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742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特别用于在陡 峭壁地区、洪枯水位差别较大河段,临水侧的隧洞进、出口施工导流。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等 水工隧洞,但由于洞口地形陡峭,水流湍急等因素,在洞外地形上修建围堰的难度较大,为 了保证洪水不进入洞内,常采取洞口预留岩塞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预留岩塞成功 爆破拆除的难度较大,具有一定风险,而且如果在洞外水位较高时进行预留岩塞爆破,一次 爆破成洞后水流涌入洞内,该洞段的喷锚支护、衬砌等均无法施工,对某些隧洞运行期高速 水流工况下的洞口稳定极为不利,增大了工程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施工方便、实用、可靠 度高的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旨在保证水工隧洞洞口的施工安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具有修建中的隧洞, 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与外界打通,洞口处预留有岩坎,并在该岩坎上建有将洞口封堵住的 洞塞式围堰。所述洞塞式围堰为混凝土结构或浆砌石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隧洞开挖过程中,利用洞外(外界)的低 水位期,直接将隧洞与外界打通(而不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在洞口处预留岩塞的技术),洞口 处预留岩坎,然后在岩坎上修建洞塞式围堰再将洞口堵住。采用这种结构后,即便是洞外水 位较高时,在洞塞式围堰的保护下水流不能进入洞内,从而保证隧洞的正常施工。而且洞塞 式围堰的爆破成功率高,爆破难度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还在修建过程中的隧洞5,与传统技术中在洞口处预留 岩塞的结构不同,本例先将隧洞5直接与外界打通,洞口处预留岩坎2,并在该岩坎2上修建 洞塞式围堰1(可采用混凝土结构或者浆砌石结构)再将洞口封闭住,以防止在隧洞施工期 间外界的水流进入洞内影响施工安全。上述结构的施工和应用方法如下1)当洞外处于较低水位7时,从洞内往洞外开挖隧洞5,将隧洞与外界打通。开挖 时,在隧洞的洞口处预留岩坎2,在岩坎2的保护下完成洞内喷锚支护及衬砌3等施工,通过石渣填筑道路4,在岩坎2上修建洞塞式围堰1将洞口封堵住。2)当洞外处于较高水位8时,在洞塞式围堰1的保护下,进行隧洞5的正常洞内施工。3)在隧洞5施工完成后,一次性爆破拆除洞塞式围堰1和岩坎2,隧洞5具备过流 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具有修建中的隧洞(5),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5)与外 界打通,洞口处预留有岩坎O),并在该岩坎上建有将洞口封堵住的洞塞式围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塞式围堰(1)为 混凝土结构或浆砌石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施工方便、实用、可靠度高的隧洞洞塞式围堰结构,旨在保证水工隧洞洞口的施工安全。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结构具有修建中的隧洞,所述隧洞与外界打通,洞口处预留有岩坎,并在该岩坎上建有将洞口封堵住的洞塞式围堰。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特别用于在陡峭壁地区、洪枯水位差别较大河段,临水侧的隧洞进、出口施工导流。
文档编号E02D19/04GK201915367SQ20102069577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任金明, 涂小兵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