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清洗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151发布日期:2018-06-05 22:0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清洗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泳涂装流水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清洗槽。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汽车配件的种类很多,其中汽车铸造配件是汽车配件的一大类,在汽车铸造配件铸造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目前通常采用电泳漆进行涂装。

现有的电泳涂装流水线包括运输轨道,运输轨道上设有用于安装配件的移动装载装置,运输轨道的正下方设置有若干用于配件预处理的清洗槽。在实际涂装过程中,配件存在涂膜厚薄不均匀的状况,需要进行二次电泳。然而,现有的清洗槽通常为固定安装,配件在二次电泳时需重新经过清洗槽,进而导致配件上原有的涂料被去除,造成涂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清洗槽,具有结构简单、减少涂料浪费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清洗槽,包括槽体和包裹于槽体外侧用于支撑槽体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槽体横向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机座、固定于机座上的电机、安装于电机下方的蜗杆、与蜗杆配合的蜗轮、水平穿装于蜗轮中的螺杆以及与螺杆一端连接的推动件,所述电机驱动蜗杆旋转,所述蜗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机座上,所述推动件与支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常运输轨道占地面积大不便于进行转移,因此配件运输的路径是固定的,当配件需要进行二次电泳时,开启电机,蜗杆的旋转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转动的蜗轮带动穿装于蜗轮中的螺杆进行水平横向滑移,进而推动与螺杆连接的推动件,推动件与支架固定连接,使得支架连同槽体一起进行水平横向滑移,滑移后的槽体偏离于运输轨道的正下方,以此避免了配件在进行二次电泳时经过清洗槽,减少了涂料的浪费,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和更替,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组件在槽体的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

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组件位于槽体两侧增加了支架的受力点,使得螺杆给予支架的作用力分布均匀,便于槽体平稳的进行滑移,相对于一个驱动组件有助于加快槽体的滑移,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动件呈工字型,包括与螺杆通过轴承连接的第一竖向板、与第一竖向板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竖向板以及连接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的横向板,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横向板位于同一水平面。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竖向板、第二竖向板和横向板使得推动件整体呈工字型,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螺杆与横向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螺杆给予推动件的作用力在横向板上,增加了推动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供支架进行横向滑移的若干滑轨,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地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当螺杆推动推动件迫使支架进行水平滑移时,滑轨为支架提供导向作用,使得槽体的滑移具有导向性,避免槽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便于加快配件二次加工完毕后的复位,提高了配件加工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轨远离槽体的一端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槽体滑移至接近开关的信号位置后所述电机停止运行。

采用上述方案,当槽体滑移至接近开关的信号接收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进而使得槽体停止滑移,以此实现槽体的自动静止,避免了人工操作不及时而使得槽体继续滑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槽体滑移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轨上凸起有限位凸条,所述支架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条卡接的第一滑槽。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凸条卡接于第一滑槽中,其结构简单,便于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凸条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下底远离地面。

采用上述方案,槽体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震动,等腰梯形状的限位凸条使得限位凸条与第一滑槽之间的卡接更加稳定,阻止槽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增加了槽体滑移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在第一滑槽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滑轮,所述滑轨在限位凸条的一侧设置有供滑轮滚动的第二滑槽。

采用上述方案,滑轮在第二滑槽中滚动滑行,相对于支架直接与地面抵接滑轮的设置减少了支架与地面的磨损,延长了支架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槽体横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料槽。

采用上述方案,电泳涂装时清洗液或涂料液附着于配件的表面,会沿着配件的表面滴落,配件在二次电泳时,接料槽对配件上的清洗液或涂料液进行承接,避免清洗液或涂料液直接滴落至地面上而造成地面的污染,营造了一个整洁的生产环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槽体远离接料槽的一侧设置有观测台。

采用上述方案,通常清洗槽的高度高于一般人的升高,观测台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位于适当的高度对配件进行监控,当配件存在问题时能方便取出进行调整,避免当配件加工完成后才发现问题,进而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组件、滑轨以及接近开关的设置,使得槽体和支架能进行导向滑移并自行停止,避免了配件在进行二次电泳时经过清洗槽,减少了涂料的浪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的特点,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通过接料槽和观测台的设置,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次品的产生,进而降低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可移动清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移动清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图4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支架;3、驱动组件;4、滑轨;5、接料槽;6、观测台;7、接近开关;8、运输轨道;9、移动装载装置;21、底板;211、滑轮;22、支撑杆;23、滑移柱;231、第一滑槽;31、机座;311、固定板;312、固定箱;3121、通孔;32、电机;33、蜗杆;34、蜗轮;35、螺杆;36、推动件;361、第一竖向板;362、第二竖向板;363、横向板;364、加强筋;41、限位凸条;4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提到的“横向”为清洗槽滑移的方向,“纵向”为配件运输的方向,且配件运输的方向与清洗槽滑移的方向垂直。

一种可移动清洗槽,如图1所示,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槽体1和用于支撑槽体1的支架2,支架2的下方设置有供槽体1和支架2进行导向滑移的两个驱动组件3和若干滑轨4。

如图1和图2所示,槽体1横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接料槽5,接料槽5的槽底与槽体1的槽底一致,接料槽5的槽壁低于槽体1的槽壁,槽体1相对于接料槽5的一侧还设置有观测台6。支架2包括底板21、若干支撑杆22以及若干滑移柱23。槽体1的外侧槽壁上固定有若干横向和竖向的支撑杆22,接料槽5的底部同样固定有若干横向和竖向的支撑杆22,槽体1和接料槽5均通过支撑杆22固定于底板21的上端面,观测台6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22固定于底板21的上方。滑移柱23的长度方向为槽体1的横向,且滑移柱23沿着槽体1的纵向均匀间隔设置于底板21的下端面。

如图1和图3所示,滑轨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地面上,靠近驱动组件3的其中一个滑轨4在远离槽体1的一端设置有接近开关7,以实现槽体1滑移的自动停止。滑轨4上横向凸起有一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限位凸条41,且等腰梯形的下底远离地面,滑轨4在限位凸条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42;滑移柱23的下端面开设有供限位凸条41卡接的第一滑槽231,并在底板21的下端面沿着第一滑槽23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滑轮211,且滑轮211滚动滑行于第二滑槽42中。

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驱动组件3分别位于槽体1纵向的相对两侧,驱动组件3包括机座31、电机32、蜗杆33、蜗轮34、螺杆35以及推动件36。其中,机座3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板311以及与固定板311一体设置的固定箱312,固定板311竖直固定于地面上,固定箱312夹在两个固定板311之间;电机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机座31的上端面;蜗杆33的上端安装于电机32中,蜗杆33的下部穿装于固定箱312中,电机32带动蜗杆33进行旋转;蜗轮3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固定箱312中,蜗轮34与蜗杆33相互啮合实现传动;螺杆35横向水平穿装于固定箱312中,且螺杆35与蜗轮34的内壁螺纹连接。

推动件36呈工字型,包括第一竖向板361、第二竖向板362以及横向板363,且第一竖向板361、第二竖向板362和横向板363均与支架2(如图1所示)的底板21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板361和第二竖向板362平行间隔设置,两者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强筋364,加强筋364分别与第一竖向板361和第二竖向板362构成三角形状;横向板363固定连接于第一竖向板361和第二竖向板362之间,螺杆35的轴线与横向板363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螺杆35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一竖向板361远离第二竖向板362的一侧。

配件需要二次电泳时:

开启电机32,电机32驱动蜗杆33旋转,蜗杆33的旋转带动蜗轮34的转动,而蜗轮34横向通过固定箱312进行固定,使得蜗轮34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35进行横向水平移动,进而螺杆35推动与支架2固定连接的推动件36,以此使得支架2连同槽体1和接料槽5一同沿着滑轨4进行横向水平滑移,待槽体1滑移至接近开关7的信号接收位置时,电机32停止运转,槽体1、接料槽5以及支架2停止滑移。此时接料槽5的开口对准运输轨道8,悬挂有配件的移动装载装置9位于接料槽5纵向轴线的正上方,对配件的清洗液或涂料液加以承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