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601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础领域用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广泛使用混凝土管桩作为基础,但目前所使用的混凝土管桩均为两端直径相同的等径管桩,使用时先在预设位置钻取等直径的孔,再将混凝土管桩放入孔中,而在一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中则会再次将其夯实直至岩石层,使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但此种等径混凝土管桩由于其上下直径相同,其预设孔的直径必定与该管桩直径相同,若预设孔直径偏小则管桩无法进入,若预设孔偏大则管桩进入后会产生晃动。正因为如此,在等径混凝土管桩进入预设孔后,其周围的土体密度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桩身侧阻力为一恒定值。在一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中需要提高桩身侧阻力以防止建筑或设施发生偏移, 而目前所用的此种等径混凝土管桩则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管桩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这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不仅可以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桩身的侧阻力。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钢筋、箍筋和混凝土构成,管桩的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直径较小,桩身呈楔形结构,管桩内钢筋与箍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降低混凝土管桩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增加桩身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利用桩身对土体的多次挤压提高桩身的侧阻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增加桩身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利用桩身对土体的多次挤压提高桩身的侧阻力,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2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代码说明1、1’ -混凝土;2、2’ -钢筋;3、3’ -箍筋;4-分段管桩;5-分段管桩;6-分段管桩。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混凝土(1)、钢筋(2)和箍筋(3)构成,并且管桩的上端直径较大,而下端直径较小,桩身呈楔形结构,管桩内钢筋(2)与箍筋(3)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端直径不同,而且桩身为楔形结构,因而在钻预设孔时则可以钻一个与本实用新型中直径较小端相同的直径,而在将管桩放入预设孔后,通过夯实桩体,则可将桩身置入预设孔中,在夯实过程中,由于管桩的上部直径会越来越大,原预设孔则会被扩张,进而挤压周围的土体,从而提高了桩体周围土体的密度,提高了桩身的侧阻力。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2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案先根据建设需要分别计算出各分段管桩的尺寸大小,然后将生产出来的各分段管桩(4)、(5)、(6)进行连接, 适用于深基坑作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空心结构,但在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而采用实心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管桩的抗弯能力。
权利要求1.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它是由钢筋、箍筋和混凝土构成,其特征是管桩的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直径较小,桩身呈楔形结构,管桩内钢筋与箍筋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楔形混凝土管桩。它是一种适用于地基基础建设的产品,由钢筋、箍筋和混凝土构成,管桩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直径较小,桩身呈楔形结构,管桩内钢筋与箍筋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桩身与土体的接触面积,经多次挤密土体提高了桩身的侧阻力,提高了建筑的安全质量。
文档编号E02D5/30GK202152461SQ20112024482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康景文, 朱赫宇, 王成, 赵翔, 陈麟, 颜光辉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