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4478发布日期:2021-12-15 12: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发动机领域,由于曲轴箱内的压力比外部大气压要大,发动机的机油由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升高汽化而通过通气管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形成油性污染。为了降低环境污染,使得空气不受干扰,废气排放符合排放标准,必须在曲轴箱内回收机油减少影响。现有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多为废气迷宫(头盖迷宫、箱体迷宫)加外置式油气分离器的形式,存在油气分离不彻底,机油消耗大等缺陷,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本技术文件公开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曲轴箱体、冷凝迷宫、通气管、平衡轴,所述曲轴箱体内设置平衡轴,平衡轴首、尾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曲轴箱体连接,冷凝迷宫与通气管连通,还包括罩体、内含冷却介质的腔室,所述腔室与冷凝迷宫连通且腔室、冷凝迷宫的位置高于平衡轴,所述平衡轴内设置通气道,所述罩体笼罩平衡轴尾端且罩体腔内与平衡轴尾端部内通气道连通,所述罩体周壁设置若干通气孔一以连通罩体腔内外,所述曲轴箱体壁内设置回流气腔且回流气腔分别与所述平衡轴首端部内通气道、所述冷凝迷宫连通。
5.本方案中,以通气道与曲轴箱体内的回流气腔连通,并以用于挡油的罩体笼罩平衡轴尾端并连通,且回流气腔与冷凝室连通,冷凝室的气道一与冷凝迷宫连通,曲轴箱内油雾自通气孔一进入挡油罩体内碰撞成液,部分油雾进入通气道、回流气腔室内,继而输入至含冷却介质的腔室,受介质冷却成液,剩余的油雾进入冷凝迷宫中再次液化,机油含量极少的油雾输入通气管内排出,腔室及冷凝迷宫的位置高于平衡轴,对此二者中液化机油可经原路返回至曲轴箱内,机油消耗小。
6.对于含冷却介质的腔室及冷凝迷宫,可根据需要独立在曲轴箱体外,或与曲轴箱体一体成型。
7.进一步,还包括挡油板,所述罩体、挡油板位于曲轴箱体的左箱体腔内,并在所述罩体上固定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左箱体的密封垫及左箱体的箱体壁、罩体合围成腔且腔内通过部分通气孔一与罩体腔内连通,所述挡油板上设置通气孔二与左箱体腔内连通,曲轴箱排气过程中,部分气体自通气孔二进入挡油板等围成的空间内,继而进入罩体内,多重阻挡及碰撞,油雾中机油大量成液留在曲轴箱内,降低油雾中机油含量。
8.进一步,所述罩体为筒状,挡油板为弧形板体,结构简化。
9.进一步,所述平衡轴上方的曲轴箱的左箱体箱壁内相邻成型2个空腔,且所述空腔朝向曲轴箱右箱体的端部开口,并在所述右箱体对应开口处的位置设置端盖,所述左箱体、右箱体合并,端盖密封所述空腔以分别构成所述腔室及所述冷凝迷宫,布局合理,方便组
装。
10.进一步,所述平衡轴首端伸入所述右箱体箱壁上成型的槽中且平衡轴首端的第一轴承固定在槽口处,所述回流气腔下端延伸至该槽处并连通,且回流气腔上端延伸至腔室的所述端盖处并与端盖腔内连通,所述右箱体箱壁内设置机油流道且其上端延伸至该槽处并连通,且所述回流气腔与所述端盖连通的位置低于所述腔室与所述冷凝迷宫连通的位置,所述回流气腔、所述机油流道均一体成型在曲轴箱的右箱体上,右箱体箱壁上成型槽以安装平轴轴,且成型机油流道以分流液化的机油,回流气腔、机油流道延伸至槽处连通,布局合理,保证油雾顺畅流通。
11.进一步,所述冷凝迷宫腔内以隔板隔成上、下两层,隔板上设置连通孔一以连通上、下层,且所述连通孔一下方对应腔体的腔壁上开连通孔二以连通冷凝迷宫、腔室。
12.优选,冷却介质为多孔型,冷却介质包括钢丝绒,接触碰撞面积大,液化效果好。
13.进一步,所述曲轴箱体壁内设置机油流道且机油流道两端分别与回流气腔的下部位置、曲轴箱体腔内连通,增加机油流道以分流液化机油至曲轴箱预定的位置。
14.进一步,所述第一轴承为不透气的密封型轴承,所述平衡轴尾端处的第二轴承为透气型并以所述罩体笼罩第二轴承,避免油雾从此处泄露。
15.进一步,所述曲轴箱体的左箱体壁上设置若干通气孔三以与左右箱体合围成的腔连通,以气孔的形式进行通风,通风效果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改进油气分离结构,增加含介质的用于冷凝的腔室、挡油板、挡油罩体与通气道、回流气腔配合,多次阻挡碰撞液化以降低曲轴箱排出油雾中机油的含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实施例1中本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左箱体左视角下罩体、挡油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右箱体左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右箱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发动机上曲轴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罩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挡油板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左箱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27.其中,附图标记为:
28.1、平衡轴;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罩体;5、挡油板;6、槽;7、腔室;8、冷凝迷宫;9、通气管;10、回流气腔;11、机油流道;12、通气孔三;13、通气道;14、冷却介质;15、左箱体;16、右箱体;17、气孔;18、空腔;19、端盖;20、左箱体面壁;41、通气孔一;51、通气孔二;81、隔板;82、连通孔二;83、连通孔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所示,本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左箱体15、右箱体16组成的曲轴箱体、冷凝迷宫8、通气管9、平衡轴1,本实施例中采用单平衡轴的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予以展示,曲轴箱体内的平衡轴1横向安装,其首、尾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安装在右箱体16、左箱体15箱壁形成转动连接,平衡轴1上安装驱动齿轮,平衡轴1内沿轴向贯穿开孔形成通气道13。
32.如图1所示,平衡轴1尾端伸入左箱体15腔内。罩体选用筒状,如图1、图6所示,图6以俯视、剖面角度展示罩体,筒口翻边以方便通过螺钉等固定在箱壁上,罩体4将平衡轴1尾端及第二轴承3笼罩,平衡轴1尾端通气道口位于罩体4腔内处于连通状态,罩体周面开若干通气孔一41以输入箱体内油雾。如图1所示,平衡轴1首端对应的右箱体16箱壁上成型有槽6,平衡轴1首端伸入该槽6内且首端的第一轴承2固定在槽口处,第一轴承2选用不透气性轴承,平衡轴1首端通气道口位于槽内处于连通状态。回流气腔10下端与槽6连通,回流气腔10上端与含冷却介质的腔室7连通,腔室7与冷凝迷宫8连通,冷凝迷宫8的出气口处与通气管9对接,冷凝迷宫8及腔室7的位置高于平衡轴1以方便液化的机油回流至曲轴箱腔内,油雾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油雾通过通气孔一进入罩体4腔内,进而进入通气道13、槽6、回流气腔10、含冷却介质的腔室7、冷凝迷宫8,最后经通气管9排出废气,液化的机油返回箱体腔内。对于第二轴承可根据需要选择透气型或不透气型轴承,本实施例中选用透气型轴承,以更好地泄压及通气,油雾自透气型轴承进入罩体腔内。
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油雾液化以及通气泄压,在左箱体15面壁上成型通气孔三12以与曲轴箱内飞轮所处腔室,即左右箱体合围成的腔内连通。罩体4的周面上成型多个通气孔一41,以使左箱体15腔内的油雾自通气孔一41进入罩腔内。
34.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油雾液化效果,在左箱体15腔内、罩体4上固定挡油板5,如图1、图2、图7所示,挡油板5选用弧形,通过螺钉固定在罩体4顶面上,挡油板5与左侧箱体侧壁、罩体、左箱体面壁20、左箱体密封垫合围成腔,且该腔室通过罩体4周面上部分通气孔一与罩体4腔内连通,并在挡油板5上开通气孔二51,如图7所示,在首端位置开通气孔二51,以避开链条运动时油雾旋转方向,以通气孔二51使围成的腔与左箱体15腔内连通,箱体内油雾进入挡油板5围成的腔内,继而进入罩体4,部分油雾碰撞挡油板5、罩体4液化成机油,可选择在挡油板5底面与左箱体面壁20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方便液化的机油回流。
35.对于冷凝迷宫、含冷却介质的腔室而言,可独立在曲轴箱体外,或一体成型在曲轴箱体上,以及回流气腔同样可独立在箱体外,或与箱体一体成型。本实施例选择冷凝迷宫8、腔室7、回流气腔10一体成型在曲轴箱体上。如图2、图8所示,平衡轴1尾端第二轴承3安装处上方的左箱体15顶壁上成型相邻的2个空腔18,空腔18朝向右箱体的端部开口且对应的右箱体上成型端盖19,如图3、图4所示。左右箱体合并,端盖19密封空腔18端部开口使两个空腔分别形成腔室7、冷凝迷宫8,如图5所示。如图3、图8所示,腔室7的空腔内装入钢丝绒作为冷却介质14,冷凝迷宫8的腔内以隔板81区隔成上、下层,隔板81上开连通孔一83以连通上、下层,且连通孔一83下方对应的腔壁上开连通孔二82以与相邻空腔连通。如图4、图3所示,右箱体16上端盖19一侧的箱壁上成型回流气腔10,回流气腔10倾斜向上延伸,如图3中黑色
粗线条所示,回流气腔10下端延伸至右箱体16箱体上对应平衡轴所成型的槽6处并连通,回流气腔10上端延伸至腔室7对应的端盖19处,并成型通道与端盖腔内连通,且通道口的位置低于连通孔二82的位置,以方便液化机油回流。冷凝迷宫8上层对应的端盖处成型气孔17以对接固定通气管9,又称废气管。
3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右箱体16壁上成型机油流道11以分流液化机油至飞轮所处的腔内,机油流道11位于右箱体16上平衡轴1首端对应成型槽6的下方,机油流道11首端延伸至该槽6处并连通,如图3中黑色粗线条所示,机油流道11尾端沿箱壁延伸右箱体16腔内底部位置。
37.冷凝迷宫及含冷却介质的腔室内液化的机油部分顺回流气腔、通气道回流至曲轴箱腔内,部分自回流气腔、机油流道回流至曲轴箱腔内,有效减少机油外泄。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