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原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87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式原动机的制作方法
在现有的原动机中,如内燃机、汽轮机,虽然其工作原理有所区别,但其实质都可看作是一种热能的传递及转换过程,或对热能的压缩、膨胀、释放过程。期间,将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并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矿产资源日益稀缺,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有必要研制开发新的原动机将传统的原动机,由其是内燃机取而代之。
本发明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即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强原理,研制而成。与传统的应用“热机原理”制作的内燃机有本质区别。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压强的高速流动气体注入大容积密封容器内,令容器中总的压力巨增,并令容器内的活塞产生位移及做功。由此而产生“力的凝聚效应”,并通过曲轴连轩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最终令能量得到扩张。
本发明由原动机主体、空气压缩机、空气滤清装置及发电机、变速器、起动电源等组成,见附图。

图1为原理示意图;图2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应用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尽说明。
参见图1,原动机主体由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进气管5、排气管6、进排气装置9组成。起动空气压缩机7并打开电动阀10,气体由空气滤清装置8、经空气压缩机7、电动阀10、进气管5注入缸体1中,由于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强及高速流动性,故推动活塞2做功,因此而产生的直线推动力,通过连杆3曲轴4转变成旋转力。当活塞运行至下止点时,进排气装置9将气体经排气管6快速排出。此时活塞复位至上止点,进排气装置9将排气管6关闭,同时将进气管5开启,并进行新一轮的循环。气体流量由电动阀10控制,并由此控制原动机转速及推动力的大小。
根据“帕斯卡定律”得知活塞上所产生的推动力等于活塞面积乘以缸体内压强。即活塞面积与注入气体压强之乘积。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提高注入气体的压强和采用大面积活塞,并尽可能缩短活塞的行程,以便提高活塞运行效率及减少单位时间气体的注入量。
图2为整体结构示意图,由空气滤清装置8、空气压缩机7、电动阀10、原动机主体12、发电机11、变速器13、起动电源14组成。首先起动电源提供电力给空气压缩机,并使其运行,待原动机正常运作后,一部分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将电力提供给空气压缩机,并对起动电源充电。原动机的大部分动力则通过变速器提供给负载。
图3为应用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到缸体呈水平对向布置,从而使运动件的惯性力平衡达到最佳状态,由于本发明为压缩空气增压,故不有压内燃机中缸体圆柱型高度受其排气量大小的限制,即本发明的缸体高度可做得足够小。因而缸体虽然处于水平对向布置,但其所占空间并不大。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式原动机,其特征是由原动机主体(12)、空气压缩机(7)、空气滤清装置(8)、电动阀(10)、起动电源(14)、发电机(11)、变速器(1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原动机,其特征是原动机主体由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进气管(5)、排气管(6)、进排气装置(9)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原动机,其特征是空气压缩机(7)将空气由空气滤清装置(8)、经电动阀(10)及进气管(5)注入缸体(1)中,推动活塞(2)做功,并将活塞的直线运动通过连杆(3)曲轴(4)转变成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原动机,其特征是活塞运行至下止点时,进排气装置(9)将气体经排气管(6)快速排出,此时活塞复位至上止点,进排气装置(9)将排气管(6)关闭,同时将进气管(5)开启,并进行新一轮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原动机,其特征是气体流量由电动阀(10)控制并由此控制原动机的转速及推动力的大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即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强原理,研制而成。与传统的应用“热机原理”制作的内燃机有本质区别。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压强的高速流动气体注入大容积密封容器内,令容器中总的压力巨增,并令容器内的活塞产生位移及做功。由此,而产生“力的凝聚效应”,并通过曲轴、连杆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最终令能量得到扩张。
文档编号F01B29/00GK1252487SQ98123719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5日
发明者陈晓莹 申请人:陈晓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