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001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空气滤清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滤清器外壳,其设置有:第一壳体,其包括开口;第二壳体,其能够开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夹持机构,其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使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和过滤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偏离预定位置时彼此干涉,从而使所述第二壳体停止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闭合止动件和所述第二闭合止动件均包括在所述夹持机构中。
【专利说明】
空气滤清器外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气滤清器外壳,其容纳对输送至发动机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元件(filter element)。
【背景技术】
[0002]典型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包括两个壳体。该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开闭另一个壳体的开口。过滤元件保持在这两个壳体之间。
[0003]日本特开9-14065号公报公开了这样的空气滤清器外壳。
[0004]在该公报中公开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开闭下壳体的上开口。过滤元件配置在这两个壳体之间。在组装空气滤清器外壳时,上壳体沿着下壳体移动,从而使上壳体连接到下壳体。空气滤清器外壳包括接合机构,以便在两个壳体彼此连接之后限制上壳体的在与上壳体连接到下壳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该接合机构包括分别形成于下壳体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肋,以及分别形成于上壳体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板状突起。肋与突起的接合限制了两个壳体的相对移动并且保持过滤元件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0005]然而,在日本特开9-14065号公报公开的空气滤清器外壳中,接合机构可能不能保持过滤元件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更具体地,接合机构起到在两个壳体彼此连接之后限制两个壳体的相对移动的作用。因此,即使两个壳体在两个壳体的连接完成之前偏离它们的预定位置,两个壳体也能够彼此连接。两个壳体在偏离预定位置情况下的连接会导致缺陷。更具体地,接合机构的各突起均为板状的并且位于上壳体的下边缘。因此,当两个壳体移位时,突起可能移动超过下壳体的边缘并且侵入下壳体。这可能会挤压位于两个壳体之间的在过滤元件周围的密封并使之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可能无法合适地发挥作用。这导致不良密封并且不利地影响过滤性能。
[0006]对于上述公报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当有人利用上壳体闭合下壳体的上开口时,此人将不得不使用夹具(clamp)来保持两个壳体闭合并且检查两个壳体被夹在一起。另外,需要检查接合机构的肋和突起的接合。这增加了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外壳,其有利于两个壳体的闭合,同时通过在两个壳体偏离预定位置时限制连接两个壳体来限制不良密封。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外壳,其设置有:第一壳体,其包括开口;第二壳体,其能够开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 ;夹持机构,其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使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和过滤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偏离预定位置时彼此干涉,从而使所述第二壳体停止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闭合止动件和所述第二闭合止动件均包括在所述夹持机构中。
[0011]发明的效果
[0012]在上述结构中,如果第二壳体在闭合第一壳体的开口时相对于第一壳体偏离预定位置,则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彼此干涉并且使第二壳体停止闭合第一壳体的开口。这防止了一个壳体相对于过滤元件移位并且确保密封过滤元件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由于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包括在夹持机构中,所以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与夹持机构共用空间。这减少了由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占据的空间。因此,对发动机室中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周围的部件的布局的限制较小,可以改善发动机室的设计自由度。另外,由于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所以用夹具夹持两个壳体的人能够在检查夹持机构的夹持时检查第一壳体的开口是否被第二壳体闭合。这有利于壳体的夹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处于闭合状态的空气滤清器外壳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5]图3是示出铰链的立体图。
[0016]图4是示出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0017]图5是示出当空气滤清器外壳打开时的第一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0018]图6是示出当空气滤清器外壳打开时的第二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7是示出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空气滤清器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8是图3示出的铰链的截面图。
[0021]图9是第一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0022]图10是示出当上壳体朝向左侧移位时的第一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0023]图11是示出当上壳体没有移位时的第一夹持机构的平面图。
[0024]图12是示出当上壳体朝向前侧移位时的第一夹持机构的平面图。
[0025]图13是示出当上壳体朝向前侧移位时的第二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0026]图14是示出当上壳体朝向右侧移位时的第二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0027 ]图15是示出当上壳体移位时的第二夹持机构的仰视图。
[0028]图16是示出过滤元件的配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外壳。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外壳(以下,称为外壳21)在平面图中为四边形,并且包括下壳体22(第一壳体)和上壳体23(第二壳体)。下壳体22位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上壳体23以上壳体23能够开闭下壳体22的上开口的方式与下壳体22连接。
[0031]如图3所示,两个U形的卡合件(catch)24与下壳体22的后部形成为一体,两个突起25形成于上壳体23的后部。两个卡合件24与两个突起25形成了两个铰链(hinge)26。上壳体23在下壳体22上朝向后侧移动,使得上壳体23的突起25插入到下壳体22的卡合件24中。为了如图2所示地打开下壳体22的上开口,在突起25容纳在卡合件24中的状态下,使上壳体23从图1所示的状态绕着铰链26朝向上侧枢转。为了如图1所示地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使上壳体23从如图2所示的状态朝向下侧枢转。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围绕下壳体22的上开口的四个壁中,包括两个卡合件24的壁称为后壁,与后壁相对的壁称为前壁,处于后壁和前壁之间的两个壁称为侧壁。以相同的方式,在围绕上壳体23的下开口的四个壁中,包括两个突起25的壁称为后壁,与后壁相对的壁称为前壁,处于后壁和前壁之间的两个壁称为侧壁。下壳体22的前壁和上壳体23的前壁限定了外壳21的前壁。下壳体22的后壁和上壳体23的后壁限定了外壳21的后壁。下壳体22的两个侧壁和上壳体23的两个侧壁限定了外壳21的两个侧壁。
[0033]如图4至图6所示,外壳21的前壁包括第一夹持(clamp)机构41和第二夹持机构42。参照图1,第一夹持机构41和第二夹持机构42保持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闭合。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下壳体22的一个侧壁包括入口 27。另外,上壳体23的一个侧壁包括出口 28。
[0035]如图2和图7所示,下壳体22包括围绕上开口延伸的四边形安放面29。上壳体23包括围绕下开口延伸的四边形施压面30。唇31从施压面30的内边缘向下突出。参照图16,上壳体23配置在相对于下壳体22的如下预定位置处:当围绕过滤元件32延伸的密封件33配置于安放面29并且过滤元件32的过滤部34配置在下壳体22中时,在该预定位置处上壳体23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在该状态下,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通过夹持机构41和42夹持在一起。这使得施压面30压密封件33,并且将唇31配置在密封件33的内侧。结果,过滤元件32被配置在外壳21中的预定位置处,即被配置在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之间。
[0036]空气经由下壳体22的入口27被抽入外壳21中并且被过滤元件32过滤。然后,经过过滤的空气经由上壳体23的出口 28输送至发动机(未示出)。
[0037]现在说明第一夹持机构41和第二夹持机构42的结构。
[003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夹持机构41包括形成于下壳体22的下夹持座43(第一夹持座),和形成于上壳体23的上夹持座47 (第二夹持座)。第二夹持机构42包括形成于下壳体22的下夹持座44(第一夹持座),和形成于上壳体23的上夹持座48(第二夹持座)。下夹持座43和44均包括杆45和夹具(clamp) 46,夹具46被可绕着杆45枢转地支撑。上夹持座47和48包括钩49和50。两个夹具46分别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于钩49和50。两个夹具46压靠(pressagainst)钩49和50以便夹持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这将过滤元件32的密封件33保持在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之间,并且将上壳体23固定至下壳体22。
[0039]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夹持机构41的下夹持座43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限定了第一施压面51。第一夹持机构41的上夹持座47包括下表面,该下表面限定了第二施压面52,该第二施压面52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夹持座43的第一施压面51相对。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夹持机构42的下夹持座44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限定了第一施压面53。第二夹持机构42的上夹持座48包括下表面,该下表面限定了第二施压面54,该第二施压面54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夹持座44的第一施压面53相对。当夹具46夹持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时,夹具46的夹持力使上夹持座47的第二施压面52和上夹持座48的第二施压面54压靠下夹持座43的第一施压面51和下夹持座44的第一施压面53。这使得两个壳体22和23被保持在预定的相对位置。
[0040]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接合突起55(第一闭合止动件)在第一夹持机构41的下夹持座43和下壳体22的前壁之间与下壳体22形成为一体。接合突起55从安放面29进一步向上突出。接合突起55包括第一表面551(第一接合面)和在平面图中与第一表面551正交的第二表面552(第一接合面)。上壳体23包括处于第一夹持机构41的上夹持座47和上壳体23的前壁之间的接合凹部56 ο接合凹部56由第三表面561 (第二接合面)和第四表面562 (第二接合面)限定,第三表面561位于上夹持座47的侧面,第四表面562位于上壳体23的前表面并且在平面图中与第三表面561正交。当上壳体23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接合突起55的第一表面551和第二表面552分别与接合凹部56的第三表面561和第四表面562接合。
[0041]如图6和图7所示,接合突起57(第一闭合止动件)与第二夹持机构42的下夹持座44、即下壳体22形成为一体。接合突起57包括第一表面571 (第一接合面)和在平面图中与第一表面571正交的第二表面572(第一接合面)。接合突起57从安放面29进一步向上突出。第二夹持机构42的上夹持座48包括接合凹部58,接合凹部58由第三表面581(第二接合面)和在平面图中与第三表面581正交的第四表面582(第二接合面)限定。当上壳体23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接合突起57的第一表面571和第二表面572分别与接合凹部58的第三表面581和第四表面582接合。
[0042]第二夹持机构42的上夹持座48包括底壁481。排水孔59延伸贯穿底壁481。
[0043]现在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
[0044]如图16所示,为了将过滤元件32放置在外壳21中,将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从夹具46释放并且不进行夹持。然后,上壳体23朝向上侧枢转并且朝向前侧移动,以使铰链26的突起25从卡合件24移除并且使上壳体23与下壳体22分开。
[0045]这使得下壳体22的上开口打开。将过滤元件32放置在上开口中。更具体地,过滤元件32的过滤部34配置在下壳体22中,密封件33配置于下壳体22的安放面29。
[0046]然后,使上壳体23的突起25嵌合到下壳体22的卡合件24中,并且使上壳体23绕着铰链26朝向下侧枢转。即、上壳体23枢转并且闭合。这使得下壳体22的上开口被上壳体23闭合并且将过滤元件32保持在两个壳体22和23之间。在此状态下,将第一夹持机构41和第二夹持机构42的夹具46钩到上夹持座47和48的钩49和50。这使得以下壳体22的上开口被上壳体23闭合的状态将上壳体23固定至下壳体22。
[0047]这里,第一夹持机构41的夹持力使得下壳体22的第一施压面51与上壳体23的第二施压面52彼此压靠。即、第一施压面51和第二施压面52接收夹持力。在第一施压面51和第二施压面52彼此压靠之前,下壳体22的如图4、图5和图9所示的朝向上侧突出的接合突起55与上壳体23的接合凹部56接合。更具体地,接合突起55的第一表面551和第二表面552分别与接合凹部56的第三表面561和第四表面562接合。
[0048]另外,第二夹持机构42的夹持力使得下壳体22的第一施压面53和上壳体23的第二施压面54彼此抵靠。即、第一施压面53和第二施压面54接收夹持力。在第一施压面53和第二施压面54彼此压靠之前,下壳体22的如图4和图6所示的朝向上侧突出的接合突起57与上壳体23的接合凹部58接合。更具体地,接合突起57的第一表面571和第二表面572分别与接合凹部58的第三表面581和第四表面582接合。
[0049]以此方式,在第一夹持机构41中,接合突起55的第一表面551和第二表面552(第一接合面)分别与接合凹部56的第三表面561和第四表面562(第二接合面)接合,并且,在第二夹持机构42中,接合突起57的第一表面571和第二表面572(第一接合面)分别与接合凹部58的第三表面581和第四表面582(第二接合面)接合。接合突起55的第一表面551和第二表面552之间的角度被设为在平面图中为90度,并且接合突起57的第一表面571和第二表面572之间的角度被设为在平面图中为90度。接合凹部56的第三表面561和第四表面562之间的角度被设为在平面图中为90度,并且接合凹部58的第三表面581和第四表面582之间的角度被设为在平面图中为90度。这使得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在预定位置处固定于下壳体22,并且上壳体23不会朝向下壳体22的前后左右移位。因此,过滤元件32以期望的方式运行从而有效地执行过滤。另外,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在预定位置处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过滤元件32被适合地保持在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之间。当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位于预定位置时,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都位于正确的位置。
[0050]当使上壳体23枢转并闭合时,上壳体23可能移位或行动成相对于下壳体22偏离预定位置。然而,这种移位被如下所述地限制。
[0051 ] 参照图12,如果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前侧移位,则第一夹持机构41的接合突起55与上壳体23的在下开口周围的边缘干涉。另外,如图13和图15所示,第二夹持机构42的接合突起57与上夹持座48的底壁481干涉。这使得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因此,上壳体23的在下开口周围的边缘以及底壁481均起到干涉部(第二闭合止动件)的作用。
[0052]参照图8,当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后侧移位时,上壳体23的后壁抵靠铰链26的卡合件24的前表面。这使得上壳体23朝向后侧的进一步移动停止,并且限制了上壳体23的向后移位。
[0053]如果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如图9所示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左侧移位,则第一夹持机构41的接合突起55如图10所示与上夹持座47的第二施压面52干涉。这使得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因此,第二施压面52起到干涉部(第二闭合止动件)的作用。
[0054]如果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如图9所示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右侧移位,则第二夹持机构42的接合突起57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第二施压面54和上夹持座48的底壁481干涉。这使得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因此,第二施压面54和底壁481均起到干涉部(第二闭合止动件)的作用。
[0055]如上所述,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的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后侧的移位被限制。如果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下壳体22的前侧、左侧或右侧移位或者沿斜向(diagonal)移位,则接合突起55和57中的至少一者会根据移位的方向而与对应的干涉部干涉。这使得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
[0056]本实施方式具有下述优点。
[0057](I)如果在上壳体23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偏离预定位置,则下壳体22的接合突起55和57与上壳体23或上夹持座47、48干涉。因此,如果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偏离预定位置,则会使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这限制了过滤元件32的不良密封,由此使过滤元件32以期望的方式执行过滤。
[0058](2)如果在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时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从预定位置朝向下壳体22的前侧、左侧或右侧移位或者沿斜向移位,则下壳体22的接合突起55和57以及上壳体23的干涉部(下开口周围的边缘、底壁481和第二施压面52、54)使上壳体23停止闭合下壳体22的上开口。接合突起55和57与下壳体22—体形成。这在不增加部件的数量的情况下限制了过滤元件32的不良密封并且使结构简化。
[0059](3)夹持机构41和42的夹持座43、44、47和48包括接合突起55和57以及干涉部。这减小了由接合突起55和57以及干涉部占据的空间。因此,对发动机室内外壳21周围的部件的布局的影响较小,并且改善了发动机室的设计自由度。另外,由于夹持机构41和42包括接合突起55和57以及干涉部,所以用夹具46夹持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的人能够容易地检查下壳体22的上开口是否被上壳体23闭合。这简化了上壳体23和下壳体22的夹持。
[0060](4)当上壳体23相对于下壳体22被配置在预定位置时,包括在下壳体22的下夹持座43和44中的接合突起55和57与包括在上壳体23的上夹持座47和48中的接合凹部56和58接合,从而用上壳体23闭合了下壳体22的上开口。这使得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被正确地定位。接合突起55和57的第一接合面与接合凹部56和58的第二接合面的接合将下壳体22和上壳体23保持在正确的位置。这与夹具46的夹持作用配合将上壳体23保持在相对于下壳体22的正确的预定位置,使得过滤元件32以期望的方式运行从而执行过滤。
[0061]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采用下述形式实施。
[0062]夹持机构41和42中的接合突起55和57与接合凹部56和58的配置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下倒置。即、接合突起55和57可以位于上壳体23,接合凹部56和58可以位于下壳体22。
【主权项】
1.一种空气滤清器外壳,其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开口, 第二壳体,其能够开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 夹持机构,其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使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和 过滤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空气滤清器外壳的特征在于: 第一闭合止动件和第二闭合止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偏离预定位置时彼此干涉,从而使所述第二壳体停止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止动件和所述第二闭合止动件均包括在所述夹持机构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支撑所述夹具,所述第二夹持座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被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钩住所述夹具; 所述第一夹持座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 所述第二夹持座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方; 所述第一闭合止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中的一方的突起;所述第二闭合止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中的另一方的干涉部;并且 在所述第二壳体偏离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突起与所述干涉部干涉,并使得所述第二壳体停止闭合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被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正确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夹持机构作用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所述正确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中的不具有所述突起的一方具有凹部;并且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正确的位置时,所述突起与所述凹部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包括第一接合面;并且 所述凹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合面接合的第二接合面。
【文档编号】F02M35/02GK105909430SQ20161008996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8日
【发明人】远藤大辅, 加藤慎也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