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363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属建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下洲的杭嘉湖平原,因冲积沉积的地质环境,广泛存在着软弱地基土,大多需进行地基处理。1988年国内推广使用的锤击夯压成型灌注桩,其桩机施工中采用锤击挤扩装置。此桩在原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利用锤击沉管中的内管,在桩端形成扩大头,此工法在原沉管灌注桩中增加约40%的砼量,可比原沉管灌注桩增加130~150%的单桩承载力。因此,夯扩成型灌注桩的使用,给软土地基的处理增添了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建筑密集地区、老城改造地区及各类商住楼的开工建造,均需进行地基处理。而在桩基工程中,锤击夯压成型灌注桩的噪声污染及振动施工的非文明施工方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反对,有些工程则引起了相邻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民事纠纷时有发生。由此,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锤击夯扩型灌注桩因其固有的锤击挤扩装置而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声、无振动的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的静压挤扩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是一种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包括沉管、内管和压桩油缸,内管插置于沉管内,压桩油缸联接于内管顶端。
本实用新型将锤击夯扩改为静压挤扩,完全杜绝了由锤击夯扩而产生的噪音、振动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十分适合建筑密集地区、旧城改造区使用,及对振动、噪声控制要求较严的场区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工程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为一种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由沉管3、内管2和压桩油缸1组成。内管2插置于沉管3内,压桩油缸1联接于内管2顶端。
实施例1如图2,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静压挤扩装置的桩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桩油缸2、内管3、沉管4、压桩横梁5、龙门架6、固定方梁7、支撑腿8、横向滚轮组件9、电器控制柜10、压桩行走操纵箱11、支撑油缸12、料斗13、底座14、纵梁15、纵向滚轮组件16、1#2#泵站17、卷扬机18、侧撑杆部件。图中静压挤扩装置装置于桩机龙门架5内,压桩油缸1上端固装在压桩横梁4上,压桩横梁4固装在龙门架5上。
如图3,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流程示意图。其操作步骤如下1、在桩位处放预制桩尖A;2、将内管、沉管叠对准桩位;3、通过压桩油缸将双管压入地基中至设计深度;4、拔出内管;5、内管放入沉管内压在砼面上,并将沉管拔起一定高度;6、向沉管内灌入一定高度的砼;7、内管放入沉管内压沉管砼;8、继续静压压管挤压砼直至沉管底端深度略小于设计桩底深度;9、拔出内管;10、在沉管内灌入桩身所需的砼,并在上部放入钢筋笼;11、将内管压在沉管内砼面上,边压边缓缓起拔沉管;12、将双管同步拔出地表,则成桩过程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内管和沉管压入时采用1000毫米行程液压油缸,提升则采用卷扬机进行提升。
权利要求1.一种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包括沉管(3)和内管(2),内管(2)插置于沉管(3)内,其特征在于内管(2)顶端连接一压桩油缸(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管灌注挤扩桩施工中的静压挤扩装置,属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沉管3和内管2,内管2插置于沉管3内,其特点是内管2顶端连接一压桩油缸1。本实用新型将锤击夯扩改为静压挤扩,完全杜绝了由锤击夯扩而产生的噪音、振动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十分适合建筑密集地区、旧城改造区使用,及对振动、噪声控制要求较严的场区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工程中。
文档编号E02D5/44GK2575157SQ0225775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陈强, 蒋兴宝, 王罗进, 姚伟华, 葛恒祥 申请人:江阴市建筑新技术工程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