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的机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49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机的机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铲等的旋转作业机的机罩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的反铲等的旋转作业机中有下述结构在旋转台的后部搭载发动机且设有覆 盖发动机的机罩,机罩由覆盖发动机的前侧的前罩、覆盖发动机的左侧的左侧罩、覆盖发动 机的后方的后罩等构成,将前罩和左侧罩固定在跨过发动机的支承框架等上,令后罩相对 于前罩开闭自如,将后罩以左右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而绕纵轴开闭自如地支承在支承框架 等上(例如,日本特开2005-280485号公报)。 在这种以往的旋转作业的机罩密封构造中,通常直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 2004-150029号公报所公开的机罩密封构造,在后罩关闭时使后罩的上端部相对于固定罩 的上端部经由密封部件抵接。 从而,在以往的情况中,存在在固定罩的上端部与开闭罩的上端部之间的密封部 件上有雪及土残留,由于冻结而该密封部件的周围被固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是不会在固定罩的上端部与开闭罩的上端部之间 的密封部件上残留雪及土的构造。 本发明是一种旋转作业机的机罩密封构造,具备机罩,具有固定罩、和绕纵轴摆 动自如地被支承且相对于上述固定罩开闭自如的开闭罩,被设置在旋转台上,覆盖发动机; 密封部件,在上述开闭罩关闭时该开闭罩的上端部经由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罩的 上端部抵接,其特征为,在上述开闭罩的上壁以及上述固定罩的上壁的任意一方上突设有 覆盖片,在关闭上述开闭罩的状态下,上述覆盖片从上方侧越过上述密封部件而达到另一 方的上壁的上方。 此外,优选将上述覆盖片设置在开闭罩的上壁上,并且设有从上述覆盖片的基部
侧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片,在固定罩的上壁上设有以与上述下垂片对置的方式从上壁的顶端
部立起的立起片,立起片被配置为在开闭罩关闭时位于覆盖片的下方,在下垂片或立起片
的一方上以在开闭罩关闭时与下垂片或立起片的另一方抵接的方式安装有上述密封部件。 此外,优选在上述旋转台的后部搭载发动机以及散热器,并且跨过发动机而设置
支承框架,在支承框架上固定覆盖发动机的上面侧及前面侧的固定罩,在支承框架上以左
右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而绕纵轴开闭自如地支承覆盖发动机的后面侧的开闭罩,上述开闭
罩具有罩主体和以前方突出的方式被固设在罩主体的上端部上的上部罩体,在上部罩体的
上壁上突设上述覆盖片和下垂片。 此外,分隔散热器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的隔罩以沿着开闭罩的左右方向的游端部的 方式固定在支承框架上,隔罩具有顶壁部和从顶壁部的后端向下方突出的后壁部,在上部 罩体的游端侧设有在开闭罩关闭时与隔罩的顶壁部抵接的上密封部件,在罩主体的游端侧设有在开闭罩关闭时与隔罩的后壁部抵接的后密封部件。 此外,优选在覆盖片的突出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片,在开闭罩关闭时, 立起片位于覆盖片的下方而比下方突出片更向下垂片侧进入。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反铲的上部的立体图。图2是旋转台的俯视图。图3是旋转台的后部机罩部分的左视图。图4是该旋转台的后部机罩部分的后视图。图5是该旋转台的后部的俯视图。图6是该旋转台的后部机罩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该旋转台的后罩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该旋转台的后罩部分的后视图。图9是该旋转台的后罩的左端部的后视图。图10是该旋转台的后罩的左端部的俯视图。图11是该旋转台的后罩部分的侧剖视图。图12是该后罩的立体图。图13是该旋转台的隔罩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该配重的左部分的立体图。图15是卸下该罩体的状态的配重的左部分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后罩部分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 图4所示,作为旋转作业机的一例的反铲1具备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行 进体的行进装置、旋转台2。在行进装置的上部经由旋转轴承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 如地搭载有旋转台2。 旋转台2具有板状的旋转基板3和把旋转基板3上前后地隔开的纵壁5。纵壁5 被立设在旋转基板3的前后中途部上。在旋转基板3上,左右一对的纵肋6、7设置为从旋 转基板3的前方侧向后方变宽状。在左右一对的纵肋6、7的前部侧以从旋转基板3前方突 出的方式安装有安装托架9。挖掘用作业装置经由该安装托架9安装在旋转台2的前端部 上。 在旋转基板3的后端部上设置配重11。在旋转基板3的后端部的配重11的前侧 向上方突设圆弧状的安装壁12。在旋转基板3的后端部的安装壁12的前侧设置发动机14。 在旋转基板3的左侧设置燃料箱,在旋转基板3的右侧设置电池、油箱。燃料箱被配置在比 纵壁5更靠前侧且左纵肋6的稍左侧。电池及油箱被配置在纵壁5的前侧且右纵肋7的右 如此地,在旋转台2的纵壁5的后侧形成发动机室20,在旋转台2的后部搭载发动 机14、散热器15等,在发动机14的左侧设置液压泵16。
如图5所示,在旋转台2的发动机14的前侧以分隔发动机室20的前侧的方式设 置前罩22,前罩22的下端部被螺栓等的固定件固定在纵壁5上。在旋转台2的后端部设置 后罩24,在旋转台2的后罩24的左侧设置左侧罩25,在旋转台2的前罩22的右侧设置右 内壁罩26,在旋转台2的右内壁罩26的右侧设置右侧罩28。 前罩22具有前端下部的立起壁31、从立起壁31的上端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壁 32、从倾斜壁32的上端向后方突出的上壁33。立起壁31的下部与纵壁5的上部重合而被 螺栓螺母等的固定件固定在纵壁5上。另外,在前罩22的倾斜壁32上设置检查用等的开 口窗35,构成为利用省略图示的盖部件装卸自如地堵住开口窗35。 后罩24被设置在配重11的上侧。配重11和后罩24包围发动机室20的后侧。左 侧罩25包围发动机室20的左侧。纵壁5及前罩22包围发动机室20的前侧及上侧。右侧 罩28的后部包围发动机室20的右侧。如此地,利用纵壁5、前罩22、左侧罩25、右侧罩28 的后部、配重11、后罩24包围发动机14的周围(发动机室20)。右侧罩28覆盖旋转台2 上的设备、电池及油箱的外方、以及发动机室20的右侧方。此外,右侧罩28覆盖作为电池、 油箱等的设备的旋转基板3上的右前侧的前部、上部及外侧部。右内壁罩26覆盖有电池、 油箱等的设备的旋转基板3上的右前侧的内侧部。 借助前罩22、左侧罩25、右侧罩28的后部以及后罩24构成后部机罩36,借助右侧 罩28及右内壁罩26构成侧部机罩37。 如图1所示,在旋转台2的纵壁5及前罩22的前侧形成具有驾驶席38及操纵杆 的操纵部。在前罩22上立设保护驾驶席38 (操纵部)的座舱罩39。 如图2 图8所示,在旋转台2的后部设置支承框架43。支承框架43跨过发动机 14地设置。支承框架43主要包括左前脚体45、左后脚体46、右后脚体47、右前脚体48、横 支承板49、纵支承板50。横支承板49与脚体45、46、47的上端连结,纵支承板50从横支承 板49的右端部向前方突出,省略图示的右前脚体支承纵支承板50的前部侧。
左前脚体45及右前脚体48的下端,经由纵壁5等被安装固定在旋转基板3上。左 后脚体46及右后脚体47的下端经由安装台55、56等被安装固定在旋转基板3上。横支承 板49具有横长的带板形状。借助焊接等连结固定横支承板49的左端部和左前脚体45的 上端部,借助焊接等连结固定横支承板49的左右方向中途部和左后脚体46的上端部,借助 焊接等连结固定横支承板49的右端部和右后脚体47的上端部。借助焊接等将纵支承板50 的后端部连结固定在横支承板49的右端部以及右后脚体47的上端部。
如图5 图8所示,左侧罩25经由固定托架53等被支承固定在支承框架43的横 支承板49上。右内壁罩26经由固定托架等被支承固定在支承框架43的横支承板49上。 右侧罩28经由铰链绕前后方向的支轴开闭自如地被支承于支承框架43的纵支承板50。前 罩22的上壁33被配置在支承框架43的横支承板49上,且被螺栓螺母等的固定件固定在 横支承板49上。 如图6 图8、图13、图16所示,多个固定片59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突设于 支承框架43的横支承板49。各固定片59从横支承板49后方突出。这些各固定片59具有 前侧的水平的固定基部59a和后侧的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固定部59b。前罩22的上壁33 的后部位于多个固定片59上,前罩22的上壁33的后部被螺栓等的固定件60固定在固定 片59的倾斜固定部59b上。另外,前罩22的上壁33的后端部是与各固定片59的倾斜固定部59b对应地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部33a。 如图5以及图13所示,后罩24以沿着后罩24的右端部(左右方向的游端部)的 方式被固定在支承框架43的右后脚体47上。后罩24分隔散热器15的迎风侧和背风侧。 另外,该隔罩62把散热器15的外周的前后左右中的后侧左右地分隔。对于散热器15的外 周的前侧、左侧及右侧的分隔借助省略图示的其他的隔罩等实现。 如图5、图7、图8、图11、图12所示,后罩24具有罩主体64和以前方突出的方式 固设在罩主体64的上端部上的上部罩体65。罩主体64具有后壁64a和从后壁64a的上 端向前方突出的固定缘部64b,后壁64a以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且左右两端部向 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曲为弓形,并且令后壁64a的上部侧向前方弯曲。上部罩体65具有上壁 65a、从上壁65a的左右两端向下方弯曲的左右一对的侧壁65b、从上壁65a的后端向下方弯 曲的后壁65c。上部罩体65的后部被载置在罩主体64的固定缘部64b上而被螺栓等的连 结件紧固安装固定,由此上部罩体65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固定在罩主体64上。
如图7 图10、图12所示,在罩主体64(后罩24)的左端部的内面侧设置-字状 的固定部件68。在该固定部件68上借助螺栓等的固定件固定支承部件69。在支承部件69 的突出端部固定上下一对的支承筒体70。 -字状的支承托架72被向后方突设在横支承板 49的左端部上,上支承体73被螺栓等的固定件固定在支承托架72上。下支承体74被连结 体75连结在上支承体73上。纵轴77被连结在上支承体73和下支承体74之间。纵轴77 被绕轴心相对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支承部件69的上下一对的支承筒体70。由此,后罩24以 左端部(左右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绕纵轴77开闭自如地被支承在支承框架43上。
在后罩24的右端部的内面侧设置锁止机构79。锁止机构79构成为,在关闭后罩 24时与设置在支承框架43侧的卡止部自动地卡合而将后罩24锁止解除自如地锁止为关闭 状态。 如图11、图12所示,在上部罩体65(后罩24)的上壁33上覆盖片81被向前方地 突设。在覆盖片81上设置从该覆盖片81的基部侧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片82。在前罩22的 上壁33(上壁33的倾斜部33a上端)设置以与下垂片82对置的方式立起的立起片83。立 起片83被配置为在后罩24关闭时位于覆盖片81的下方,在下垂片82上以在开闭罩24关 闭时与立起片83抵接的方式安装有密封部件84。密封部件84具有沿着后罩24的左右方 向的大致全长的长度。此外,密封部件84,具有U字状的固定部85和圆筒状的抵接部86, 固定部85被从下侧嵌合固定在下垂片82的下部,在后罩24关闭时密封部件84的抵接部 86与立起片83按压抵接,将后罩24的上端部和前罩22的上端部沿着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长 密封。 在覆盖片81的突出端部(前端部)设置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片87,且在后罩 24关闭时,立起片83位于覆盖片81的下方且比下方突出片87更向下垂片82侧(后方) 进入。 覆盖片81比密封部件84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或者向前方突出至到达密封部件84 的前端的程度,在后罩24关闭时,密封部件84与前罩22的上端部(立起片83)按压抵接 而向后方弹性变形,与此相应,覆盖片81从上方侧越过密封部件84而到达前罩22的上壁 33(立起片83或上壁33后端部)的上方。 在上部罩体65的游端侧(右侧壁65a的下端部)设置在后罩24关闭时与隔罩62的顶壁部62a抵接的上密封部件90,在罩主体64的游端部(后壁64a的右端部)经由突 出片89设置在后罩24关闭时与隔罩62的后壁部62b抵接的后密封部件88。在罩主体64 的基端部(后壁64a的左端部)经由突出片92设置基端密封部件91,在后罩24关闭时与 左侧罩25的右端部抵接,将左侧罩25和后罩24之间密封。 如图1、图14及图15所示,在配重11的左上部,与液压泵16对应地设置开口窗 95,堵住开口窗95的罩体96被螺栓等的连结件97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配重11上,从而,在 为了检查等而从旋转台2卸下液压泵16时,通过卸下罩体96而能够不卸下配重11整体而 从旋转台2卸下液压泵16。另外,罩体96由合成树脂等构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若绕纵轴77转动后罩24而关闭后罩24,则上部罩体65的密 封部件84与前罩22的立起片83按压抵接,将后罩24的上端部和前罩22的上端部沿着左 右方向的大致全长密封。此时,立起片83位于覆盖片81的下方且比下方突出片87更向下 垂片82侧(后方)进入,覆盖片81从上方侧越过密封部件84而到达前罩22的上壁33 (立 起片82或者上壁33后端部)的上方。从而,能够借助覆盖片81及下方突出片87从上侧 保护密封部件84,以便即便降雪、由于挖掘作业等而被扬起的土落在后部机罩36上,雪及 土也不会落在密封部件84上,能够防止在密封部件84上残留雪及土。从而,能够将在密封 部件84的周围残留雪及土而因为冻结而该密封部件84的周围被固装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此外,若关闭后罩24,则上部罩体65的游端侧(右侧壁65b的下端部)的上密封 部件90与隔罩62的顶壁部62a抵接,并且罩主体64的游端部(后壁的右端部)的后密封 部件88与隔罩62的后壁部62b抵接,将后罩24和隔罩62之间密封。罩主体64的基端部 (后壁的左端部)的基端密封部件91与左侧罩25的右端部抵接,将左侧罩2与后罩24之 间密封。 图16表示另一实施方式,在前罩22的立起片83的上端部安装密封部件84,通过 绕纵轴77转动后罩24而使后罩24关闭时,立起片83的密封部件84与后罩24的下垂片 82按压抵接,沿着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长密封后罩24的上端部和前罩22的上端部。此时,立 起片83位于覆盖片81的下方且比覆盖片81的顶端81A更向下垂片82侧(后方)进入, 覆盖片81从上方侧越过密封部件84而到达前罩22的上壁33 (立起片82或者上壁33后 端部)的上方。其他方面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上述图11及图16的实施方式中,在开闭罩24的上壁65a上以在开闭罩 24关闭时从上方侧越过密封部件84而到达固定罩22的上壁33的上方的方式突设覆盖片 81,在从后方看后部机罩时,开闭罩24与固定罩22之间的阶梯差被覆盖片81等隐藏而看 不见,形状简单且外观良好,但是也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在固定罩22的上壁33上以在开闭罩 24关闭时从上方侧越过密封部件84而到达开闭罩24的上壁65a的上方的方式突设覆盖片 81。 此外,在上述图11及图16的实施方式中,在开闭罩24的上壁65a上,设置覆盖片 81且设置从覆盖片81的基部侧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片82,且设置以与下垂片82对置的方式 从固定罩22的上壁33的顶端部立起的立起片83,但是也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在固定罩22的 上壁33上设置覆盖片81且设置从覆盖片81的基部侧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片82,且设有以与 下垂片82对置的方式从开闭罩24的上壁65a的顶端部立起的83。此外,此时,也可以在下 垂片82上安装密封部件84,也可以在立起片83上安装密封部件8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左右方向的左端部作为支点而绕纵轴77开闭自如地 支承作为开闭罩的后罩24,但是也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将左右方向的右端部作为支点而绕纵 轴77开闭自如地支承作为开闭罩的后罩2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前罩22作为固定罩,将后罩24作为开闭罩,在后罩24 关闭时使后罩24的上端部相对于前罩22的上端部经由密封部件84抵接,但是固定罩并不 限定于前罩22,此外开闭罩并不限定于后罩24,例如也可以令左侧罩25为开闭罩,令前罩 22为固定罩,此时,令左侧罩25绕纵轴77开闭自如,在左侧罩25关闭时使左侧罩25的上 端部相对于前罩22的上端部经由密封部件84抵接。
权利要求
一种旋转作业机的机罩密封构造,具备机罩(36),具有固定罩(22)、绕纵轴(77)摆动自如地被支承且相对于上述固定罩开闭自如的开闭罩(24),被设置在旋转台上且覆盖发动机;密封部件,在上述开闭罩关闭时该开闭罩(24)的上端部经由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罩的上端部抵接,其特征为,在上述开闭罩(24)的上壁(65a)以及上述固定罩(22)的上壁(33)的任意一方上突设有覆盖片(81),在关闭上述开闭罩(24)的状态下,上述覆盖片(81)从上方侧越过上述密封部件(84)而达到另一方的上壁(33、65a)的上方。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机罩密封构造,其特征为,上述覆盖片(81)被设置在开闭罩(24)的上壁(65a)上,并且设有从上述覆盖片(81) 的基部侧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片(82),在固定罩(22)的上壁(33)上设有以与上述下垂片(82)对置的方式从上壁(65a、33) 的顶端部立起的立起片(83),立起片(83)被配置为在开闭罩(24)关闭时位于覆盖片(81) 的下方,在下垂片(82)或立起片(83)的一方上以在开闭罩(24)关闭时与下垂片(82)或 立起片(83)的另一方抵接的方式安装有上述密封部件(84)。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密封构造,其特征为,在上述旋转台(2)的后部搭载发动机(14)以及散热器(15),并且跨过发动机(14)而 设置支承框架(43),在支承框架(43)上固定有覆盖发动机(14)的上面侧及前面侧的固定 罩(22),在支承框架(43)上以左右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而绕纵轴(77)开闭自如地支承覆 盖发动机(14)的后面侧的开闭罩(24),上述开闭罩(24)具有罩主体(64)和在罩主体(64)的上端部以前方突出的方式固设 的上部罩体(65),在上部罩体(65)的上壁(65a)上突设上述覆盖片(81)和下垂片(8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罩密封构造,其特征为,分隔散热器(15)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的隔罩(62)以沿着开闭罩(24)的左右方向的游 端部的方式固定在支承框架(43)上,隔罩(62)具有顶壁部(62a)和从顶壁部(62a)的后 端向下方突出的后壁部(62b),在上部罩体(65)的游端侧设有在开闭罩(24)关闭时与隔罩 (62)的顶壁部(62a)抵接的上密封部件(90),在罩主体(64)的游端部设有在开闭罩(24) 关闭时与隔罩(62)的后壁部(62b)抵接的后密封部件(88)。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罩密封构造,其特征为,在覆盖片(81)的突出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片(87),在开闭罩(24)关闭时, 立起片(83)位于覆盖片(81)的下方而比下方突出片(87)更向下垂片(82)侧进入。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作业机的机罩密封构造,具备机罩(36),具有固定罩(22)、绕纵轴(77)摆动自如地被支承且相对于上述固定罩开闭自如的开闭罩(24),被设置在旋转台上且覆盖发动机;和密封部件,在上述开闭罩关闭时该开闭罩(24)的上端部经由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罩的上端部抵接,在上述开闭罩(24)的上壁(65a)以及上述固定罩(22)的上壁(33)的任意一方上突设有覆盖片(81),在关闭上述开闭罩(24)的状态下,上述覆盖片(81)从上方侧越过上述密封部件(84)而达到另一方的上壁(33、65a)的上方。
文档编号E02F9/00GK101736770SQ20091017801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汤川胜彦, 藤原纯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