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600发布日期:2022-08-17 08:1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2.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常作为液压执行元件。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转速范围宽和扭矩大的特点,摆线液压马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摆线马达一般分为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和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其中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后盖、转定子副、配流组件、体壳、输出轴、输出联动轴和配流联动轴,后盖的上表面开设压力油进油口和回油口,通过配流结构平面配流,输出联动轴的外轮齿与转定子副中转子的内齿轮啮合,输出联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出轴花键连接。
3.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配流组件,配流组件向转定子副的啮合腔配油,压力油在进油和回油时,在输出轴承受的径向力以及内部联动轴和配流联动轴转动的作用力下,后盖、转定子副和体壳的配合面之间容易出现微小缝隙,导致马达漏油,影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整体密封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解决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配流组件,配流组件向转定子副的啮合腔配油,压力油在进油和回油时,在输出轴承受的径向力以及内部联动轴和配流联动轴转动的作用力下,后盖、转定子副和体壳的配合面之间容易出现微小缝隙,导致马达漏油,影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整体密封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包括依次螺栓连接的体壳、转定子副和后盖,体壳内部设有输出轴,输出轴通过输出联动轴与转定子副啮合传动,后盖内部设置有配流组件,配流组件与转定子副通过配流联动轴联动,所述体壳与转定子副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体壳右侧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连接板与转定子副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转定子副与后盖之间设置有配流支撑板,所述转定子副右侧与配流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组件,所述后盖的左侧向内开设有容纳配流组件的配流凹槽,所述配流凹槽的内壁与配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组件。
6.所述体壳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左轴封腔,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同轴开设有右轴封腔,所述的左轴封腔与右轴封腔围合为截面为梯形的轴密封腔,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o型圈和蝶形密封圈,所述的蝶形密封圈内置于轴密封腔,所述的蝶形密封圈与输出联动轴套接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的第一o型圈内置于连接板左侧的第一密封槽。
7.所述的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o型圈和第一防泄密封圈,所述的第二o型圈内置于连接板右侧的第一密封槽,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一泄油槽,所述的第一
防泄密封圈内置于第一泄油槽,所述第一泄油槽的内底面向内斜向开设有泄油孔。
8.所述的第三密封组件包括第三o型圈和第二防泄密封圈,所述配流支撑板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三o型圈内置于第二密封槽,所述转定子副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二泄油槽,所述的第二防泄密封圈内置于第二泄油槽,所述第二泄油槽的内底面向内开设有第一泄油导流孔。
9.所述的配流支撑板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三泄油槽,所述的第三泄油槽内设置有第三防泄密封圈,所述第三泄油槽的内底面向内开设有与第二泄油导流孔。
10.所述的配流组件包括配流盘和与配流盘套接的配流压盘,所述的配流盘和配流压盘内置于配流凹槽,所述的配流压盘套设于配流凹槽内底面中部的转轴,所述配流压盘与配流凹槽的内接面处设置有波形弹簧。
11.所述配流压盘的外环面由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三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所述的第四密封组件包括第四o型圈和第五o型圈,所述的第四o型圈套设于第三密封槽,所述的第五o型圈套设于第四密封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由依次螺栓连接的体壳、转定子副和后盖组成,后盖内部设置有配流组件,体壳与转定子副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体壳右侧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连接板与转定子副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转定子副与后盖之间设置有配流支撑板,转定子副右侧与配流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组件,后盖的左侧向内开设有容纳配流组件的配流凹槽,配流凹槽的内壁与配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组件,通过多组密封组件,提升各个零件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提高马达的整体密封性;
14.(2)在马达泄油回路对应零件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一防泄密封圈、第二防泄密封圈和第三防泄密封圈,进一步预防漏油,提升马达整体密封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密封组件的组装爆炸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0.图中:1.体壳,2.转定子副,3.后盖,4.输出轴,5.输出联动轴,6.配流组件,7.配流联动轴,8.连接板,9.第一密封组件,10.第二密封组件,11.配流支撑板,12.第三密封组件,13.配流凹槽,14.第四密封组件,15.轴密封腔,16.第一o型圈,17.蝶形密封圈,18.第一密封槽,19.第二o型圈,20.第一防泄密封圈,21.第一泄油槽,22.泄油孔,23.第三o型圈,24.第二防泄密封圈,25.第二密封槽,26.第二泄油槽、27.第一泄油导流孔,28.第三泄油槽,29.第三防泄密封圈,30.第二泄油导流孔,31.配流盘,32.配流压盘,33.波形弹簧,34.第三密封槽,35.第四密封槽,36.第四o型圈,37.第五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2.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包括依次螺栓连接的体壳1、转定子副2和后盖3,体壳1内部设有输出轴4,输出轴4通过输出联动轴5与转定子副2啮合传动,后盖3内部设置有配流组件6,配流组件6与转定子副2通过配流联动轴7联动,体壳1与转定子副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体壳1右侧与连接板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9,连接板8与转定子副2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10,转定子副2与后盖3之间设置有配流支撑板11,转定子副2右侧与配流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组件12,后盖3的左侧向内开设有容纳配流组件6的配流凹槽13,配流凹槽13的内壁与配流组件6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组件14,通过多组密封组件,提升各个零件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提高马达的整体密封性。
23.如图2所示,体壳1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左轴封腔,连接板8的左侧面同轴开设有右轴封腔,左轴封腔与右轴封腔围合为截面为梯形的轴密封腔15,第一密封组件9包括第一o型圈16和蝶形密封圈17,蝶形密封圈17内置于轴密封腔15,蝶形密封圈17与输出联动轴5套接连接,连接板8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8,第一o型圈16内置于连接板8左侧的第一密封槽18,蝶形密封圈17和第一o型圈16组合使用,可有效预防油路外泄导致的马达漏油。
24.进一步地,为了预防接触面之间漏油,影响马达的整体密封性,第二密封组件10包括第二o型圈19和第一防泄密封圈20,第二o型圈19内置于连接板8右侧的第一密封槽18,连接板8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一泄油槽21,第一防泄密封圈20内置于第一泄油槽21,第一泄油槽21的内底面向内斜向开设有泄油孔22。
25.进一步地,为了预防接触面之间漏油,影响马达的整体密封性,第三密封组件12包括第三o型圈23和第二防泄密封圈24,配流支撑板11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25,第三o型圈23内置于第二密封槽25。
26.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马达零件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还可以在体壳1右侧面与第一o型圈16、转定子副2左侧面与第二o型圈19以及转定子副2右侧面与第三o型圈23接触的接触面处开设凹槽,然后选择横截面为o型或h型的o型圈,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25同轴开设,便于批量购买o型圈,降低生产成本。
27.进一步地,为了预防泄油通道接触面之间漏油,提升马达的整体密封性,转定子副2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二泄油槽26,第二防泄密封圈24内置于第二泄油槽26,第二泄油槽26的内底面向内开设有第一泄油导流孔27。
28.进一步地,为了预防泄油通道接触面之间漏油,提升马达的整体密封性,配流支撑板11的右侧靠近底面处开设有第三泄油槽28,第三泄油槽28内设置有第三防泄密封圈29,第三泄油槽28的内底面向内开设有与第二泄油导流孔30。
29.为了提升密封性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第一防泄密封圈20、第二防泄密封圈24和第三防泄密封圈29尺寸相同,便于批量购买。
30.为了便于o型圈以及o型圈对应位置零件的装配,提升装配后马达的平面度,可以在o型圈的表面设置多个定位凸起,然后在o型圈的安装对立面上开设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孔,零件组装时,只需要定位凸起与定位孔对齐即可,这样装配后,马达的平面度有保证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因施力不均匀导致的接触面的密封o型圈移位或变
形,提升产品的成品率。
31.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马达的密封性,配流组件6包括配流盘31和与配流盘31套接的配流压盘32,配流盘31和配流压盘32内置于配流凹槽13,配流压盘32套设于配流凹槽13内底面中部的转轴,配流压盘32与配流凹槽13的内接面处设置有波形弹簧33。
32.如图3所示,配流压盘32的外环面由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三密封槽34和第四密封槽35,第四密封组件14包括第四o型圈36和第五o型圈37,第四o型圈36套设于第三密封槽34,第五o型圈37套设于第四密封槽35。
3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由依次螺栓连接的体壳1、转定子副2和后盖3组成,后盖3内部设置有配流组件6,体壳1与转定子副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体壳1右侧与连接板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9,连接板8与转定子副2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10,转定子副2与后盖3之间设置有配流支撑板11,转定子副2右侧与配流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组件12,后盖3的左侧向内开设有容纳配流组件6的配流凹槽13,配流凹槽13的内壁与配流组件6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组件14,通过多组密封组件,提升各个零件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提高马达的整体密封性;在马达泄油回路对应零件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一防泄密封圈20、第二防泄密封圈24和第三防泄密封圈29,进一步预防漏油,提升马达整体密封性。
3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