表面设置有红色识别层,红色识别层对眼睛的刺激较强,可以帮助使用者识别指示片22的位置。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性件23为轻质弹簧,轻质弹簧可以使指示片22的反应更加灵敏。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气管11与透明管21的第一端之间以及出气管12与透明管21的第二端之间均通过通风管24连通。透明管21的作用在于显示指示片22的位置,通风管24的作用在于传递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之间的气压。
49.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上均设置有通风管接口,通风管24连接于通风管接口,进而连通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
50.在一项实施例中,通风管24的直径小于透明管21,通风管24既可以传递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之间的气压,又避免影响空气滤清器本体1内的空气流通量。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差监测组件2包括第一压差监测装置和第二压差监测装置。第一压差监测装置连通于进气管11,用于监测进气管11处的气压,第二压差监测装置连通于出气管12,用于监测出气管12处的气压。分别读取第一压差监测装置的气压值与第二压差监测装置的气压值,判定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过滤能力。
52.在一项实施例中,第一压差监测装置和第二压差监测装置电连接于显示屏,可以自动读取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处的气压值,并计算两者的气压差,使用时更加方便。
53.空气滤清器本体1吸入外部环境空气,并将外部环境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滤除。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气滤清器本体1包括壳体13、出气管12、进气管11以及滤芯14。
55.壳体13构造出容纳空间,壳体13的一端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设置在壳体13的侧壁上,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均连通于壳体13内的容纳空间。
56.滤芯14设置于壳体13内,滤芯14在对应于出气管12的位置抵接于壳体13的内壁,可以避免空气通过滤芯14与壳体13内壁之间的间隙,确保了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空气过滤效果。
57.滤芯14属于一次性的消耗物,使用结束后需要及时更换。滤芯14与壳体13之间的连接属于活动的抵接,方便及时更换。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滤芯14远离出气管12的一端与壳体1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件15,弹性支撑件15可以使滤芯14紧密抵接于出气管12处的壳体内壁,避免出现空气直接进入出气管12。
59.在一项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15为弹簧。
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出气管12的位置处,滤芯14与壳体1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圈16。弹性密封圈16可以使滤芯14与壳体13的内壁紧密接触,避免出现空气直接进入出气管12,增加了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过滤效果。
61.在一项实施例中,弹性密封圈16为橡胶圈。
6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压差监测的空气滤清器,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和压差监测组件,压差监测组件连通于空气滤清器本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压差监测组件可以分别测量进气管内的气压和出气管内的气压,通过气压的差值间接反映滤芯的空气过滤能力。将滤芯的过滤能力通过气压差值进行科学量化,可以直观反映滤芯的使用状态或者损伤状态,提醒使用者在正确的时机更换滤芯,避免过早更换滤芯带来的成本,还可以避免过晚更换滤芯造成发动机的损伤。
63.在压差监测组件包括透明管、指示片以及弹性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指示片的运动距离判断滤芯的滤除能力,方便使用者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滤芯。
64.在指示片的表面设置有红色识别层的情况下,方便使用者辨认指示片的位置。
65.在指示片的横截面面积与透明管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指示片的反应更准确,同时还可以避免悬浮物质通过透明管进入出气管。
66.在滤芯的两端设置弹性支撑件或弹性密封圈的情况下,可以使滤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紧密接触,避免空气直接进入出气管,增加了空气滤清器本体的过滤效果。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