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传递扭矩的管柱伸缩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16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传递扭矩的管柱伸缩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械,井下采油工具“管柱伸缩补偿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注水、酸化和压裂等作业中,为了能够对油(气)管道因温度、压力、 重力等因素引起的伸缩变形和蠕动进行补偿,以防止管柱中使用的“封隔器”产生不必要滑移和磨损,防止管柱因应力作用而产生断裂和设备事故;近些年来,“管柱伸缩补偿器”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现有的“管柱伸缩补偿器”,均采用液压推动活塞上行,剪断销钉的方法解除弹性连接限位;在管柱张力下,内外管发生相对运动进行补偿。此类“管柱伸缩补偿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使用;而且内外管之间会产生相对的旋转运动,对部分靠旋转管柱解封的“封隔器”,在操作时会因扭矩无法有效传递,而困难重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靠重力投放、回程补偿、可以重复使用、内外管之间无相对旋转运动的“管柱伸缩补偿器”。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是整件由上接头、内管、外套管、活塞、伸缩管、下接头和密封圈七种零件组合而成;上接头和下接头通过其外圆的管螺纹,与外套管两端的螺纹孔联接成一个包容的主体,主体内装有内管、活塞、伸缩管和密封圈;内管通过其上端的外圆管螺纹,与上接头下端的螺纹孔相联接;伸缩管穿过下接头中间的通孔,用上端的外圆管螺纹与活塞下端的螺纹孔联接后,一起套在内管的外面、包裹在外套管的里面,可在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相对于主体和内管轴向滑动。另外,伸缩管的外圆中间段加工成正六边形柱, 与之配合的下接头的内孔,加工成正六边形通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零件数量相对较少,结构和配合十分简单。伸缩管与下接头之间因正六边形的滑动配合,不会产生相对的旋转运动,有利于传递扭矩,旋转解封一些“封隔器”。本实用新型因依靠重力投放后的回程进行自动补偿,无需剪断销钉;故导向性好、性能可靠、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半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仰视示意图。附图中标号所示的零件名称如下1、上接头,2、内管,3、外套管,4活塞,5、伸缩管,6、下接头,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内管(2)、外套管(3)、活塞(4)、伸缩管(5)、下接头(6)和密封圈(7)七种零件组合而成;上接头(1)上端是与油(气)管联接的螺纹孔, 下端是与内管( 联接的螺纹孔;上方是圆柱体,下方圆凸台以下是与外套管C3)联接的管螺纹,中间的通孔是液体的通道。上接头(1)下端螺纹孔的前沿,加工有一道环形方槽,环形方槽中装有1根弹性的密封圈(7)。下接头(6)的上方外圆是与外套管C3)联接的管螺纹,下方是凸出的圆柱体,中间是与伸缩管( 滑动配合的正六边形通孔。外套管(3)内外壁光洁,两端是与上接头(1)下端和下接头(6)上端联接的螺纹孔。上接头(1)和下接头 (6)通过其外圆的管螺纹,与外套管C3)两端的螺纹孔联接成一个包容的主体,主体内装有内管O)、活塞G)、伸缩管(5)和密封圈(7)。内管⑵中间的通孔与上接头⑴中间的通孔,直径相同,以便液体流通;内管O)的外圆光洁,上端的管螺纹,用与上接头(1)下端的螺纹孔相联接。活塞(4)为内外壁光洁的管状结构,中上段通孔中加工有5道环形方槽, 环形方槽中装有5根弹性的密封圈(7);下端加工有与伸缩管( 上端联接的螺纹孔。伸缩管(5)内是两段直径不同的通孔,其下段直径较细的通孔,孔径大于或等于上接头(1)和内管( 中间的通孔;伸缩管( 外圆的上端是与活塞(4)下端联接的管螺纹,外圆的下端是与油(气)管联接的管螺纹,外圆的中间段加工成正六边形柱。伸缩管(5)穿过下接头 (6)中间的正六边形通孔,用上端的外圆管螺纹与活塞(4)下端的螺纹孔联接后,一起套在内管O)的外面、包裹在外套管(3)的里面,可在上接头(1)与下接头(6)之间,相对于主体和内管( 轴向滑动,对管柱的应力变形和蠕动进行补偿。 图2显示,伸缩管(5)的外圆中间段和下接头(6)的内孔均加工成正六边形,并相互滑动配合,不存在相对旋转的可能。因而管柱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传递扭矩,用于对部分 “封隔器”进行旋转解封。
权利要求1.一种能传递扭矩的管柱伸缩补偿器,其特征是整件由上接头(1)、内管O)、外套管 (3)、活塞(4)、伸缩管( 、下接头(6)和密封圈(7)七种零件组合而成;上接头(1)和下接头(6)通过其外圆的管螺纹,与外套管C3)两端的螺纹孔联接成一个包容的主体,主体内装有内管O)、活塞G)、伸缩管(5)和密封圈(7);内管(2)通过其上端外圆的管螺纹,与上接头(1)下端的螺纹孔相联接;伸缩管( 穿过下接头(6)中间的通孔,用上端的外圆管螺纹与活塞(4)下端的螺纹孔联接后,一起套在内管O)的外面、包裹在外套管(3)的里面, 可在上接头(1)与下接头(6)之间,相对于主体和内管( 轴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伸缩补偿器,其特征是伸缩管(5)的外圆中间段加工成正六边形柱,与之滑动配合的下接头(6)的内孔,加工成正六边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伸缩补偿器,其特征是活塞(4)为内外壁光洁的管状结构,中上段通孔中加工有5道环形方槽,环形方槽中装有5根弹性的密封圈(7);下端加工有与伸缩管( 上端联接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伸缩补偿器,其特征是内管O)中间的通孔与上接头 ⑴中间的通孔,直径相同;伸缩管(5)内是两段直径不同的通孔,其下段直径较细的通孔, 孔径大于或等于上接头(1)和内管O)中间的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能传递扭矩的管柱伸缩补偿器,整件由上接头、内管、外套管、活塞、伸缩管、下接头和密封圈七种零件组合而成。上接头和下接头通过其外圆的管螺纹与外套管两端的螺纹孔联接成一个包容的主体,主体内装有内管、活塞、伸缩管和密封圈。内管通过其上端外圆的管螺纹,与上接头下端的螺纹孔相联接;伸缩管穿过下接头中间的通孔,用上端的外圆管螺纹与活塞下端的螺纹孔联接后,一起套在内管的外面、包裹在外套管的里面,可在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相对于主体和内管轴向滑动。加之伸缩管的外圆中间段和与之配合的下接头内孔,均加工成正六边形,故能传递扭矩。该补偿器无剪断销钉、导向性好、性能可靠、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E21B17/07GK202140034SQ20112011792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周力帅, 宗美巧, 戴峥嵘 申请人:盐城市佳鑫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