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基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533602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区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地基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利的一面是可将建筑物基础置于稳固的岩石地基上, 而不利的是,由于在山区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以致开挖基坑、基槽到设计标高时,往往 平面上大部见岩石而局部是土壤,目前的做法是要求施工在基坑的土区往下深挖直到见基岩 为止,将土区的土挖净,然后从基岩上填灌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至基础底标高。而局部土区
宽度或直径不过500mm 600mm,不仅不能用机械挖土,人也无法下去操作,只能采用人工" 洛阳铲"来掏挖、抠净,效率很低,土越深工效越低,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地基的处理方法,在基坑的局部土区打桩到 基岩,以代替将土掏净后灌混凝土的传统做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山区地基基坑的局部土区用钢管打桩到基岩,钢管桩顶做钢筋 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
钢管桩的直径为50mm。 钢管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 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 钢管桩下插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可大大减少工时,施工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 。它可直接采用工地脚手架钢管进行施工,无需另购,而且这种钢管每米重量只3Kg,费用 低廉,特别适合山区地基实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经计算确定采用1 3根钢管桩及承台,直接用工地脚手架钢,管直径
为50mm,钢管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用人工锤击打到基 岩,钢管桩顶做钢筋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钢管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锤 击时控制。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区地基基坑的局部土区用钢管打桩到基岩,钢管桩顶做钢筋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的直径为50mm。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下插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的直径为5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 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下 插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在山区地基基坑的局部土区用钢管打桩到基岩,钢管桩顶做钢筋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可大大减少工时,施工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它可直接采用工地脚手架钢管进行施工,无需另购,而且这种钢管每米重量只3Kg,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山区地基实施。
文档编号E02D27/00GK101446086SQ20071020271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晶 王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