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5068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内埋件施工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硐室衬砌混凝土工程中,一般都设计有回填、固结等灌浆孔,为了使钻孔时不破坏混凝土内的结构钢筋,需要在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此种预埋灌浆管大多为鉄管,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装、固定,待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钻孔、灌浆施工。在预埋管安装施エ时,预埋管管ロ与模板接触处往往预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调节模板的精度,然而,当混凝土浇筑后,间隙处被水泥浆液充填,遮盖了预埋管管ロ,操作人员难以找到其准确的位置,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风钻或人工凿除表层混凝土后找出预埋管的处理措施。在实际エ
作中,不仅耗时耗力,増大工程成本,而且对混凝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工程质量,也加大了后期修补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便于浇筑混凝土后确认预埋灌浆管的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灌浆管,所述的预埋灌浆管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在靠近预埋灌浆管管ロ的位置设有柱塞。所述的柱塞的直径略小于预埋灌浆管的内径,以使柱塞可以在预埋灌浆管内滑动,而混凝土无法进入。所述的预埋灌浆管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防止柱塞被弾出的胶带。所述的柱塞采用硬质泡沫材料制成。一种采用上述的装置进行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
一、在硐室侧墙和顶拱的基岩面上按设计灌浆孔的位置标记出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的位置;
ニ、按照设计要求绑扎结构钢筋,在绑扎钢筋过程中,使钢筋避开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的位置;
三、安装预埋灌浆管;
四、依次向预埋灌浆管内置入柱塞、弹簧和柱塞,将其压入管内后采用胶帯封住上部管ロ,以免柱塞、弹黃脱出;
五、当仓内的所有预埋灌浆管安装完毕后,架立模板;当模板初歩就位后,拆除所有预埋灌浆管管ロ处的胶帯,此时预埋灌浆管内的柱塞在弹簧的作用下被弾出一部分并紧贴模板的表面;精确调整模板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六、混凝土烧筑;七、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凝期要求后,将模板拆除,清理预埋灌浆管管ロ处的柱塞,并将管内的弹簧取出;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埋设施工。步骤六中,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注意加强对预埋灌浆管的保护。步骤三中,将预埋灌浆管的一端管ロ对准并紧贴岩基面上的标记,同时使预埋灌浆管的管身与设计灌浆孔方向保持一致,用铁丝和短钢筋将预埋管与结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
步骤四中,将位于岩基面ー侧的柱塞与弹簧连接。所述的柱塞和弹簧回收后继续周转使用。本发明提供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I)通过在预埋管内设置柱塞和弹簧组合,柱塞在弹簧的伸縮作用下,当模板精确调整就位后,预埋灌浆管管ロ端的柱塞总是紧贴模板的表面而不产生间隙,避免了预埋灌浆管管ロ部位被混凝土水泥浆液覆盖的问题,当模板拆除后,预埋灌浆管管ロ位置清晰可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管难以确认准确位置的技术难题,克服了常规埋管方法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耗时耗力,増大工程成本,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工程质量,且加大了后期修补的工作量等问题。2)设计的柱塞外径略小于预埋灌浆管内径,以柱塞在预埋灌浆管内能移动但基本无间隙为宜,这种设计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液灌入预埋灌浆管内,从而減少混凝土钻孔的部分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3)柱塞采用硬质泡沫材料制成,有利于方便快速地拆除掉,而且成本低廉。4)将位于岩基面一侧的柱塞与弹簧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细绳、钢丝或直接固接的方式,从而便于将岩基面一侧的柱塞取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
图I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预埋灌浆管I,柱塞2,弹簧3,模板4,岩基面5,胶带6。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中,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灌浆管1,所述的预埋灌浆管I内设有弹簧3,弹簧3的两端在靠近预埋灌浆管I管ロ的位置设有柱塞2。所述的柱塞2的直径略小于预埋灌浆管I的内径,以使柱塞2可以在预埋灌浆管I内滑动,而混凝土无法进入。所述的预埋灌浆管I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防止柱塞2被弾出的胶带6。所述的柱塞2采用硬质泡沫材料制成,有利于方便快速地拆除,且成本低廉。如图2中,一种采用上述的装置进行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一、在硐室侧墙和顶拱的基岩面5上按设计灌浆孔的位置用红油漆标记出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I的位置;
ニ、按照设计要求绑扎结构钢筋,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尽可能使钢筋避开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I的位置,以减小预埋灌浆管I的埋设位置偏差。三、安装预埋灌浆管I ;将预埋灌浆管I的一端管ロ对准并紧贴岩基面5上的标记,同时使预埋灌浆管I的 管身与设计灌浆孔方向保持一致,用铁丝和短钢筋将预埋管I与结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四、依次向预埋灌浆管I内置入柱塞2、弹簧3和柱塞2,将其压入管内后采用胶带6封住上部管ロ,以免柱塞2、弹簧3脱出;优化的方案中,将位于岩基面5 —侧的柱塞2与弹簧3连接,以便于在后续エ序中便于将岩基面5 —侧的柱塞2取出。五、当仓内的所有预埋灌浆管I安装完毕后,架立模板4 ;当模板4初歩就位后,拆除所有预埋灌浆管I管ロ处的胶带6,此时预埋灌浆管I内的柱塞2在弹簧3的作用下被弾出一部分并紧贴模板4的表面;精确调整模板4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六、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注意加强对预埋灌浆管I的保护。七、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凝期要求后,将模板4拆除,清理预埋灌浆管I管ロ处的柱塞2,并将管内的弹簧3取出;所述的柱塞2和弹簧3回收后继续周转使用。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埋设施工。
权利要求
1.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灌浆管(1),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灌浆管(I)内设有弹簧(3),弹簧(3)的两端在靠近预埋灌浆管(I)管ロ的位置设有柱塞(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2)的直径略小于预埋灌浆管(I)的内径,以使柱塞(2)可以在预埋灌浆管(I)内滑动,而混凝土无法进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灌浆管(I)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防止柱塞(2 )被弾出的胶带(6 )。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一项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2)采用硬质泡沫材料制成。
5.ー种采用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进行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一、在硐室侧墙和顶拱的基岩面(5)上按设计灌浆孔的位置标记出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I)的位置; ニ、按照设计要求绑扎结构钢筋,在绑扎钢筋过程中,使钢筋避开需要埋设预埋灌浆管(I)的位置; 三、安装预埋灌浆管(I); 四、依次向预埋灌浆管(I)内置入柱塞(2)、弹簧(3)和柱塞(2),将其压入管内后采用胶带(6)封住上部管ロ,以免柱塞(2)、弹簧(3)脱出; 五、当仓内的所有预埋灌浆管(I)安装完毕后,架立模板(4);当模板(4)初歩就位后,拆除所有预埋灌浆管(I)管ロ处的胶带(6),此时预埋灌浆管(I)内的柱塞(2)在弹簧(3)的作用下被弾出一部分并紧贴模板(4)的表面;精确调整模板(4)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六、混凝土烧筑; 七、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凝期要求后,将模板(4)拆除,清理预埋灌浆管(I)管ロ处的柱塞(2),并将管内的弹簧(3)取出;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埋设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六中,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注意加强对预埋灌浆管(I)的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将预埋灌浆管(I)的一端管ロ对准并紧贴岩基面(5)上的标记,同时使预埋灌浆管(I)的管身与设计灌浆孔方向保持一致,用铁丝和短钢筋将预埋管(I)与结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中,将位于岩基面(5) —侧的柱塞(2)与弹簧(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2)和弹簧(3)回收后继续周转使用。
全文摘要
一种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用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灌浆管,所述的预埋灌浆管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在靠近预埋灌浆管管口的位置设有柱塞。所述的柱塞的直径略小于预埋灌浆管的内径,以使柱塞可以在预埋灌浆管内滑动,而混凝土无法进入。本发明通过在预埋管内设置柱塞和弹簧组合,柱塞在弹簧的伸缩作用下,当模板精确调整就位后,预埋灌浆管管口端的柱塞总是紧贴模板的表面而不产生间隙,避免了预埋灌浆管管口部位被混凝土水泥浆液覆盖的问题,当模板拆除后,预埋灌浆管管口位置清晰可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硐室衬砌混凝土内预埋灌浆管难以确认准确位置的技术难题。
文档编号E21D11/10GK102865087SQ2012103733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国建, 张开广, 陈靖敏, 黄家权, 乐运红, 向锐, 阮皓, 覃智斌, 孙海全 申请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