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242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并获取等时速率VP与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的实测等时速率曲线;选取试井解释模型参数,根据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P’,并获取VP’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的模型等时速率曲线;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对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
【专利说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勘探开发中试井资料的评价分析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试井(也称为:测试)是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及时获取油藏特征信息和对油气层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的重要手段,其成果是进行油田的储量计算、油藏模型、制定勘探方案、开发方案和措施优选所必需的储层特征参数资料。
[0003]试井解释是对地层测试与试井资料评价分析处理的关键环节,试井工艺取得的资料都要应用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试井资料的综合评价分析处理求取储层特性参数,即:储层的各项特征参数,是一种以线性流渗流理论为基础的解释评价技术。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以压降解释理论为基础的霍纳解释方法和格林卡登图版解释方法为主体的手工解释时代,以霍纳解释理论与压降解释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模型解释阶段,和以叠加解释理论和现代试井解释理论为基础的多模型解释阶段。
[0004]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试井解释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以建立最新试井解释理论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技术应用系统为发展主体,形成不同时期的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实现对压降资料或压力恢复资料的高精度分析处理,但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都是建立于达西渗流理论与径向流理论基础上,并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储层特征,通过各类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建立,形成了多种试井解释图版。
[0005]随着试井工艺技术、测量仪器和解释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试井的工艺技术方法越来越多,*获取的测试资料精度越来越高,试井解释评价分析的模型范围越来越多,建立起了一套以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为核心内容的现代试井理论与方法的体系。但不论是何种试井工艺,其应用的理论基础仍然是达西渗流理论与径向流试井基础理论体系,在对测试资料分析处理和获取储层特性参数的工作中,无论是半对解释方法、改进的混合分布假说(Mixture Of Distribution Hypothesis,以下简称:MDH)法或者是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其基础主要是研究径向流条件下压力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对压力变化特征的研究建立不同储层的基础模型,通过对基础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求解测试储层的压力、渗透率、外界干扰和损害程度等特性参数。由于受到基础理论与模型建立受到假设条件的制约,上述方法的应用基础是获取的压力数据以达到消除井筒干扰和储层续流干扰为基础时的形态径向流状态下实现求解。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发展,一方面受非达西流渗流影响,使建立于径向流理论基础上的模型应用受到限制,试井解释误差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测试时间不合理、储层物性低渗等原因,导致储层导流能力差、生产过程产出少、压力传导慢等问题突出,使得测试过程中无法测取达到径向流条件下的试井数据,要获取符合径向流试井解释理论要求的资料难度极大。特别是在特低渗储层测试中,虽然通过大量的工艺技术改进、优化测试时间等措施,测试资料品质只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取得符合径向流试井解释理论的测试资料仍然很低,大量的测试资料不能有效的进行储层评价,造成储层评价分析第一手资料缺失,使勘探开发和储层改造的针对性降低,导致测试成本和勘探开发大幅度增加,低产出和高投入的问题关出。
[0006]在试井过程中,实际测试的压力数据按照阶段从前至后依次分为井筒储集数据、续流数据(也称为过渡段数据)、径向流数据和晚期数据四部分。由于储层物性较差或实际测试时间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在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的试井过程中,总有大量的测试数据达不到径向流试井解释理论条件的要求,所取得的资料处于续流阶段,通称为续流数据,这将导致应用传统的径向流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无法对测试的续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无法通过试井数据和资料的评价分析获取储层特性参数,导致试井资料失去应用价值。由于不能取得试井解释评价成果,无法对储层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分析,使得油田勘探与开发综合分析资料缺失,给油田的勘探开发方案制定带来难度。特别是对致密岩性储层勘探开发工作展开后,在对油田储层的评价分析工作中,试井工艺无论采取什么测试方法和补救措施,在实际的地层测试过程中,储层渗流能力低,导压性能差,要取得径向流段数据的难度极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测试费用,而且需要很长的测试时间,大部分储层仍然无法达到获取径向流试井数据的要求。
[0007]由此,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8]以径向流渗流理论为基础的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无法对续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与评价分析方法,在长期的应用研究中,研究人员应用生产史叠加分析方法、力学校正法、早期续流时间校正方法和单井数学模型等方法,通过对细分流量、关井时间校正、生产时间补偿等,都离不开将续流数据通过一定的经验校正或力学校正,使不符合径向流理论的数据,通过校正后应用径向流理论进行分析处理,由于其理论基础的应用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由此而建立的解释方法复杂且具极大的局限性,仅能作为经验性对比研究和个性分析评价中参考性的分析,无法满足试井资料的评价分析和矿场应用要求。
[0009]因此,应用径向流试井理论与方法无法系统全面的进行续流数据的处理和评价分析,以通过试井为手段而获取储层的特性参数资料缺失成为制约油田勘探开发的主导因素。同时,随着致密岩性、裂缝性火山岩等非达西流储层的不断增多,由于其渗流状态完全不符合径向流理论,采用以径向流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处理评价的精度降低,储层特征分析难度增大,解决续流资料和非达西流储层的评价分析成为国内外近年来重点的技术攻关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针对在试井过程中取得的实测资料达不到径向流条件时,实现对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取储层的特征参数,以实现对非达西流储层的评价分析。
[00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包括:
[0012]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所述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
[0013]根据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
[0014]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并获取等时速率Vp =(P2 — Pi) / Ct2 — ti)与等时时间间隔t=t2 — 之间的对应关系V1Tt曲线作为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P2与P1分别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与开始时刻ti采集到的压力值;
[0015]选取试井解释模型参数,根据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并获取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 =t2’ - t/之间的对应关系V/~t’曲线作为模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V/为在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下,根据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获取到的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对应的等时速率;
[0016]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所述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
[00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包括:
[0018]采集单元,用于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
[0019]参数选取单元,用于选取试井解释模型参数;
[0020]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先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基于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的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得到的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建立,所述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
[0021]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参数选取单元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和存储单元中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 ;其中,V/为在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下,根据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获取到的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对应的等时速率;
[0022]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采集单元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获取等时速率Vp = (P2 — P1) / Ct2 — ti)与等时时间间隔t=t2 — 之间的对应关系V1Tt曲线作为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P2与P1分别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与开始时刻采集到的压力值;以及获取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模型等时速率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 =t2’ - t/之间的对应关系V/~t’曲线作为模型等时速率曲线;
[0023]拟合单元,用于将获取单元获取的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所述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
[0024]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以研究储层在相等时间内压力的变化速率为基础,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根据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基于等时速率解释理论与方法,在试井过程中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所取得的压力恢复或压力降落资料未达到稳定的径向流状态条件时,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并获取表示等时速率Vp与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关系的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并获取表示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模型等时速率曲线,然后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从而实现了对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可应用于全面分析测试半径范围内储层的渗流特征,实现对续流资料的解释处理,取得储层的特征参数,达到同径向流资料相同的分析处理之目的,以实现对非达西流储层的评价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是对续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的全新的续流解释理论与方法,是通过研究压力传导过程中的等时速率为分析对象的新型解释理论与方法。
[00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发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时速率与岩性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时速率与污染特征的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时速率与有限导流裂缝干扰的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003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时速率与无限导流裂缝干扰的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0033]图7为本发明方法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V广t曲线的一个具体示例。
[003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曲线图的一个具体示例。
[003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曲线图的一个具体示例。
[0037]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测P?t曲线的一个具体示例。
[0038]图12为本发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为本发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1]国外以线性流渗流理论为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早,早期就形成了以砂岩储层、复合储层、裂缝性储层为主体的多种渗流解释理论,并形成了美国信息及通信技术(ICT)公司的试井解释软件、江斯顿的试井系统和美国SSI公司的workbench试井解释软件等。在后期的发展中,美国SSI公司不断完善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生产应用需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成为集试井设计、试井解释和油藏数字模型为主体的试井网络应用系统和解释工作站,试井解释技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软件开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0年代开始,英国的EPS公司和法国Kappa公司的SaPhir试井解释软件逐步以强劲的试井基础理论和解释方法研究成果占据了世界试井解释的较大空间。并通过不断的解释理论创新和解释方法个性化研究,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矿场应用需要,将试井解释、试井设计和油藏数字模型技术可视化、人性化,不断的完善试井解释模型的数量,模型也由单一的均质储层向裂缝性储层、复合储层发展,井类由单一的直井,向水平井、斜井、多支井发展,并建立了气井、水井、油井、稠油井等多种复杂的解释理论模型和多类型边界影响模型,使线性流基础理论为解释基础的试井解释技术发展到较完善的水平,系统地指导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地质评价。
[0042]近年以来,随着非线性流测试资料和续流测试资料的不断增多,研究工作注重于以麦金利续流理论的深度研究与应用,建立了数字试井解释方法,并进一步完善其研究成果,但受到多重影响因素的影响,技术研究取得的突破较小,非线性流资料与续流资料解释系统的发展与解释精度仍然不能达到高精度分析的需要。
[0043]早期国内的试井解释工作主要依赖于引进国外的解释图版或系统软件,80年代由华北测试公司通过引进消化美国ICT公司的试井解释软件,帅先研制开发了 WTC试井解释软件,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研制开发了 super-WTIS试井解释软件,成为国内试井解释主导应用软件。随着国内勘探开发储层类型的复杂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国产软件模型单一和功能低下的问题表现出较大的不适用性,很快受到国外先进试井解释软件的冲击而退出应用领域。针对国内油田以低渗、特低渗为主的现状和勘探开发向低渗透火山岩储层的发展,非达西流储层和低渗透续流资料的不断增多,国内外勘探开发对象的完全不同,引进的试井解释软件系统和国外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要,使国内在非线性流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启动较早,解释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领先于国外的发展。但由于试井解释软件系统的研究工作长期以径向流渗流理论为基础,导致试井解释技术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应用条件受限、精度低`和分析评价应用难度大的问题突出,导致对续流数据的分析评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0044]目前以径向流理论为基础对续流数据的评价分析的方法,是基于径向流压力变化规律研究而形成的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的续流资料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关井时间或产量进行叠加分析而使续流数据通过补偿转化而形成径向流段数据后,应用径向流理论进行分析处理。由于其补偿转化的方法和多个未知参数影响,建立系统的解释模型与方法难度高、误差大。而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等时速率解释理论与方法,以储层在相等时间内压力的变化速率为基础,从根本上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达西渗流理论相结合,以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参数回归转化。
[0045]本发明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经过对压力变化规律性特征进行的大量室内试验、矿场试验与对试井资料的数学分析研究发现,储层流体的压力的传导速率是储层特征的真实反映,压力传导速率在井筒储集阶段完成后,规律性变化特征已经形成,可以表述为:
[0046]Vpl= (P2-P1) / (Vt1)(I)
[0047]上述公式(I)中,P1表示储层流体在时间【t1; t2】的开始时刻&的压力,P2表示储层流体在时间【tptj的结束时刻t2的压力;VPl表示压力的传导速率(以下简称:压力速率)。
[0048]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岩性条件的岩矿进行了大量的渗流试验和导压特性试验,证明岩石的压力速率随储层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压力速率的变化特征在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状态下都具有规律性变化的特征,流动相态的变化反映到压力速率特征上总是表现为压力速率的增大与减小。而将储层压力速率按同一时间间隔进行处理后建立的等时速率,其规律性变化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径向流态,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等时速率就形成了规律的变化特征,可以表述为:
[0049]Vp= (P2-P1) /t(2)
[0050]上述公式(2)中,Vp表示储层流体在等时时间间隔t内的压力速率(以下简称:等时速率),可以真实反映储层特征;t可以表示为〖2_〖1,?1表示储层流体在等时时间间隔t的开始时刻h的压力,P2表示储层流体在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的压力。上述公式
(2)所表示的理论在本发明中可以称为等时速率解释理论,是试井解释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储层渗流特征。
[0051 ] 等时速率早期规律性变化特征和随流动相态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使应用等时速率曲线的早期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实现,也使非达西流的针对性分析得到理论支持。本发明将等时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储层特征参数研究相结合,应用等时速率曲线规律性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此为模型分析计算储层特性参数,从而取得储层特性参数,达到了以续流的压力速率变化进行续流数据的评价分析,将规律性的压力速率变化量转化为储层渗透率,并求解其它的储层特性参数。等时速率解释理论成为对续流数据和非达西流储层针对性评价分析处理的理论基础。
[0052]图1为本发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包括:
[0053]步骤101,预先测 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
[0054]步骤102,根据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
[0055]步骤103,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例如,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米集井底压力,并获取等时速率Vp = (P2 — P1)/ Ct2 — ti)与等时时间间隔t=t2 — ti之间的对应关系V广t曲线作为实测等时速率曲线。
[0056]其中,P2与P1分别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与开始时刻h采集到的压力值。
[0057]步骤104,选取与实际测试等时速率曲线相符合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例如,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较为接近的平均生产产量Q、地层流体体积系数B、地层流体粘度U、层流体的渗透率K、窜流时间t。、生产时间tP、窜流系数λ,根据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并获取V/与等时时间间隔t’ =t2’ - t/之间的对应关系V/-t’曲线作为模型等时速率曲线。
[0058]其中,V/为在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下,根据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获取到的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对应的等时速率。[0059]步骤105,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该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
[0060]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以研究储层在相等时间内压力的变化速率为基础,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根据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基于等时速率解释理论与方法,在试井过程中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所取得的压力恢复或压力降落资料未达到稳定的径向流状态条件时,在井筒储层阶段完成后,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米集井底压力,并获取表不等时速率Vp与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关系的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并获取表示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模型等时速率曲线,然后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从而实现了对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可应用于全面分析测试半径范围内储层的渗流特征,实现对续流资料的解释处理,取得储层的特征参数。
[0061]本发明实施例将等时速率解释理论用于续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时,针对等时速率变化特征与储层特征的对应关系,依据储层的渗流特征建立典型的等时速率曲线,并建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导出等时速率数学模型。通过对实测等时速率曲线与典型等时速率曲线的拟合对比分析,获取实测储层的各项特征参数数据。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试验室岩石渗流试验,全面测定了各种岩性条件下的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等时速率与储层的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的关系数据λ QBu/K。其中,λ表示地层流体的窜流系数,为预设大于零的常数;Q表示平均生产产量;B表示地层流体体积系数;11表示粘度在表示地层流体的渗透率,均为无因次物理量。如下图2-图6所示,依次为各种岩性 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储层的岩性特征的关系示意图,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示意图,等时速率与污染特性的关系示意图,等时速率与有限导流裂缝干扰的关系示意图,等时速率与无限导流裂缝干扰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图5与图6所示的有限导流裂缝干扰与无限导流裂缝干扰属于裂缝窜流特征。图2-图6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等时速率。
[006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储层岩性特征、渗透率、污染特征、裂缝窜流特征对等时速率的影响的分析,建立了如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
[0063]
O2Vp/ 0rd2+(l/rd)(aVp/0rd)=(0Vp/0tt,)(3 )
[0064]Vp= λ QBu [ Ig (((t2 (tp+ti)) / ((ti (tp+t2))) I / (t2-t!) /kh (4)
[0065]上述公式(3)和(4)中,Vp表示模型等时速率山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开始时刻t/ ;t2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 ;tP表示生产时间;Q表示平均生产产量,为预知取值表示地层流体体积系数,为预知取值;u表示地层流体粘度,为预知取值;K表示地层流体的渗透率;h表示储层厚度,可以预先测试获得;λ表示地层流体的窜流系数,为预设大于零的校正常数,与储层的岩性特征与导流特征具有相关性。上述物理量均为无因次物理量。其中,导流特征是岩性、流体特征条件下的一种导流方式的总称。[0066]根据本发明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限制,窜流系数λ的取值根据储层的介质类型以及窜流时间t。预设为1.81~2.59。
[0067]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等时速率解释理论对续流数据和非达西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处理时,将储层分为单介质渗流(均质)储层和多介质渗流(非均质)储层两大类。
[0068]对于单介质渗流储层,具有井筒储集特征、均质、等厚、无限大储层特征,除层的岩石弹性压缩时符合虎克定律,储层各点的压力均衡,生产产量恒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单介质渗流储层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为:
[0069]
【权利要求】
1.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所述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 根据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并建立等时速率数学模型; 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并获取等时速率Vp = (P2 -P1) / Ct2 — ti)与等时时间间隔t=t2 — ti之间的对应关系V1Tt曲线作为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P2与P1分别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与开始时刻采集到的压力值; 选取试井解释模型参数,根据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并获取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 =t2’ - t/之间的对应关系V/~t’曲线作为模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V/为在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下,根据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获取到的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对应的等时速率; 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所述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具体为λ(?ιι/κ; 其中,λ表示地层流体的窜流系数,为预设大于零的常数;Q表示平均生产产量;B表示地层流体体积系数;u表示粘度;K表示地层流体的渗透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为:
Vp=入 QBu【Ig (((t2 (tp+ti)) / (U1 (tP+t2))) / (I^t1)】/Kh ; 其中,Vp表示模型等时速率V/山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开始时刻t/ ;t2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tP表示生产时间;Q表示平均生产产量;B表示地层流体体积系数;u表示粘度;K表示地层流体的渗透率;h表示储层厚度;λ表示地层流体的窜流系数,为预设大于零的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λ的取值根据储层的介质类型以及窜流时间t。预设为1.81~2.5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根据介质类型包括单介质渗流储层与多介质渗流储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设定单介质渗流储层的等时速率方程为:
Vp=入 QBu【Ig (((t2 (tp+ti)) / (U1 (tP+t2))) / (I^t1)】/K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设定多介质渗流储层的等时速率方程为:
Vp= λ QBu【Ig((((t2+tc-ts) (Wtrts))/(((Wts) (tP+t2+tc-ts)))】/(^t1)/Kh ;其中,t。表示裂缝性储层导致的窜流时间,ts表示储层受污染后测取未受污染时的压力所需时间与未受污染时测取未`受污染时的压力所需时间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模型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包括:根据预先建立的等时速率方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模型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包括: 绘制实测等时速率曲线中等时速率Vp与对数lg((( (t2 + tc-tS) (tp+ti+tc-tg) ) /(((Wts) (tp+t2+tc-ts)))之间的第一曲线图,以及绘制采集的井底压力P与等时速率Vp之间的第二曲线图; 分别利用曲线末端线性求解方法对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进行求解,获取实测等时速率曲线的近似渗透率K’和近似地层压力P/,并根据实测等时速率曲线的曲率获取窜流系数λ; 对近似渗透率K’、近似地层压力P/与窜流时间t。进行精细调整,直至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重合,以重合时模型等时速率曲线对应的渗透率K、地层压力Pi与窜流时间t。作为储层特征参数。
10.一种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在对储层试井过程中,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 参数选取单元,用于选取试井解释模型参数;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先建立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基于预先测定的各种岩性条件下的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取得到的等时速率与储层岩性、储层结构、流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数据建立,所述等时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等时速率与渗流状态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等时速率与污染的关系、等时速率与裂缝窜流特征的关系;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参数选取单元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和存储单元中的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V/ ;其中,V/为在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下,根据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获取到的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对应的等时速率;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采集单元在不同采集时刻分别采集井底压力,获取等时速率Vp =(P2 — Pi) / Ct2 — ti)与等时时间间隔t=t2 — ti之间的对应关系V1Tt曲线作为实测等时速率曲线;其中,P2与P1分别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与开始时刻ti采集到的压力值;以及获取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模型等时速率V/与模型等时时间间隔t’ =t2’ - t/之间的对应关系V/-t’曲线作为模型等时速率曲线; 拟合单元,用于将获取单元获取的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储层特征参数,所述储层特征参数包括渗透率K与窜流时间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为:
Vp=入 QBu【Ig (((t2 (tp+ti)) / (U1 (tp+t2))) / (t2-t1)】/Kh ; 其中,Vp表示模型等时速率V/山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开始时刻t/ ;t2表示等时时间间隔t’的结束时刻t2’;tP表示生产时间;Q表示平均生产产量;B表示地层流体体积系数;u表示粘度;K表示地层流体的渗透率;h表示储层厚度;λ表示地层流体的窜流系数,为预设大于零的常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λ的取值根据储层的介质类型以及窜流时间t。预设为1.81-2.59。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根据介质类型包括单介质渗流储层与多介质渗流储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中还包括根据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设定的单介质渗流储层的等时速率方程:
Vp=入 QBu【Ig (((t2 (tp+ti)) / (U1 (tP+t2))) / (t2-t1)】/Kh。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中还包括根据所述等时速率数学模型设定的多介质渗流储层的等时速率方程:
Vp= λ QBu【Ig((((t2+tc-ts) (Wtrts))/(((Wts) (tP+t2+tc-ts)))】/(t2-t1)/Kh ; 其中,t。表示裂缝性储层导致的窜流时间,ts表示储层受污染后测取未受污染时的压力所需时间与未受污染时测取未受污染时的压力所需时间的差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根据建立的等时速率方程和选取的试井解释模型参数,计算在不同模型时刻的模型等时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单元包括: 绘制子单元,用于绘制获取单元获取的实测等时速率曲线中等时速率Vp与存储单元存储的等时速率方程中的对数 lg((((t2+tc-ts) (tp+wts))/(((Wts) (tP+t2+tc-ts)))之间的第一曲线图,以及绘制采集单元采集的井底压力P与等时速率Vp之间的第二曲线图; 获取子单元,用于分别利用曲线末端线性求解方法对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进行求解,获取实测等时速率曲线的近似渗透率K’和近似地层压力P/,并根据实测等时速率曲线的曲率获取窜流系数λ ; 调整子单元,用于对获取子单元获取的近似渗透率K’、近似地层压力P/与窜流时间t。进行精细调整,并指示绘制子单元重新绘制第一曲线图与第二曲线图,直至模型等时速率曲线与实测等时速率曲线重合,以重合时模型等时速率曲线对应的渗透率K、地层压力Pi与窜流时间t。作为储层特征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井资料中续流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中除采集单元以外的其它单元可操作性地耦合在用户设备中。
【文档编号】E21B47/00GK103452547SQ201210281796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石庆兰, 陈蓉, 凌毅立, 张彬 申请人:凌毅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