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52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支护结构,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基坑支护体系柔性支护体系主要为锚杆+喷射混凝土网筋面层形式;刚性支护形式桩或地连墙+撑或锚索。柔性支护体系造价低,但是位移控制能力差,开挖深度有限。而刚性支护体系造价高,但是控制周边变形能力强,开挖深度大。在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所处环境土层力学性质较差,周边环境严峻的情况下,通常都采用桩(或地连墙)+内支撑(或锚索)支护体系。桩(或地连墙)+内支撑支护体系有如下不足1、混凝土支撑需要制模、安装钢筋、 浇注混凝土等,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后期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时又需要拆除支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会产生扬尘,污染环境。2、如果采用钢支撑,则需要大型的设备进行吊装。并且钢支撑为现场拼装,整体性不强,体系不稳定,非常容易造成基坑坍塌破坏事故,破坏周边建、构筑物,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给社会影响。3、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增大以后,施工基坑的主要工期很多情况下由支撑的施工和拆除确定的,采用内支撑体系基坑工期会延长很多。4、由于内支撑占用了基坑开挖的内部空间,妨碍施工机械的操作,造成基坑土方开挖和后期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诸多不便。桩(或地连墙)+锚索支护体系有如下不足1.现有的支护体系锚索体系是分层开挖,分次打设的。施工过程中,锚索需要钻孔、制锚、下锚、灌浆、等待凝期等过程,施工周期长。2.施工锚索过程中,需要打设长度较大,周边环境影响范围较大,特别是现在的城市基坑,一定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市政管线、建构筑物基础、地铁隧道等。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打设锚索可能会破坏建构筑物,因此也大量限制了锚索的使用。3.如果为土层锚索,锚索由于土体的蠕变,锚索支护体系的位移会不断增加,造成支护体系出现险情。4.在砂层中开孔打设锚索,还会带出大量的砂和水,而造成地面沉陷等,严重影响基坑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目前的边坡桩锚支护体系,由于土层锚索的蠕变效应,会给边坡永久使用带来险情,也限制了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工期短、施工成本低、防渗效果好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包括由支撑墙板构成的连续挡土墙,其中所述的支撑墙板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在支撑墙板外围还设有联系板或联系梁,支撑墙板、纵向筋板、联系板或联系梁共同构成刚性整体。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联系板或联系梁以环形闭合为佳,具有空间整体受力效果较佳,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体刚性;所述的联系板或联系梁以位于支撑墙板的上端近端部外侧为好。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联系板或联系梁设有后拉锚索,使整体体系的设计更加合理,降低施工成本。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联系梁以为2 5排为佳。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支撑墙板设有后拉锚索。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支撑墙板还可以适当地设置内支 撑梁。上述的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支撑墙板内侧设有内联系板或内联系梁;所述的内联系板或内联系梁以环形为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有点(I)整体支护体系的构件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安全性高,结构经济合理。(2)体系中的锚索可以均在地面施工,施工方便,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对周边影响大为减少;并且锚索可以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有效防止支撑墙板的渗漏。(3)体系可以采用无内支撑结构,更加方便地下室的施工组织,缩短工期。(3)本实用新型的支护体系用于临时支护兼做永久结构时,更为安全有效。(4)减少拆除支撑或者无拆除支撑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振动的影响,减少扬尘,绿色环保。(5)可以在开挖范围的中下部设置内部联系板或梁,相当于增设了内部支撑,但却基本不用占用基坑内部空间,方便地下室施工,可以不拆除内部支撑或者大大减少内部支撑拆除的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立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立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立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立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立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立面图;
图12是
图11的局部平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立面图;
图14是
图13的局部平面图;[0036]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立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立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之三;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之四。图中支撑墙板I、纵向筋板2、联系板3、联系梁4、后拉锚索5、内支撑梁6、内联系板7、外挑梁8、外挑短梁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参阅图I、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为用于基坑支护的结构(如果用于边坡支护,不需要围成一圈),包括由支撑墙板I围成的连续挡土墙,在支撑墙板I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2,在支撑墙板I外围还设有联系板3,支撑墙板I、纵向筋板2、联系板3共同构成刚性整体,本实施例中的联系板3为环形,联系板3也可以为非闭合结构,如连续一段距离,这视工程的具体需要而定;联系板3位于支撑墙板I的上端近端部外侧。实施例2参阅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包括由支撑墙板I围成的连续挡土墙,在支撑墙板I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2,在支撑墙板I外围还设有联系梁4,支撑墙板I、纵向筋板2、联系梁4共同构成刚性整体,本实施例中的联系梁4为环形,共有三排,联系梁4位于支撑墙板I的上端近端部外侧;本实用新型中的联系梁4也可以为非闭合结构,如连续一段距离,这同样视工程的具体需要而定。实施例3参阅图I、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包括由支撑墙板I围成的连续挡土墙,在支撑墙板I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2,在支撑墙板I外围还设有环形联系板3,支撑墙板I、纵向筋板2、环形联系板3共同构成刚性整体,本实施例中的联系板3为环形,联系板3位于支撑墙板I的上端近端部外侧,联系板3设有后拉锚索5,以增强建筑结构系统的受力性能,后拉锚索5采用垂直预应力锚索。实施例4参阅图I、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支撑墙板I顶端设置有斜向的预应力后拉锚索5。实施例5参阅图I、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联系板3外围设有外挑梁8,外端的后拉锚索5设置在外挑梁8上。实施例6参阅图I、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联系板3外围设有外挑梁8,外端的后拉锚索5设置在外挑梁8上。实施例7参阅图I、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联系板3上的后拉锚索5少一些。实施例8[0056]参阅图I、
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是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沿支撑墙板I的纵向还分布有斜向的预应力后拉锚索5。实施例9参阅图2、
图11、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是实施例8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支撑墙板I外围的是环形联系梁4,一共有三排,并且在联系梁4外侧还设有外挑短梁9,最外侧的后拉锚索5固定在外挑短梁9上。实施例10参阅图2、
图13、
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是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未设置外挑短梁9。实施例11·[0062]参阅
图15、
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是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支撑墙板I内侧设置有内支撑梁6。实施例12参阅
图16、
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与是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支撑墙板I内侧设置有内联系板7 ;当然,内联系板7也可以由内联系梁代替,其作用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包括由支撑墙板(I)构成的连续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墙板(I)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2),在支撑墙板(I)外围还设有联系板(3)或联系梁(4),支撑墙板(I)、纵向筋板(2)、联系板(3)或联系梁⑷共同构成刚性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系板(3)或联系梁(4)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系板(3)或联系梁(4)位干支撑墙板(I)的上端近端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系板(3)或联系梁(4)设有后拉锚索(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系板(3)或联系梁(4)设有后拉锚索(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系梁(4)为2 5排。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墙板(I)设有后拉锚索(5)。
8.根据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墙板(I)还设有内支撑梁(6)。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墙板(I)内侧设有内联系板(7)或内联系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ー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联系板(7)或内联系梁为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增强挡土支护结构,属于挡土支护结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工期短、施工成本低、防渗效果好的挡土支护结构体系,其技术要点包括由支撑墙板围成的连续挡土墙,其中所述的支撑墙板外侧分布有纵向筋板,在支撑墙板外围还设有联系板或联系梁,支撑墙板、纵向筋板、联系板或联系梁共同构成刚性整体;本实用新型用于基坑或边坡支护。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2577343SQ20122011621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马文旭 申请人: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