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58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储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图I为相关技术中大型低温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I中,101为大型低温储罐,102为混凝土底板,103为混凝土桩(柱),104为混凝土外壁,105为底板顶面。如图I所示,目前大型低温储罐主要采用桩基础或柱下筏板基础,桩(柱)与罐体之间主要采用桩(柱)直接嵌固于罐体底板内的连接方式,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未采取任何隔震措施,致使罐体、桩(柱)均承受很大的地震荷载,尤其是在地震影响系数较大的地区,这种连接方式往往造成桩径(柱截面)较大、桩长较长,桩身(柱)和罐体配筋密集,施工困难、工程造价较高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用以降低地震作用下储罐罐体及混凝土桩(柱)的荷载,降低大型低温储罐的成本和施工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其包括应力缓冲层,设置在大型低温储罐的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桩(柱)桩(柱)端之间。进一步地,上述应力缓冲层为橡胶垫。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大型低温储罐的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桩(柱)的桩端(柱顶)之间设置应力缓冲层,在地震时可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大型低温储罐罐体及混凝土桩(柱)的荷载,同时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相关技术中大型低温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隔震装置包括应力缓冲层106,设置在大型低温储罐101的混凝土底板102与混凝土桩(柱)103的桩端(柱顶)之间。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大型低温储罐的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桩(柱)的桩端(柱顶)之间设置应力缓冲层,在地震时可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大型低温储罐罐体及混凝土桩(柱)的荷载,同时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的目的。例如,上述应力缓冲层可以为橡胶垫。采用橡胶垫具有如下优点施工简单方便;橡胶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竖向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具备较强的水平变形能力夕卜,对水平变形还有一定抵抗作用,可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设置橡胶垫后,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增大,避免了与场地土的特征周期相一致,避开了地震反应谱影响系数的最大区间,降低了地震影响系数,降低了地震力对储罐及桩(柱)的影响;设置橡胶垫后,由于增大了阻尼比,也起到了降低地震影响系数、降低地震力的作用;地震发生后,大型低温储罐可通过橡胶的恢复力回到初始位置。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橡胶垫,降低了地震力对大型低温储罐的影响,减 少了桩直径(柱截面)和桩长,降低了桩(柱)和罐体的配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也简化了施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缓冲层,设置在大型低温储罐的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桩桩端或混凝土柱柱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缓冲层为橡胶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低温储罐的隔震装置,其包括应力缓冲层,设置在大型低温储罐的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桩桩端或混凝土柱柱端之间。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削弱地震力对大型低温储罐的影响、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D27/34GK202530484SQ2012201197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于晓泉, 姚国明, 宋延杰, 曹力慧, 李金光, 武海坤, 王俭, 程艳芬, 郑建华 申请人: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