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00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力压桩机中用于联接行走小车与油缸的联接组件。
背景技术
静力压桩机的纵向移动是靠长船油缸和行走小车的配合来完成的,长船油缸和行走小车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桩机的行走速度和工作效率。现有静力压桩机中,长船油缸和行走小车的联接组件由U形夹板与固定块组成,这种联接组件在使用时,将U形夹板焊接在行走小车的箱体上,然后由固定块与U形夹板对接、并通过联接件将两者联接,从而将长船油缸抱住。现有的这种联接组件存在的不足是由于U形夹板与箱体的接触面太小,在静力压桩机的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生U形夹板脱落现象。一旦出现脱落,则必须进行重新对正并施焊,这样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工程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该联接组件可确保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间的可靠联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它具有一对相互配合的夹装部件,夹装部件由上抱箍和下抱箍组成,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主体部分均为半圆环状,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两侧分别具有开有通孔的耳板,在上抱箍的外侧上固定有两条以上的筋板。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接组件在使用时,将上抱箍上的筋板焊接在行走小车的箱体上,可实现上抱箍与箱体间的可靠连接,将上抱箍与下抱箍对接抱住长船油缸、并通过联接件将两者联接,即可将长船油缸可靠地抱紧,进而完成长船油缸与行走小车间的联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它可实现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间的可靠联接,进而确保静力压桩机安全、可靠地工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抱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抱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参见图I、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所具有的夹装部件由上抱箍I和下抱箍3组成,上抱箍I和下抱箍3的主体部分均为半圆环状,上抱箍I的两侧具有开有通孔Ib的耳板la,下抱箍3的两侧具有开有通孔3b的耳板3a。参见图I、图2上抱箍I的外侧上固定三条筋板2,筋板2为直角三角形,筋板2的一直角边与上抱箍I的外侧固接,筋板2的另一直角边超出上抱箍I的后端面。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接组件在使用时,将上抱箍I上的筋板2焊接在行走小车4的箱体上,可实现上抱箍I与箱体间的可靠连接,将上抱箍I与下抱箍3对接抱住长船油缸7,并通过螺栓6、螺母5将上抱箍I、下抱箍3联接,即可将长船油缸7可靠地抱紧。由上抱 箍I、下抱箍3完成长船油缸7与行走小车4间的联接后,通过行走小车4在长船8的轨道上运行,带动长船油缸7运动,完成长船8的移动。
权利要求1.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它具有一对相互配合的夹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夹装部件由上抱箍和下抱箍组成,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主体部分均为半圆环状,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两侧分别具有开有通孔的耳板,在上抱箍的外侧上固定有两条以上的筋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上抱箍的外侧上固定三条筋板,筋板为直角三角形,筋板的一直角边与上抱箍的外侧固接,筋板的另一直角边超出上抱箍的后端面。
专利摘要静力压桩机行走小车与长船油缸的联接组件,它具有一对相互配合的夹装部件,夹装部件由上抱箍和下抱箍组成,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主体部分均为半圆环状,上抱箍和下抱箍的两侧分别具有开有通孔的耳板,在上抱箍的外侧上固定有两条以上的筋板。将上抱箍上的筋板焊接在行走小车的箱体上,可实现上抱箍与箱体间的可靠连接,将上抱箍与下抱箍对接抱住长船油缸、并通过联接件将两者联接,即可将长船油缸可靠地抱紧,进而完成长船油缸与行走小车间的联接。
文档编号E02D7/20GK202466589SQ2012200422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刘红鹰, 屈金山, 蔡勤华 申请人:安徽力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