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

文档序号:530392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属给排水技术。该方法采用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平行于地下构筑物,主导渗盲管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垂直与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和主导渗盲管贯通,主导渗盲管末端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有潜水泵。该导排系统呈枝状布置,可有效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简单过滤,并在主导渗盲管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末端集水井内,本发明导排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既达到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的目的,又可以回收利用水资源,同时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构筑物基础造成影响。
【专利说明】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属给排水技术。【背景技术】
[0002]浅层地下渗水区域为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中间地带。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进入地势较低的坡底区域,由于土壤自身的渗滤作用,地表降水极易渗入地下,并在山坡的沟壑地带容易形成地下潜流水,渗入的地下潜流水会被地下构筑物所阻挡(地下构筑物深达3--5m,实际上形成了一道地下隔水带或阻水层),当地下潜流水受到渗透压的作用后,会在地下隔水带的前端形成向上的地面涌水渗出,使得区域地面淋漓不堪,通行不便。
[0003]一般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是采取打地下群井的方式收集地下渗水,但该区域为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中间地带,区域面积较大,地下构筑物较深且设有桩基、基础,若设群井收集地下渗水,不仅经济成本高,甚至会给地下构筑物桩基基础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高效的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系统,包括坡地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平行于地下构筑物,主导渗盲管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垂直与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和主导渗盲管贯通,主导渗盲管敷设深度为500-600mm,支导渗盲管敷设深度为300-400mm,主导渗盲管与支导渗盲管管径比≥1.5:1,主导渗盲管末端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有潜水栗。
[0006]主导渗盲管与支导渗盲管均采用塑料盲管。支导渗盲管中心线与主导渗盲管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以1%的水平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
[0007]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旨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区域设置由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与集水井组成的导排系统,本系统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呈枝状布置,以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简单过滤,在主导渗盲管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末端集水井内,通过该导排系统可以改善收集的浅层地下渗水的水质条件,通过潜水泵抽排,收集的浅层地下渗水可作为有效的回用水资源加以利用。
[0008]本发明导排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既达到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的目的,又可以回收利用水资源,同时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构筑物基础造成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导排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0011]如图1所示
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包括坡地I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2,该方法采用在坡地I与地下构筑物2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3,主导渗盲管3平行于地下构筑物2,主导渗盲管3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4,支导渗盲管4垂直于主导渗盲管3,且一端与主导渗盲管3贯通,支导渗盲管4的布置间距为3飞m,可以根据区域地理条件调整主导渗盲管3、支导渗盲管4的布置,以便更好的收集浅层地下渗水。主导渗盲管3敷设深度为50(T600mm,支导渗盲管4敷设深度为30(T400mm,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管径比> 1.5:1。为了使盲沟内水流条件更好,支导渗盲管4中心线与主导渗盲管3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3以1%的水平坡度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5。集水井5内设置有潜水泵6,当集水井5内的水位达到潜水泵6的工作水位时,潜水泵6自动启动,抽排集水井5内收集的地下渗水。
[0012]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均采用塑料盲管,塑料盲管具有表面开孔率高,集水性好,空隙率大,排水性好,抗压性强,耐压性好,柔性好,适应土体变形,耐久性好,重量轻,施工方便等特点,塑料盲管可采用莱芜宏力土工材料厂生产的塑料盲管。为防止泥土等杂质堵塞塑料盲管表面细孔,提高导渗盲管的集水效果,可在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周围敷设碎石子,在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外包钢丝网渗透袋。
[0013]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4、主导渗盲管3简单过滤后,在主导渗盲管3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3末端集水井内5,集水井5内收集的地下渗水水质条件较好,可通过潜水泵6抽排,可作为有效的回用水资源加以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包括坡地(I)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3),主导渗盲管(3)平行于地下构筑物(2),主导渗盲管(3)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4),支导渗盲管(4)垂直与主导渗盲管(3),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贯通,主导渗盲管(3)敷设深度为50(T600mm,支导渗盲管(4)敷设深度为30(T400mm,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管径比> 1.5:1,主导渗盲管(3)末端设置有集水井(5),集水井(5)内设置有潜水泵(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均采用塑料盲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支导渗盲管(4)中心线与主导渗盲管(3)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3)以1%的水平坡度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5)。
【文档编号】E02D19/20GK103806458SQ20141007055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龙娟, 高智荣, 汪尚朋, 孙东刚 申请人: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