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542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风7JC联动调节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在开拓开采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粉尘微粒。传统的的喷 雾设施雾化效果不好,有时会出现"出水不出雾"的现象,或者是喷水量过 大,雾化、降尘效果不好,反而浪费水资源。不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粉尘, 矿井的降尘效果较差,造成工作环境污染范围扩大,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效果好的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中包括供水主管和供风主管,其特征在 于供水主管连通有供水支管,供风主管连通有供风支管,供水支管与供风 支管之间连接有调节阀,调节阀与供水支管、供风支管均相通。所述调节阀 包括有壳体,壳体带有接水口、接气口、通气腔、通水腔,接水口和通水腔 相通,接气口和通气腔相通,通气腔的出口环绕通水腔的出口 ;通水腔的一 端连接有丝接,丝接内螺紋连接有调节丝,调节丝位于通7JC腔内的一端为圆 锥状,通水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喷头中心开有喷水腔,喷水腔的入口与 调节丝的圆锥端相对应,喷头上环绕喷水腔开有喷气腔,喷气腔的入口与通 气腔的出口的相对应,喷气腔的出口呈收缩状集中靠近喷水腔的出口;喷头 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嘴,喷嘴上开有喷射口,喷射口与喷水腔、喷气腔均相通。本发明利用风的动力(压力)和水源有机的结合,使风、水的压力合二 为一、相互补充。使用本发明喷出的水雾雾化效果好,能布满整个巷道,充 分湿润附着粉尘,大大降低井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提高降尘效果,降尘率能提高20~40%,较好地消除粉尘隐患。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喷头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喷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IO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喷嘴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ll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连接喷头和喷嘴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连接喷头和喷嘴的螺母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丝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丝接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安装在丝接上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安装在丝接上的螺母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调节丝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调节丝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通气垫團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的调节阀中通气垫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01、供水主管 02、供风主管 03、供水阀门 04、供风阀门05、调节阀 06、供水支管 07、供风支管1、调节丝 2、螺母 3、丝接 4、壳体41、接水口 42、接气口 43、通气腔 44、通水腔5、喷头 51、喷水腔 52、喷气腔 6、螺母7、喷嘴 71、喷射口 8、通气垫圈81、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风7jc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供水主管01和供风 主管02,供水主管01连通有供水支管06,供风主管02连通有供风支管07, 供水支管06与供风支管07之间连接有调节阀05,调节阀05与供水支管06、 供风支管07均相通。如图2所示,调节阀05包括有壳体4,壳体4带有接水 口 41、接气口 42、通气腔43、通水腔44,接水口 41和通水腔44相通,接 气口 42和通气腔43相通,通气腔43的出口环绕通水腔44的出口,参见图3、 4、 5;通水腔44的一端连接有丝接3,参见图13、 14,丝接3内螺紋连接有 调节丝l,参见图17、 18,调节丝l位于通水腔44内的一端为圆锥状,通水 腔44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5,参见图6、 7、 8,喷头5中心开有喷水腔51, 喷水腔51的入口与调节丝1的圆锥端相对应,喷头5上环绕喷7jC腔51开有 喷气腔52,喷气腔52的入口与通气腔43的出口的相对应,喷气腔52的出口 呈收缩状集中靠近喷水腔51的出口;喷头5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嘴7,参见图 9、 10,喷嘴7上开有喷射口 71,喷射口 71与喷水腔51、喷气腔52均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喷头5上环绕喷水腔51均匀开有六个喷气腔52。喷头5 和喷嘴7通过螺母6 (参见图11、 12 )连接在一起。壳体4与喷头5为螺紋 连接,壳体4和喷头5之间设有通气垫團8,参见图19、 20,通气垫團8上 开有通气孔81,通气孔81与喷气腔52的入口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丝接 3与壳体4为螺紋连接,丝接3和壳体4之间设有垫團9;丝接3另一端螺紋 连接有螺母2 (参见图15、 16),丝接3和螺母2之间设有垫團10。本发明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供水支管06与供风支管07之间连接一个、两个或多个调节阀05,还可以在供水主管01与供风主管02上分别连通 一组、两组或多组相互对应的供水支管06与供风支管07。本发明改变了目前使用水喷雾出现的"出水不出雾"的现象,使水雾增 强和加大,水雾的水滴状缩小,雾化和降尘效果增强。而且节约了水源,加 大了雾化效果,捕尘率能提高20~40%。本发明在工作时,先连接风水管路,调节好水压、风压。喷雾头为双层 双通路, 一路为风通路, 一路为水通路。使用时,先开启供风阀门通风,再 开供水阀门供水,借助风力将水转变成雾的效果,完成喷雾.本发明中的调 节丝可控制供水量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随意改变雾化状态。使用该装置,能 使水雾增强和加大,水雾的水滴状缩小,雾化和降尘效果增强,而且能节约 水资源,加大雾化效果、提高降尘能力。使用本装置后,不仅节约了水源,而且大大的降低粉尘飞扬。为井下职 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了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大大减少了职业病 的发病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 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 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 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中包括供水主管(01)和供风主管(02),其特征在于供水主管(01)连通有供水支管(06),供风主管(02)连通有供风支管(07),供水支管(06)与供风支管(07)之间连接有调节阀(05),调节阀(05)与供水支管(06)、供风支管(07)均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节阀(05)包括有壳体(4),壳体(4)带有接水口 (41)、接气口 (42)、通 气腔(43 )、通水腔(44 ),接水口 ( 41)和通水腔(44 )相通,接气口 ( 42 ) 和通气腔(43)相通,通气腔(43)的出口环绕通水腔(44)的出口;通水 腔(44 )的一端连接有丝接(3 ),丝接(3 )内螺紋连接有调节丝(1 ),调节 丝(1)位于通水腔(44)内的一端为圆锥状,通水腔(44)的另一端连接有 喷头(5),喷头(5)中心开有喷水腔(51),喷水腔(51)的入口与调节丝(1)的圓锥端相对应,喷头(5 )上环绕喷水腔(51)开有喷气腔(52 ),喷 气腔(52)的入口与通气腔(43)的出口的相对应,喷气腔(52)的出口呈 收缩状集中靠近喷水腔(51)的出口;喷头(5)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嘴(7), 喷嘴(7)上开有喷射口 (71),喷射口 (71)与喷水腔(51)、喷气腔(52) 均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7JC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 头(5 )上环绕喷水腔(51)均匀开有六个喷气腔(52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 头(5)和喷嘴(7)通过螺母(6)连接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7jc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4 )与喷头(5 )为螺紋连接,壳体(4 )和喷头(5 )之间设有通气垫團(8),通气垫團(8)上开有通气孔(81),通气孔(81)与喷气腔(52)的 入口相对应;所述丝接(3)与壳体(4)为螺紋连接,丝接(3)和壳体(4) 之间设有垫圈(9);所述丝接(3)另一端螺紋连接有螺母(2),丝接(3)和螺母(2)之间设有垫圏(10)。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 水支管(06)与供风支管(07)之间连接有一个、两个或多个调节阀(05)。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供水主管(01)与供风主管(02)分别连通有一组、两组或多组 相互对应的供水支管(06 )与供风支管(07 )。
全文摘要
一种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雾化效果好,包括供水主管、供风主管、供水支管、供风支管,供水支管与供风支管之间连接有调节阀,调节阀包括有壳体,壳体带有接水口、接气口、通气腔、通水腔,接水口和通水腔相通,接气口和通气腔相通,通气腔的出口环绕通水腔的出口;通水腔的一端连接有丝接,丝接内螺纹连接有调节丝,通水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喷头中心开有喷水腔,喷水腔的入口与调节丝的圆锥端相对应,喷头上环绕喷水腔开有喷气腔,喷气腔的入口与通气腔的出口相对应;喷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嘴,喷嘴上开有喷射口,喷射口与喷水腔、喷气腔均相通。本发明使用于矿井施工过程中,用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文档编号E21F5/04GK101251026SQ20081001561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刘真伦, 勇 宋, 常俊方, 李连运, 臣 杜, 杨再峰, 王开胜, 王玉海, 种法鹏, 董建海, 褚福强, 高风亮 申请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柴里煤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