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9601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提供了一种围岩等级为III、IV级的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包括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所述环向盲管设置在隧道侧沟泄水孔处;所述纵向盲管沿隧道两侧边墙底部,分段12~20m引入隧道侧沟内,引入侧沟时盲管弯曲半径不小于0.5m,并外套PVC管,相邻两段盲管间搭接0.7m。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装容易,大大提高了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洞内的排水效果得到提高,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黄土隧道排水,具体为一种围岩等级为II1、IV级的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湿陷性黄土在水的作用下承载力急剧下降,变形显著增加,对于隧道的开挖及支护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在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隧道内的防排水施工是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与施工进度的必要措施。
[0003]针对湿陷性黄土此类特殊围岩,需要及时对隧道内的积水进行排除,但就现有技术而言,并没有完善的排水工艺,通常是采用普通土层的排水办法,排水效果不好,给黄土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包括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所述环向盲管具有疏导和防止衬砌背后积水,减小静水压力造成的衬砌渗漏水的作用,设 置在隧道侧沟泄水孔处;所述纵向盲管沿隧道两侧边墙底部,分段12~20m引入隧道侧沟内,以引排防水层背后的积水,为便于维护,引入侧沟时盲管弯曲半径不小于0.5m,并外套PVC管;为保证墙角纵向盲管连续性,两段盲管间搭接0.7m。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向盲管以聚乙烯(PE)板窄条固定,并用5cm长水泥钉锚固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拱部5(T80cm,边墙8(Tl50cm布置;所述纵向盲管以PE板窄条固定,并用5cm长水泥钉锚固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50cm布置。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向盲管进水孔弯度保持为135°左右,并且两个出水孔在一条水平线上。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向盲管为Φ50πιπι单壁打孔波纹管,所述纵向盲管为Φ80μ?单壁打孔波纹管,所述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纹管,具有一定的弹性,透水性好,能承受不小于0.5MPa的压力,并不易腐蚀。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向盲管布置按照以下条件:
[0011]①在地下水不发育地段,纵向每隔10nTl2m设一道环向盲管;
[0012]②在地下水较发育地段,纵向每隔8nTl0m设一道环向盲管;
[0013]③在地下水发育的富水地段,纵向每隔6nT8m设置一道环向盲管,对集中出水点可适当加密设置。[0014]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装容易,大大提高了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洞内的排水效果得到提高,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位置横断面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位置平面布置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布置方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环向盲管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向盲管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环状盲管布置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向盲管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参见图1-8的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包括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施工过程按照钻孔定位、安装锚栓、铺设盲管、捆绑盲管、盲管纵向环向连接的流程进行。
[0025]所述环向盲管的施作方法为:衬砌后在隧道侧沟泄水孔处每隔6~12m设置一道直接拉入侧沟内的Φ 50mm环向盲管,环向盲管用PE板窄条与5cm长水泥钉固定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拱部5(T80cm,边墙8(Tl50Cm进行布置;环向盲管的布置间距可根据“地下水不发育与发育”等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地下水不发育与较发育地段的设置间距分别以l(Tl2m、S^lOm为宜,地下水发育的地段以6~8m为宜。
[0026]所述纵向盲管的施作方法为:纵向盲管沿纵向布设于左、右墙角水沟底上方,进水孔高度应高出水沟底一定距离(24cm(单线无砟轨道、碎石道床)、21cm(双线碎石道床)、20cm(双线无砟轨道)),同时设置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O80mm的纵向盲管,并分段12~20m引入隧道测沟内。为了方便在施工中固定盲管和在运营期间疏通盲管,盲管出水弯头段应用PVC硬质弯管(边墙进水孔管)套在上面,以起保护和导引作用,并注意进水孔段应有2%的流水坡度。纵向盲管采用PE板窄条固定,并用5cm长水泥钉锚固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50cm布置。纵向盲管进水孔弯度应保持为135°左右(必要时可设辅助钢筋固定),并且两个出水孔应在一条水平线上。纵向盲管按设计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盲管安设的坡度与线路坡度一致。
[0027]模板架立后开始施作泄水管,在模板对应于泄水管的位置布置与泄水管直径相同的孔,在隧道侧沟泄水孔处,将排水盲沟直接拉入侧沟。
[0028]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的布置方式有两种,如图3、4所示,图3所示布置形式为环向盲管布置于两根纵向盲管之间的布置方式,图4所不布置形式为环向盲管与纵向盲管交叉布置的布置方式。在每根纵向盲管的长度与环向盲管的布置间距相同时, 选用图3所示的布置方式,若纵向盲管的长度与环向盲管的布置间距不同时,就会有环向盲管与纵向盲管交叉的情况发生,这时选用图4所示的布置方式。整条隧道的地下水富集情况不同将导致环向盲管的布置间距有所差异。
[0029]本实用新型现应用于陕西省渭南市北塬隧道。北塬隧道地下水为弱富水,局部地段相对富集,正常涌水量为4177.lm3/d,最大涌水量为10442.785m3/d。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包括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所述环向盲管设置在隧道侧沟泄水孔处;所述纵向盲管沿隧道两侧边墙底部,分段12?20m引入隧道侧沟内,引入侧沟时盲管弯曲半径不小于0.5m,并外套PVC管,相邻两段盲管间搭接0.7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盲管以聚乙烯板窄条固定,并用5cm长水泥钉锚固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拱部5(T80cm,边墙8(Tl50cm布置;所述纵向盲管以聚乙烯板窄条固定,并用5cm长水泥钉锚固在喷层面上,锚固间距按50cm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盲管进水孔弯度保持为135°左右,并且两个出水孔在一条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排水盲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盲管为Φ50πιπι单壁打孔波纹管,所述纵向盲管为Φ80πιπι单壁打孔波纹管,所述环向盲管和纵向盲管为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
【文档编号】E21F16/02GK203394584SQ201320460754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杨小礼, 刘义立, 杨子汉, 任高峰 申请人:中南大学,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