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其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17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其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中的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能通过在役建筑物基础上的小孔在基础下形成大直径的灌注桩。
背景技术
当在役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将导致建筑物产生沉降而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倒塌,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补强加固。锚杆静压桩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役建筑地基补强加固的技术。现有公知的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工艺是先在建筑物基础上预留或开凿压桩孔,在压桩孔周围将地脚螺栓埋植在基础上,在压桩孔上方架设反力架,反力架下端与地脚螺栓固接;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采用千斤顶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段或钢桩段,逐段压入土中,桩段长度随工作面高度而定,当桩压入至设计深度或某持力层后,将桩与基础迅速用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从建筑物的安全考虑一方面必须限制基础上压桩孔直径,减少对基础损伤损失;另一方面必须限制压桩力,以免因地脚螺栓上应力过高造成基础破坏; 这就限制了桩径、限制了桩的承载力。此外,各预制桩段在压入土中的过程中轴心垂直度不宜保证,且连接处的刚度有限。这些不足必然限制了锚杆静压桩的承载力和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通过在役建筑基础上的小孔,用小压桩力获得大桩径的锚杆静压灌注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该施工装置不仅具有公知的锚杆静压桩的一切优越性,而且很好的解决了现有锚杆静压桩的上述不足之处。一方面,当所述的施工装置处于收缩状态而被压入基础下时,由于其收缩时的直径较小,可以大大降低所需要的压桩力,当施工装置到达要求深度后,通过旋转中心螺杆使其直径扩大,就可得到大直径的桩孔,在桩孔中浇筑桩体材料后即可得到大桩径的锚杆静压桩, 而且还在锚杆静压桩中加了钢筋进行加固,桩体的整体性增强了桩的刚度,这些优点都大大提高了桩体的承载力。而且施工装置扩大孔径的过程中还具有较大的挤土效应,大大改善了土层质量。此外由于其较小的施工孔径与可控的桩径,使之可在密集的桩群中成功使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装置进行施工,以建筑物自重为反力,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上凿开的桩孔逐节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压入土中指定深度, 通过使施工装置整体径向扩张,得到全桩长扩大的桩孔;然后向桩孔中填筑桩体材料、将施工装置收缩后从桩孔中拔出;再用钢筋定位器将钢筋植入上述的桩孔中,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下得到大直径的灌注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实现第一步在建筑物拟设桩的位置处的基础上开一小孔,在小孔周围将地脚螺栓埋植在基础上,在小孔上方架设压桩用的反力架,反力架下端与地脚螺栓固接;第二步将第一节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单元放在反力架中,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中,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施工装置单元压入土中;第三步升起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放入反力架中,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与第一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上端通过中心螺杆连接后,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也压入土中;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施工装置单元全部压入土中;第五步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扩展,得到所需扩展直径的桩孔;第六步施工装置收缩并通过反力架逐节拔出并拆除,再向桩孔中浇筑状体材料; 或者先向桩孔中浇筑状体材料,再使施工装置收缩至收缩状态直径后通过反力架将施工装置逐节拔出并拆除,这样就形成了挤扩混凝土灌注桩;;第七步将与钢筋定位器单元等长的钢筋搁置在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钢筋托槽上;各钢筋外绑扎有若干道环形箍筋,环形箍筋的直径用于限定各钢筋在桩中位置;处于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中的钢筋通过细铁丝临时固定,环形箍筋处于放松状态,弯顺于钢筋间隙中;第八步将第七步得到的放好钢筋的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在反力架中, 钢筋定位器单元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中,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九步升起千斤顶,将按照第七步方法得到的放好钢筋的收缩状态的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入反力架中,并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下端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的上端连接,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的上端连接;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十步重复第八步、第九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钢筋全部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十一步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扩展,推动钢筋向外运动,先撑断临时固定钢筋的细铁丝,直至到达环形箍筋的直径,即达到设计要求的钢筋径向位置;第十二步将钢筋定位器收缩,使钢筋留在混凝土挤扩灌注桩桩中,将收缩后的钢筋定位器逐节拔出并进行拆除;第十三步用混凝土将桩端与建筑基础浇筑在一起,即完成施工,这样就得到的具有钢筋加固的挤扩混凝土灌注桩。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功效1、挤扩器收缩状的直径较小,压入基础下时可以大大降低所需要的压桩力;2、挤扩后的桩孔直径较大,可以获得大桩径的锚杆静压桩;3、现有公知技术中,桩径等于或小于压桩孔径,桩与基础间力的传递是依靠压桩孔壁的剪切力;而本发明中,桩径大于压桩孔径,基础直接压在桩上;从而使得桩与基础的连接大为简便可靠。4、桩体的整体性好,大大增强了桩的刚度;5、桩径尺寸灵活可变,可根据需要在密集的桩群中补加桩。


图Ia为收缩状施工装置单元俯视图(压入前);图Ib为收缩状施工装置单元主视图;图加为扩张状施工装置单元俯视图;图2b为扩张状施工装置单元主视图;图3为灌注桩体材料后收缩过程中的施工装置单元俯视图;图如为钢筋定位器扩张状态俯视图;图4b为钢筋定位器扩张状态剖视图;图5为锚杆静压桩的压桩示意图。图中A中心螺杆;B正向螺母;C反向螺母;D支撑杆对;L支撑梁;H扩展叶片;E套筒; M钢筋;N箍筋;K钢筋托槽;Z小孔;Y地脚螺栓;X反力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其实现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具体步骤实现第一步在建筑物拟设桩的位置处的基础上开一适当尺寸的小孔Z,如图5所示, 在小孔Z周围将地脚螺栓Y埋植在基础上,在小孔Z上方架设压桩用的反力架X,反力架X 下端与地脚螺栓Y固接;第二步将第一节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单元放在反力架X中,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Z中,用反力架X中的千斤顶将施工装置单元压入土中;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如图la、图Ib所示,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为柱状筒型,若干节施工装置单元连接形成施工装置,每节施工装置单元的长度由建筑物层高和桩体长度等综合因素决定,各节长度可以不同。如图la,图Ib ;图加,图2b所示,施工装置单元主要由中心螺杆A、正向螺母B、反向螺母C、套筒E、支撑杆D、支撑梁L和扩展叶片H构成。中心螺杆A具有单向外螺纹,以正向螺纹为例,其上通过螺纹旋套有若干个正向螺母B和同等数量的套筒E ;套筒E用销钉固定于中心螺杆A上,套筒E的内壁为与中心螺杆A相吻的正向螺纹,外壁为反向螺纹并套一个反向螺母C。一对正、反向螺母B、C上的对应位置分别铰接若干对支撑杆D形成支撑杆对,并且支撑杆D在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的周向上平均分布,支撑杆对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梁L上的同一点,支撑梁L外铰接扩展叶片H,其中各施工装置单元之间位于同一个竖直线上的支撑杆对共用一个支撑梁L,和共用一个扩展叶片H, 若干个施工装置单元的中心螺杆A连接后形成本发明中所述的施工装置。当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处于收缩状态时,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之间的距离最远,施工装置单元的直径最小,当旋转中心螺杆A后,可以使得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相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施工装置单元的直径扩张,实现不同直径的挤扩,扩展后不同支撑梁F上铰接的扩展叶片H首尾搭叠。不同的施工装置单元连接后形成的施工装置的收缩直径相同,扩展直径相同。当所述的中心螺杆A的外螺纹为反向螺纹时,需要相应改变套筒E的内外螺纹以及正、 反向螺母的位置,其余方式相同。
第三步升起反力架X中的千斤顶,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放入反力架X中,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与第一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上端通过中心螺杆A以螺纹连接或销钉连接等现有公知连接技术进行连接后,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也压入土中;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施工装置单元全部压入土中;压入过程中由于每个施工装置单元都是通过中心螺杆A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可以保证所有施工装置单元之间的同心度。第五步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单元扩展,得到所需扩展直径的桩孔;旋转中心螺杆A,带动每节施工装置单元中的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相向运动;驱使铰接在正向螺母 B和反向螺母C上的支撑杆对的另一端向外凸起,推动支撑梁L向外运动,支撑梁L顶着扩展叶片H向外扩张至设计直径;第六步施工装置收缩回收。如果施工装置所在位置的土质较好以至扩孔后桩孔孔壁土体可以自立,施工装置收起后桩孔孔壁土体不会坍塌,则可以先反方向旋转中心螺杆A,将施工装置收缩后逐节拔出并拆除,再向桩孔中浇筑混凝土等桩体材料;如果施工装置所在位置的土质较差,扩孔后桩孔孔壁土体不能自立,施工装置收起后桩孔孔壁土体会坍塌,则先向桩孔中浇筑混凝土等桩体材料,再反方向旋转中心螺杆A收缩施工装置,此时与支撑梁L相铰接的扩展叶片H以支撑梁L为轴旋转打开,如图3所示,同时包囊在施工装置内部的桩体材料向外溢出,整体反向旋转施工装置使扩展叶片H收拢,施工装置收缩到扩前直径后逐节拔出并拆除,这样就形成了挤扩混凝土灌注桩;第七步将与钢筋定位器单元等长的钢筋M搁置在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钢筋托槽K上;各钢筋M外绑扎有若干道环形箍筋N,环形箍筋N的直径用于限定各钢筋M在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位置;处于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中的钢筋M通过细铁丝临时固定,环形箍筋N处于放松状态,弯顺于钢筋间隙中。所述的环形箍筋N为具有足够强度和高柔韧性的线材构成,其长度由设计要求的钢筋M在混凝土桩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的钢筋定位器单元如图如和4b所示,主要包括中心螺杆A、正向螺母B、反向螺母C、套筒E和支撑杆 D,其中的中心螺杆A带有外螺纹,套筒E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当所述的中心螺杆A的外螺纹为正向螺纹时,套筒E和正向螺母B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A上,套筒E外壁螺纹连接反向螺母C,反向螺母C与正向螺母B形成一对可以相对相向运动的螺母对,在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上对应位置分别铰接有均勻分布的数量相等的支撑杆D,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 C对应位置的支撑杆D形成支撑杆对,支撑杆对另一端铰接在一起并铰接有钢筋托槽K,如图如所示,钢筋托槽K的尺寸与需要采用的钢筋M的尺寸相配合,在钢筋定位器单元处于收缩状态时,钢筋M临时置于钢筋托槽K内,并通过细铁丝进行临时固定。与施工装置单元的工作原理相同,旋转中心螺杆A,可以驱使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发生相向或者相对运动,进而调节支撑杆D的扩充直径,将支撑杆D上放置的钢筋M送到预定的位置。第八步将第七步得到的放好钢筋M的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在反力架X中,钢筋定位器单元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Z中,用反力架X中的千斤顶将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九步升起千斤顶,将放好钢筋M的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入反力架中,并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A下端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A的上端连接,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分别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连接;所述的中心螺杆A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现有公知技术进行连接,如螺栓连接、套筒挤压连接及焊接等方式,连接好后,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混凝土挤扩灌注桩中;第十步重复第八步、第九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钢筋M全部压入素混凝土挤扩灌注桩中。第十一步旋转中心螺杆A带动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相向运动;驱使铰接在正向螺母B和反向螺母C上的支撑杆对另一端向外凸起,推动钢筋M向外运动,先撑断临时固定钢筋M的细铁丝,直至到达环形箍筋N的直径,即达到设计要求的钢筋径向位置;第十二步反向旋转中心螺杆A收缩钢筋定位器,此时由于钢筋托槽K外部开弧口,而钢筋M较长,混凝土等桩体材料对钢筋M的摩擦力较大,将钢筋定位器收缩后,钢筋M 留在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逐节拔出钢筋定位器并进行拆除;第十三步用混凝土将桩端与建筑基础浇筑在一起,即完成施工,这样就得到的具有钢筋加固的挤扩混凝土灌注桩。实施例一工程基础下土层为流塑态淤泥质粘土。施工装置采用铝合金制作,施工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直径L1 = 70mm,挤扩后直径L2 = 150mm,设计桩长15m,施工装置单元长度由建筑物楼层高度决定,如2m,一共设置8个施工装置单元用于实现挤扩。支撑梁L和扩展叶片 H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单元依次压入基础下。旋转施工装置单元中心螺杆A使施工装置单元挤扩至直径150mm,向挤扩形成的桩孔中浇筑C20混凝土,反向旋转中心螺杆A,此时与支撑梁L相铰接的扩展叶片H以支撑梁 L为轴旋转打开,同时包囊在施工装置内部的素混凝土向外溢出,整体反向旋转施工装置单元的中心螺杆A使扩展叶片H收拢,收缩到直径70mm时向上收起施工装置,完成锚杆静压挤扩灌注素混凝土桩的施工。采用与施工装置单元相同数量、具有相同收缩直径和挤扩直径的钢筋定位器单元,按照与压入施工装置单元同样的方式,采用反力架的千斤顶依次将携带钢筋的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上述的素混凝土桩中,然后旋转中心螺杆A使得钢筋定位器单元进行扩展,扩展到既定直径时,钢筋留在扩展后直径的位置,并通过环形箍筋限定。反向旋转中心螺杆A,钢筋定位器收缩到初始直径,利用反力架向上依次收起各钢筋挤扩器单元,素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钢筋加固的混凝土挤扩灌注桩。实施例二工程基础下土层为可塑态粉质粘土。施工装置采用低合金碳素钢制作,施工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直径L1 = 100mm,挤扩后直径L2 = 250mm,设计桩长20m,施工装置单元长度由建筑物楼层高度决定,如2m。支撑梁L和扩展叶片H采用刚接的方式连接,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压入基础下。旋转施工装置中心螺杆A使挤扩器挤扩至直径250mm,反向旋转中心螺杆A并向上收起施工装置,浇筑C20混凝土,采用实施例1的方式,向挤扩形成的混凝土桩孔中用钢筋定位器放置钢筋M,完成锚杆静压挤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实施例三工程基础下土层为流塑态淤泥质粉质粘土。施工装置采用高强工程塑料或者铝合金制作,施工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直径L1 = 150mm,挤扩后直径L2 = 300mm,设计桩长20m,施工装置单元长度由建筑物楼层高度及基础下土质决定,如1. 5m。支撑梁L和扩展叶片H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压入基础下。旋转施工装置中心螺杆A使施工装置挤扩至直径300mm,向挤扩形成的桩孔浇筑流态的水泥土,反向旋转中心螺杆A,此时与支撑梁L相铰接的扩展叶片H以支撑梁L为轴旋转打开,同时包囊在施工装置内部的流态水泥土向外溢出,收缩到直径150mm时向上收起施工装置,完成锚杆静压挤扩水泥土灌注桩的施工。
权利要求
1.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建筑物自重为反力,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上凿开的桩孔逐节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压入土中指定深度,通过使施工装置整体径向扩张,得到全桩长扩大的桩孔;然后向桩孔中填筑桩体材料、将施工装置收缩后从桩孔中拔出;再用钢筋定位器将钢筋植入上述的桩孔中,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下得到大直径的灌注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实现第一步在建筑物拟设桩的位置处的基础上开一小孔,在小孔周围将地脚螺栓埋植在基础上,在小孔上方架设压桩用的反力架,反力架下端与地脚螺栓固接;第二步将第一节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单元放在反力架中,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中,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施工装置单元压入土中;第三步升起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放入反力架中,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下端与第一节施工装置单元的上端通过中心螺杆连接后,将第二节施工装置单元也压入土中;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施工装置单元全部压入土中; 第五步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扩展,得到所需扩展直径的桩孔; 第六步施工装置收缩并通过反力架逐节拔出并拆除,再向桩孔中浇筑状体材料;或者先向桩孔中浇筑状体材料,再使施工装置收缩至收缩状态直径后通过反力架将施工装置逐节拔出并拆除,这样就形成了挤扩混凝土灌注桩;;第七步将与钢筋定位器单元等长的钢筋搁置在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钢筋托槽上;各钢筋外绑扎有若干道环形箍筋,环形箍筋的直径用于限定各钢筋在桩中位置;处于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中的钢筋通过细铁丝临时固定,环形箍筋处于放松状态,弯顺于钢筋间隙中;第八步将第七步得到的放好钢筋的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在反力架中,钢筋定位器单元下端放入基础上的小孔中,用反力架中的千斤顶将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九步升起千斤顶,将按照第七步方法得到的放好钢筋的收缩状态的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放入反力架中,并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下端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中心螺杆的上端连接,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节钢筋定位器单元的每根钢筋的上端连接;将第二节钢筋定位器单元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十步重复第八步、第九步的工作,直至将设计长度的钢筋全部压入挤扩混凝土灌注桩中;第十一步收缩状态的钢筋定位器扩展,推动钢筋向外运动,先撑断临时固定钢筋的细铁丝,直至到达环形箍筋的直径,即达到设计要求的钢筋径向位置;第十二步将钢筋定位器收缩,使钢筋留在混凝土挤扩灌注桩桩中,将收缩后的钢筋定位器逐节拔出并进行拆除;第十三步用混凝土将桩端与建筑基础浇筑在一起,即完成施工,这样就得到的具有钢筋加固的挤扩混凝土灌注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装置单元为柱状筒型,若干节施工装置单元连接形成施工装置,施工装置单元主要由中心螺杆、正向螺母、反向螺母、套筒、支撑杆、支撑梁和扩展叶片构成;中心螺杆具有单向外螺纹,其上通过螺纹旋套有若干个与单向外螺纹相吻合的正向螺母或反向螺母,并通过销钉固定有同等数量的套筒,套筒的内壁为与中心螺杆相吻合的单向螺纹,外壁为与中心螺杆相反的单向螺纹,套筒外壁旋套有与套筒外壁单向螺纹相吻合的反向螺母或者正向螺母; 一个正向螺母和一个反向螺母为一对,正向螺母、反向螺母上对应位置分别铰接支撑杆形成支撑杆对,支撑杆在正向螺母、反向螺母上周向上平均分布,支撑杆对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梁上的同一点,支撑梁外铰接扩展叶片,其中各施工装置单元内位于同一个竖直线上的支撑杆共用一个支撑梁,和共用一个扩展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定位器单元主要包括中心螺杆、正向螺母、反向螺母、套筒和支撑杆,其中的中心螺杆带有单向外螺纹,套筒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套筒内螺纹与中心螺杆带有的单向外螺纹相吻合, 若干个套筒旋套在中心螺杆上并通过销钉进行固定,中心螺杆上旋套有与套筒数量相等的正向螺母或者反向螺母,套筒外壁旋套有与套筒外螺纹相吻合的反向螺母或正向螺母,在正向螺母和反向螺母上对应位置分别铰接有均勻分布的支撑杆形成若干支撑杆对,所述的支撑杆对的另一端铰接钢筋托槽,在钢筋定位器单元处于收缩状态时,钢筋临时置于钢筋托槽内,并通过细钢丝进行临时固定,每个钢筋定位器单元的钢筋上绑扎有若干道环形箍筋,环形箍筋处于放松状态,弯顺于钢筋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钢筋定位器单元上采用两根以上的环形箍筋。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螺杆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钢筋之间采用公知的现有技术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定位器单元的长度与施工装置单元的长度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静压挤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所述的施工方法以建筑物自重为反力,通过其基础上的小孔逐节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施工装置压入土中,通过施工装置对需要挤扩灌注的地方进行挤扩灌注形成挤扩灌注桩,然后通过钢筋定位器向挤扩灌注桩中加入钢筋,形成具有钢筋加固的挤扩灌注桩,所涉及的实现装置为施工装置和钢筋定位器。通过上述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得到的钢筋加固的挤扩灌注桩,桩孔直径较大,可以获得大桩径的锚杆静压桩,桩径大,承载力高,桩体的整体性刚度好,与基础的连接简便可靠。桩径尺寸灵活可变,可根据需要在密集的桩群中补加桩。
文档编号E02D5/36GK102304916SQ2011101687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俞悦, 刘鹏, 翟京, 郑晓宁, 黄新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