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453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金属用阳极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电解质溶液液体浮力影响小,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固,节能环保,使用安全可靠的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



背景技术:

电解金属是将阳极板与阴极板一同置于电解质溶液中,通电后,根据正负极电解作用,阳离子向阴极板移动,在阴极板得到电子,进而还原出金属;阴离子向阳极板移动,在阳极板失去电子,从而被氧化。阳极板的导电率在电解金属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阳极板导电率直接关系到金属电解的产量和能源消耗。传统的阳极板导电横梁与导电母排之间为直平面接触,这种接触方式,在阳极板受到电解质溶液液体的浮力影响时,阳极板易产生摆动,从而导致接触面由面接触转变为线接触;接触面积的减小,将直接降低导电结构的导电性,经常发生极板过热等现象,严重消耗电能。另外,现有阳极板与阴极板在电解槽内的绝缘防护结构稳定性差,易引发安全事故,且安装和更换不方便,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阳极板导电横梁与电解槽导电母排的导电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受电解质溶液液体浮力影响小,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固,节能环保,使用安全可靠的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包括合金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底板的上端设置有导电横梁,导电横梁由内部设置有导电铜芯的横梁主体构成,导电铜芯两端的导电连接端分别露在横梁主体端部的外侧,横梁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提升吊钩;导电铜芯一端的导电连接端与电解槽上部设置的导电母排相连接;导电铜芯导电连接端的横截面结构包括上部的铜芯主体,铜芯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弧形凸缘;相应地,电解槽上部的导电母排、与导电铜芯导电连接端相接触位置处的母排主体上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形状与弧形凸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合金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绝缘子,绝缘子由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构成;第一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球冠,第一绝缘球冠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盲孔,连接盲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绝缘体包括第二绝缘球冠,第二绝缘球冠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圆柱,连接圆柱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绝缘子的第一绝缘体通过固定柱插接在合金底板的绝缘体安装通孔内,绝缘子的第二绝缘体通过连接圆柱、从合金底板的另外一侧与第一绝缘体的连接盲孔相连。

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第一绝缘球冠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凹槽;第二绝缘体的第二绝缘球冠的外侧也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凹槽。以便于绝缘子在合金底板上的安装。

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上分别设置的紧固凹槽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紧固凹槽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以在安装绝缘子时,方便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转动。

所述导电铜芯导电连接端横截面下部设置的弧形凸缘的圆弧半径,是导电铜芯宽度的1.1~1.3倍。以确保导电铜芯的导电连接端与导电母排的稳固连接。

所述合金底板上设置的绝缘子的材料是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端设置导电横梁的合金底板,导电横梁内部导电铜芯的两端分别露在横梁主体端部的外侧,横梁主体的上部设置提升吊钩;导电铜芯一端的导电连接端与电解槽上部的导电母排相连接;导电铜芯导电连接端的横截面结构的下部设置弧形凸缘;电解槽上部的导电母排的母排主体上设置弧形凹槽;合金底板上设置若干个由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构成的绝缘子;第一绝缘体的第一绝缘球冠的内侧设置固定柱,固定柱的端部设置连接盲孔;第二绝缘体的第二绝缘球冠的内侧设置连接圆柱;绝缘子的第一绝缘体通过固定柱插接在合金底板的绝缘体安装通孔内,绝缘子的第二绝缘体通过连接圆柱与第一绝缘体的连接盲孔相连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导电铜芯弧形凸缘与导电母排弧形凹槽的配合接触,有效提升了导电铜芯的导电连接端与导电母排的接触面积,使阳极板的导电结构受电解质溶液液体浮力的影响小、连接稳固,进而提高导电率,减少电能的消耗;并且,由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构成的绝缘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强,使用安全可靠,确保金属电解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3是图2沿C-C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导电铜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导电母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一绝缘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第二绝缘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电解槽、2导电母排、3导电铜芯、4导电横梁、5横梁主体、6提升吊钩、7合金底板、8绝缘子、9导电连接端、10铜芯主体、11弧形凸缘、12母排主体、13弧形凹槽、14绝缘体安装通孔、15第一绝缘体、16第二绝缘体、17第一绝缘球冠、18固定柱、19连接盲孔、20内螺纹、21紧固凹槽、22第二绝缘球冠、23连接圆柱、24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8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包括合金底板7,合金底板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传输电解电流的导电横梁4,其中,导电横梁4由内部设置有导电铜芯3的横梁主体5构成。导电铜芯3两端的导电连接端9,分别露在导电横梁4的横梁主体5端部的外侧,以便于导电横梁4与电解槽1上部电解电路的连接。导电横梁4的横梁主体5的上部,设置有两个便于提升阳极板出槽以清理表面浮渣的提升吊钩6。导电横梁4导电铜芯3一端的导电连接端9,与用于灌注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槽1槽口上部一侧设置的导电母排2相连接。

导电横梁4导电铜芯3的导电连接端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导电连接端9的长方形横截面包括上部的铜芯主体10,铜芯主体1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电解槽1上部导电母排2相接触的弧形凸缘11。相应地,电解槽1槽口上部一侧设置的导电母排2、与导电铜芯3导电连接端9相接触位置处的母排主体12上,设置有形状与弧形凸缘11形状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3,以增加导电横梁4与导电母排2的接触面积。为了确保导电横梁4导电铜芯3的导电连接端9与电解槽1上部导电母排2的稳固连接,导电铜芯3导电连接端9横截面下部设置的弧形凸缘11的圆弧半径,可以是导电铜芯3宽度的1.1~1.3倍。

合金底板7上设置有三个成三角形布置、用于极板间绝缘防护的绝缘子8,绝缘子8包括第一绝缘体15和第二绝缘体16。第一绝缘体15由第一绝缘球冠17构成,第一绝缘球冠17朝向合金底板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绝缘体15固定在合金底板7绝缘体安装通孔14内的固定柱18;固定柱1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绝缘体16连接圆柱23配合连接的连接盲孔19,连接盲孔19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0。第二绝缘体16由第二绝缘球冠22构成,第二绝缘球冠22朝向合金底板7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圆柱23,连接圆柱2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4。绝缘子8的第一绝缘体15通过内侧的固定柱18,插接在合金底板7上相应的绝缘体安装通孔14内;绝缘子8的第二绝缘体16则通过内侧的连接圆柱23、从合金底板7的另外一侧,与相对应的第一绝缘体15的连接盲孔19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绝缘子8在合金底板7上的安装,第一绝缘体15的第一绝缘球冠17背向合金底板7的外侧,以及第二绝缘体16的第二绝缘球冠22背向合金底板7的外侧,均设置有四个紧固凹槽21;并且,第一绝缘体15和第二绝缘体16上分别设置的四个紧固凹槽21,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以在安装绝缘子8时,方便第一绝缘体15和第二绝缘体16的转动。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合金底板7上设置的绝缘子8可以采用聚乙烯等材料制成。

在使用该具有新型导电结构的阳极板之前,首先,将绝缘子8安装在合金底板7上,即:第一绝缘体15通过固定柱18插接在合金底板7的绝缘体安装通孔14内,第二绝缘体16通过连接圆柱23、从合金底板7的另外一侧,与第一绝缘体15的连接盲孔19相连。之后,将安装完绝缘子8的阳极板,通过导电横梁4与电解槽1上部的电解电路相连,并且将合金底板7置于电解槽1内的电解质溶液中;通电后,阳极板与阴极板配合,进行金属的电解。

导电横梁4导电铜芯3端部的导电连接端9,与电解槽1上部的导电母排2之间的弧形导电结构,通过导电铜芯3下部弧形凸缘11与导电母排2上弧形凹槽13的配合接触,有效提升导电铜芯3导电连接端9与导电母排2的接触面积;使阳极板在受到电解槽1内液体浮力影响而产生摆动时,其导电结构的接触部位也仍然是面与面的接触,确保连接的稳固程度。另外,由第一绝缘体15和第二绝缘体16构成的阳极板绝缘防护结构,具有稳定性强,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能够保证金属电解的顺利进行。当阳极板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出槽清理表面浮渣时,通过导电横梁4上部的提升吊钩6,将整个阳极板从电解槽1内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