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体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7498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裹体桩的制作方法
裹体桩
(一) 、所述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盐渍土地区建筑地基处理新技术。
(二) 背景技术
目前盐渍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下列四种
1、 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或钢桩,卤水腐蚀危害难以解决,达不到使用 龄期会被腐蚀坏而失效,同时成本高。
2、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是对地基土的挤密加固处理作用, 通过在土中施打碎石桩和排挤土中的水、气,以达到桩周土的挤密作用, 改良地基土工程特性和增加地基的强度。但是,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水是 卤水,比重高、粘滞度大,排出困难且缓慢,用碎石桩法挤密效果不理 想,承载力较难达到设计要求,排水后恢复期长,严重影响后续工程的 施工和拖延工期。
3、 其他散体桩,其挤密效果不理想,桩周土为软土 (剪切力低), 桩周土对桩的径向支持力偏低,桩体受竖向压力时鼓胀破坏区出现在桩 顶附近,不能获得所设计的径向支持力,W体就会产生鼓胀破坏,沉降 量大,承载力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4、 强夯方法,局部形成"橡皮土",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和拖延工 期,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盐渍土隶属于含卤水的粉质粘土和粉土,变形大强度低、工程性能 差、腐蚀性强。以上四种盐渍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均不理想。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在盐渍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 的新方法一裹体桩,即将桩体材料用土工布袋包裹起来。用本方法处理 的人工地基称为"裹体桩复合地基"。该方法能彻底解决上述四种盐渍土 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的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 计要求且施工工期短。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裹体桩由桩体材料(1)和土工布袋(2)及桩孔(3)组成整体,采
用螺旋钻机施工桩孔(3),桩孔(3)钻成后,将土工布袋(2)套在袖 管(4)夕卜,然后下入桩孔(3)中,达到设计深度,再向袖管(4)中注 入定量桩体材料(1),注完后,提起(抽出)袖管(4)的同时振动袖管 (4),使桩体材料(1)振动密实,整块地基的裹体桩施工完成后,再在顶部施工碎石褥垫层,组成一个裹体桩复合地基。
其特征是将桩体材料(1)围固在土工布袋(2)中,限制桩体材 料(1)侧向移动,既能提高和改善桩体径向围限力(5),也能提高桩周 土的径向支持力(6),竖向荷载可以传递到桩的深部,发挥整个桩体的 支撑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所述的土工布袋(2)的材料是聚丙烯,具有耐酸、耐碱、抗腐蚀、 强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
所述的桩体材料(1)是碎石。
所述的桩体材料(1)也可以用砂石或合成土或混凝土代替。
所述的螺旋钻机施工桩孔,桩孔直径200 300 mm,孔深依据设计而 定,可以保证不破坏地基土原来的结构。
所述的袖管(4)是与桩孔相适应的钢管。
所述的向袖管(4)中注入定量桩体材料(1)的粒径按设计要求级配。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经试用,与背景技术比较,该方案既能够减少承台底面应力集中, 调整桩土荷载的分担,进而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起着明显的作用,又
能节约填料30%左右,合理又经济,且施工简单,成桩质量高,与类似 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可以将地基承载力特征1il提高一倍,縮短施工工期两 倍,可以充分发挥投资经济效益。
(四)

附图是裹体桩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l一桩体
材料,2—土工布袋,3—桩孔,4一袖管,5—径向围限力,6—径向支持 力。
(五) 、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在该裹体桩内,桩体材料l围固在土工
布袋2中,限制桩体材料l侧向移动,既能提高和改善桩体径向围限力 5,也能提高桩周土的径向支持力6,竖向荷载可以传递到桩的深部,发 挥整个桩体的支撑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该裹体桩采用螺旋钻机施工桩孔3,桩孔3钻成后,将土工布袋2 套在袖管4外,然后下入桩孔3中,达到设计深度,再向袖管4中注入 定量桩体材料l,注完后,提起(抽出)袖管4的同时振动袖管4,使桩 体材料1振动密实,整块地基的裹体桩施丄完成后,再在顶部施工碎石 褥垫层,组成一个裹体桩复合地基。
权利要求
1、裹体桩由桩体材料(1)和土工布袋(2)及桩孔(3)组成整体,采用螺旋钻机施工桩孔(3),桩孔(3)钻成后,将土工布袋(2)套在袖管(4)外,然后下入桩孔(3)中,达到设计深度,再向袖管(4)中注入定量桩体材料(1),注完后,提起(抽出)袖管(4)的同时振动袖管(4),使桩体材料(1)振动密实,整块地基的裹体桩施工完成后,再在顶部施工碎石褥垫层,组成一个裹体桩复合地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将桩体材料(1)围固 在土工布袋(2)中,限制桩体材料(1)侧向移动,既能提高和改善桩体 径向围限力(5),也能提高桩周土的径向支持力(6),竖向荷载可以传递 到桩的深部,发挥整个桩体的支撑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土工布袋(2)的 材料是聚丙烯。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桩体材料(1)是碎石。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桩体材料(1)也可以用砂石或合成土或混凝土代替。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螺旋钻机施工桩孔(3),桩孔(3)直径200 300 mm,孔深依据设计而定,可以保证不破坏 地基土原来的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桩,其特征是袖管(4)是与桩 孔相适应的钢管。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裹体柱,其特征是向袖管(4)中注 入定量桩体材料(1)的粒径按设计要求级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渍土地区建筑地基处理新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在盐渍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的新方法—裹体桩,即将桩体材料用土工布袋包裹起来。用本方法处理的人工地基称为“裹体桩复合地基”。其结构是桩体材料1围固在土工布袋2中,限制桩体材料1侧向移动,既能提高和改善桩体径向围限力5,也能提高桩周土的径向支持力6,竖向荷载可以传递到桩的深部,发挥整个桩体的支撑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其优点是既能够减少承台底面应力集中,调整桩土荷载的分担,进而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起着明显的作用,又能节约填料30%左右,合理又经济,且施工简单,成桩质量高。
文档编号E02D5/34GK101343874SQ20071001825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明 黄 申请人:陕西长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