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29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内槽和外槽的双槽式油底壳。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具备组装于内部的隔离件并具有由该隔离件划分的内槽和外槽的双槽式油底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这样的油底壳中,发动机启动后仅使存积于内槽的机油循环而使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由此减少润滑部位的摩擦。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226394号公报
[0004]然而,进行内燃机的润滑而温度上升后的机油沿气缸体的内壁流下。而且,如果这样流下的机油流入外槽,则返回内槽的机油的量减少。因此,内槽的机油的温度上升延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沿气缸体的内壁流下的机油流入外槽从而提高存积于内槽的机油的升温性的油底壳。
[0006]实现上述目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槽式油底壳,该双槽式油底壳具备:树脂制的隔离件,该隔离件将油底壳的内部划分为内槽和外槽;板;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板,并与上述油底壳的内壁密接从而对上述外槽进行密封,上述板和上述隔离件被固定在一起。
[0007]根据上述结构,在将隔离件组装于油底壳时,密封部件弹性变形而与油底壳的内壁密接,因此外槽被密封。因而,能够抑制沿气缸体的内壁流下的机油流入外槽,能够提高存积于内槽的机油的升温性。
[0008]另外,根据隔离件的形状、大小,存在无法直接将密封部件安装于该隔离件的情况。对于这点,根据上述结构,对外槽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被安装于大小比隔离件小且容易处理的板,且该板被固定于隔离件。因此,容易将密封部件配设于隔离件。
[0009]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形成为:隔离件具有凸部,板具有供该凸部插通的插通孔。通过对凸部进行热铆接而将该板与隔离件固定在一起,由此能够将密封部件配设于隔离件的所希望的位置。
[0010]另外,优选采用橡胶唇作为上述双槽式油底壳的密封部件。橡胶唇能够根据外槽的内壁的形状而容易地弹性变形,与该内壁之间的密接性提高。因此,外槽的密封性进一步
[0011]另外,在上述双槽式油底壳中,若使板呈环状,并遍及该板的整周安装密封部件,则能够提高外槽的密封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油的升温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油底壳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0013]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油底壳的机油的流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双槽式油底壳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如图1所示,在内燃机的气缸体I设置有曲轴2以及排油通路3。另外,在气缸体I的下部组装有油底壳4。该油底壳4具有越靠下部则对置的内壁10的间隔越窄的形状。在油底壳4的内部组装有上方开口的箱状的隔离件5。该隔离件5由树脂形成。
[0016]油底壳4的内部由隔离件5划分为内槽6和外槽7。在内槽6设置有用于汲取所存积的机油的机油滤清器8。并且,内槽6与外槽7借助设置于隔离件5的侧壁的连通孔9连通。另外,在隔离件5,遍及其周方向的整周设置有从该隔离件5的上端向外侧、即向油底壳4的内壁10伸出的凸缘11。在凸缘11的上表面,在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
12ο
[0017]如图2所示,在隔离件5的上端,遍及周方向的整周设置有由树脂构成的环状的板
13。在板13的外周,遍及周方向的整周安装有作为密封部件的橡胶唇14。橡胶唇14从板13向上方伸出。橡胶唇14的上部与油底壳4的内壁10密接。由此,外槽7被密封。此外,橡胶唇14例如能够通过注塑成形而安装于板13。
[0018]另外,在板13,在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插通孔15。隔离件5的凸部12插通于该插通孔15。而且,通过对该凸部12进行热铆接,利用凸部12的前端和凸缘11的上表面夹持板13,板13被固定于隔离件5。
[0019]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油底壳4的作用进行说明。
[0020]装置启动后,驱动油栗,通过机油滤清器8从内槽6汲取机油。所汲取的机油对内燃机的各部分进行润滑而温度上升后,从排油通路3以及形成于曲轴2的内部的油通路返回油底壳4。另外,一部分机油随着曲轴2的旋转而飞散,沿气缸体I的内壁流下而返回油底壳4。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槽7由安装于板13的橡胶唇14密封。因此,如图2所示,沿气缸体I的内壁流下的机油不流入外槽7,而流入内槽6。结果,内槽6的机油迅速地温度上升。
[0022]此外,装置停止后,机油的汲取停止,并且对内燃机的各部分进行润滑后的机油返回内槽6。因此,存积于内槽6的机油的液位上升,机油通过连通孔9从内槽6流入外槽7。这样,机油从内槽6流入外槽7而扩散,由此能够抑制内槽6的机油的劣化。
[0023]另外,根据隔离件5的形状、大小,存在无法直接将橡胶唇14安装于该隔离件5的情况。对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外槽7进行密封的橡胶唇14安装于大小比隔离件5小且容易处理的板13。而且,该板13通过热铆接被固定于隔离件5。因此,能够将橡胶唇14容易地配设于隔离件的所希望的位置。
[0024]另外,在将固定有板13的隔离件5组装于油底壳4时,通过将该隔离件5插入于油底壳4,并使板13的橡胶唇14弹性变形,橡胶唇14与油底壳4的内壁10密接。这里,油底壳4具有越靠下部则对置的内壁10的间隔越窄的形状。因此,通过将隔离件10朝油底壳4的底部按压,橡胶唇14与油底壳4的内壁10强力地密接。结果,能够对外槽7进行密封,并将隔离件5组装于油底壳4。
[0025]根据以上说明了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026](I)能够抑制沿气缸体I的内壁流下的机油流入外槽7,能够提高存积于内槽6的机油的升温性。另外,对外槽7进行密封的橡胶唇14安装于大小比隔离件5小且容易处理的板13。而且,该板13被固定于隔离件5。因此,能够将橡胶唇14容易地配设于隔离件5。
[0027](2)板13通过热铆接被固定于隔离件5。因此,能够将橡胶唇14配设于隔离件5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作业容易。
[0028](3)对外槽7进行密封的橡胶唇14能够根据油底壳4的内壁10的形状而容易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提高橡胶唇14与内壁10之间的密接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外槽7的密封性。
[0029](4)另外,使板13呈环状、并且遍及其周方向的整周安装有橡胶唇14。而且,该橡胶唇14与油底壳4的内壁10密接。因此,能够提高外槽7的密封性,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油的升温性。
[0030]此外,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变更并实施。
[00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橡胶唇14安装于板13的外周,但只要能够对外槽7进行密封即可,安装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032].板13并非必须呈环状,例如可以利用多个部件构成板,并在各部件分别安装橡胶唇。
[00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橡胶唇来作为对外槽7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但也可以使用液体衬垫等其它密封部件。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I)以及(2)相同的效果。
[00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板13的材料举例示出了树脂,但板13也可以由金属等其它材料形成。
[00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离件5与板13通过热铆接被固定在一起,但在使用金属作为板13的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对该板13进行机械铆接而固定于隔离件5。
[00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隔离件5与板13铆接固定,但隔离件5与板13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隔离件5与板13之间涂布粘合剂而将它们粘合,也可以通过焊接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另外,也可以利用螺栓来连结隔离件5与板13。另外,作为其它固定方法,例如可以在隔离件5的凸部12设置钩,通过搭扣配合使隔离件把持板13,也可以利用夹子一体地把持隔离件5与板。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I)相同的效果。
【主权项】
1.一种双槽式油底壳,其中, 所述双槽式油底壳具备: 树脂制的隔尚件,该隔1?件将油底壳的内部划分为内槽和外槽; 板;以及 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板,并与所述油底壳的内壁密接从而对所述外槽进行密封, 所述板和所述隔离件被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油底壳,其中, 所述隔离件具有凸部, 所述板具有供所述凸部插通的插通孔, 通过对所述凸部进行热铆接,所述板与所述隔离件被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槽式油底壳,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为橡胶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槽式油底壳,其中, 所述板呈环状,遍及该板的整周安装有所述密封部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底壳,双槽式油底壳具备:树脂制的隔离件,该隔离件将油底壳的内部划分为内槽和外槽;板;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板,并与油底壳的内壁密接从而对外槽进行密封。板与隔离件被固定在一起。
【IPC分类】F01M11/00, F02F7/00
【公开号】CN105308275
【申请号】CN201480008070
【发明人】吉岛一也, 林巨宏, 宫下直久, 鱼谷大辅, 佐藤宽之, 松原直人, 竹内贤治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7日
【公告号】US20160010521, WO2014208720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