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桩方法

文档序号:53481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制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在构建建筑地基时的制桩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 根深入大地的混凝土柱体桩共同支承起一个承台,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承单元。在建筑桩的构建过程中,基本构建理念是,通过建筑桩支承建筑物,使建筑物不会沉降。在目前的施工中,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便可认为桩孔底部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可以支承建筑物,因此,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即可构建出建筑物支承单元。在建筑制桩作业中,目前主要有灌注桩和预置桩两大类,其中,预制桩可以保证主桩各处均匀的粗细,具有较强的强度;然而,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项目,由于考虑到灌注桩的施工设备成本较低,并容易转移场地,因此,仍然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灌注桩主要分为沉管灌注和钻井灌注两类,对于前者,需在沉入地底的钢管内灌注混凝土后,才能拔除钢管;对于后者,则在钻出桩孔并抽出孔内泥浆后,灌注混凝土 ;对于灌注桩,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其一、由于混凝土直接在桩孔中固化,而桩孔壁上各处的泥层差异较大,引起的物理差异也较大,从而造成成桩后主桩各处较大的直径差异,即难以使主桩形成一个良好的圆柱体,从而严重影响其强度;另一方面,由于未对地底泥层作任何处理,因此,泥层的强度局限于天然条件,对于整个地基而言,地基强度亦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制桩方法,该种制桩方法应用于由钻井实现的灌注制桩作业中,可以形成接近直圆柱的主桩,以提高主桩强度,并可以提高主桩周围的泥层强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强度。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建筑制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钻桩孔,采用钻机在预定地点钻出桩孔;
二、抽除泥浆,抽除桩孔内残余的泥浆;
三、注入燃料,在桩孔内注入燃气或者燃料,并通入含氧气体;
四、焙烧,在桩孔内点火焙烧,直至桩孔底部及周壁砖化;
五、沉入钢筋骨架,在砖化后的桩孔内沉入钢筋骨架并固定;
六、灌注混凝土;
七、成桩,待混凝土固化后即成桩。作为优选,在步骤三中,所述燃料为汽油或煤,直接注入桩孔底部,并通入空气或氧气。作为优选,在步骤三中,所述燃气及含氧气体的输入通过输气装置实现,所述输气装置包括一个沿整个桩孔延伸的耐高温绝热外套,以及设置于该外套内的至少一根输气管道;所述绝热外套可以采用水泥制成,所述输气管道为金属管。作为上述优选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气装置的侧向亦由上至下开设有出气口,从而使整个桩孔的上下部可以产生较为接近的火焰温度。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四时,对另一个桩进行施工作业,以节约时间。作为优选,在完成步骤四之后,并进行步骤五之前,向桩孔内喷洒水汽,使砖化的桩孔壁迅速冷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钻井式灌注制桩过程中,按照本建筑制桩方法进行制桩,则可以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孔内,尤其是在桩孔底部附近形成一层砖化的坚壁,这大大提高了主桩周围的泥层强度,并且由于砖化坚壁的存在,相对于泥土,使得桩孔内各处的物理性质趋向于均匀,在灌注混凝土后,桩孔壁对于主桩各处的收缩性影响大大削弱,从而使成型后的主桩接近于直圆柱体,因此,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强度。


图I是本建筑制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输气装置与桩孔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图2中输气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4是图2中输气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由本建筑制桩方法得到的桩孔示意图。图6是通过本建筑制桩方法成桩后的主桩示意图。图7是由常规方法成桩后的主桩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I所示,该建筑制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钻桩孔S100,采用钻机在预定地点钻出桩孔。抽除泥浆S110,抽除桩孔内残余的泥浆。注入燃料S120,在桩孔内注入燃气或者燃料,并通入含氧气体;在该步骤中,若采用燃料,则可以采用煤或者汽油、柴油等,在此情况下,桩孔内底部区域的砖化程度要高于孔壁上部的区域,孔壁上部仅依靠火焰上窜获得焙烧,砖化程度稍弱,但桩孔底部区域对整个地基的强度影响最为重要,因此,使桩孔底部区域的砖化程度略强,实属情理之中,在此情况下,通入含氧气体的装置中可只包括一根输气管,向桩孔底部输入空气或氧气,该输气管外部包装耐高温绝热外壳即可,如水泥外壳;在步骤S120中,若采用燃气,则如图2所示,所述输气装置2沿整个桩孔I延伸,该输气装置2的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包括一个耐高温绝热外套20,以及设置于该外套内的两根输气管道21 ;所述绝热外套20可以采用水泥制成,所述输气管道21为金属管,输气时,一根管道内输入燃气,另一根管道内输入氧气或空气,气体出路如图中箭头所示;所述输气装置2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输气装置的侧向亦由上至下开设有出气口 22,从而使整个桩孔的上下部可以产生较为接近的火焰温度,其气体出路如图中箭头所示。焙烧S130,在桩孔内点火焙烧,直至桩孔底部及周壁砖化,砖化后,桩孔的周围结构大致如图5所示,桩孔I底部及周壁形成一层砖化层11,使桩孔I周围形成坚实的地质环境。在步骤S130完成时,桩孔内壁处于滚烫状态,若不进行处理,其冷却时间较长,并且受桩孔壁外侧各泥层环境不同的影响,各处冷却后具有一些形状或应力方面的差异,且砖化层结构应力不够稳定,因此,可向桩孔内喷洒低温水汽,使砖化层11迅速冷却,由于在砖化层11迅速冷却过程中,泥层环境温度相对于低温水汽,对砖化层11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整个砖化层11的冷却条件基本一致,故而,可以获得均匀而稳定的形状及结构应力。沉入钢筋骨架S140,在砖化后的桩孔内沉入钢筋骨架并固定。灌注混凝土 S150。 成桩S160,待混凝土固化后即成桩。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桩孔进行焙烧时,可对另一个桩进行施工作业,以节约时间。在钻井式灌注制桩过程中,按照本建筑制桩方法进行制桩,则可以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孔内,尤其是在桩孔底部附近形成一层砖化的坚壁,这大大提高了主桩周围的泥层强度,并且由于砖化层的存在,相对于泥土,使得桩孔内各处的物理性质趋向于均匀,在灌注混凝土后,桩孔壁对于主桩各处的收缩性影响大大削弱,从而使成型后的主桩接近于直圆柱体;采用本方法成桩后的主桩示意图大致如图6所示,主桩3为砖化层11所包围,呈直圆柱状,而采用常规方法成桩后的主桩示意图则如图7所示,主桩3’各处直径差异较大,不能获得规整的直圆柱,因此,各处结构强度差异较大,影响至整个地基的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制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钻桩孔,采用钻机在预定地点钻出桩孔; 二、抽除泥浆,抽除桩孔内残余的泥浆; 三、注入燃料,在桩孔内注入燃气或者燃料,并通入含氧气体; 四、焙烧,在桩孔内点火焙烧,直至桩孔底部及周壁砖化; 五、沉入钢筋骨架,在砖化后的桩孔内沉入钢筋骨架并固定; 六、灌注混凝土; 七、成桩,待混凝土固化后即成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燃料为汽油或煤,直接注入桩孔底部,并通入空气或氧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燃气及含氧气体的输入通过输气装置实现,所述输气装置包括一个沿整个桩孔延伸的耐高温绝热外套,以及设置于该外套内的至少一根输气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外套采用水泥制成,所述输气管道为金属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装置的侧向由上至下开设有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四时,对另一个桩进行施工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四之后,并进行步骤五之前,向桩孔内喷洒水汽,使砖化的桩孔壁迅速冷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制桩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如下步骤一、钻桩孔,采用钻机在预定地点钻出桩孔;二、抽除泥浆,抽除桩孔内残余的泥浆;三、注入燃料,在桩孔内注入燃气或者燃料,并通入含氧气体;四、焙烧,在桩孔内点火焙烧,直至桩孔底部及周壁砖化;五、沉入钢筋骨架,在砖化后的桩孔内沉入钢筋骨架并固定;六、灌注混凝土;七、成桩,待混凝土固化后即成桩。该种制桩方法应用于由钻井实现的灌注制桩作业中,可以形成接近直圆柱的主桩,以提高主桩强度,并可以提高主桩周围的泥层强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强度。
文档编号E02D5/36GK102704466SQ2012101517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马根昌 申请人:苏州市伦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