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458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窜流方向和窜流层厚度;(2)通过数值模拟优化液流转向剂总用量;(3)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依次注入总量10%的耐高温颗粒段塞;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颗粒与凝胶混合段塞;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段塞;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与泡沫混合段塞;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泡沫段塞;注入总量10%的耐高温颗粒段塞。该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能够在350℃条件下,长期有效的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段塞组合方式经济可行。
【专利说明】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一种液流转向工艺,尤其是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
【背景技术】:
[0002]自2005年以来,大庆油田在头台稠油区块、喇萨杏过渡带累计开展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现场试验90余口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在头台稠油区块和喇萨杏过渡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推广应用到了聚驱后油藏,但由于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中的氮气、C02、水蒸气等组分的粘度小,比水更容易发生指进现象,同时聚驱后油藏非均质程度恶化,层间层内平面矛盾加剧,注入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易发生窜流,为此能否有效的实现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是该技术能否聚驱后油藏成功的关键工艺,常规的液流转向工艺不能满足在350°C下长期有效的改变液流方向,无法扩大波及体积。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该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能够在350°C条件下,长期有效的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段塞组合方式经济可行。
[0004]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I)、通过油藏特征和注采动态研究,依据测试资料,确定窜流方向和窜流层厚度;
[0006](2)、通过数值模拟优化液流转向剂总用量;
[0007](3)、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10%的耐高温颗粒段塞;
[0008](4)、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颗粒与凝胶混合段塞,耐高温颗粒与凝胶混合段塞比例范围为1:1?1:3 ;
[0009](5)、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段塞;
[0010](6)、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与泡沫混合段塞,耐高温凝胶与泡沫混合段塞比为1:1?1:2 ;
[0011](7)、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泡沫段塞;
[0012](8)、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10%的耐高温颗粒段塞。
[0013]所述的液流转向剂由耐高温颗粒、耐高温凝胶及耐高温泡沫组成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所述的耐高温颗粒为橡胶颗粒;耐高温凝胶为Cr3+螯合体与带_0)0_的耐高温聚丙烯酰胺形成交联体;耐高温泡沫为烷基苯磺酸盐;所述的第三步至第八步,按设计的量用柱塞泵依次注入。
[0014]本发明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其原理是利用液流转向剂对高渗透性和低含油饱和度的自动选择性,有效的改变后续流体的液流方向,保证后续注入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转向,扩大波及体积;段塞组合方式和大小确定的依据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
[0015]本发明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降水增油工艺,能够改变注入井优势流场方向,扩大波及体积,使注入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有效的动用接替层,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该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涉及的液流转向剂由耐高温颗粒、耐高温凝胶和耐高温泡沫组成。可以在350°C条件下,长期有效的改变液流方向,段塞组合方式经济可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B2-D4-P29井组连通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B2-D4-P29井吞吐前液流转向工艺:
[0019]由于聚驱后油层非均质严重,高渗透条带发育,为了防止复合热载体的注入沿着高渗透带无效低效循环,防止发生气窜,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在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前需要对试验井组进行液流转向工艺施工。
[0020]与B2-D4-P29 连通的 3 口注入井,分别为 B2_D4_P30、B2-D4-P28 和 B2-4-P30,井组连通状况如图1所示,由图1、表1可知,B2-D4-P29与B2-D4-P28连通率高,连通厚度大,其次连通较好的是B2-4-P30井,与B2-D4-P28连通较差。因此,B2-D4-P29注入复合热载体过程中的优势突进方向为B2-D4-P28井和B2-4-P30井方向,为了预防窜流,吞吐前进行液流转向工艺施工。
[0021]表1 B2-D4-P29井组连通分类表
[0022]
【权利要求】
1.一种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油藏特征和注采动态研究,依据测试资料,确定窜流方向和窜流层厚度; (2)、通过数值模拟优化液流转向剂总用量; (3)、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10%的耐高温颗粒段塞; (4)、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颗粒与凝胶混合段塞,耐高温颗粒与凝胶混合段塞比例范围为I I:3 ; (5)、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段塞; (6)、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凝胶与泡沫混合段塞,耐高温凝胶与泡沫混合段塞比为1:1:2; (7)、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20%的耐高温泡沫段塞; (8 )、依据第二步优化的液流转向剂用量,注入总量10 %的耐高温颗粒段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转向剂为耐高温颗粒、耐高温凝胶及耐高温泡沫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颗粒为橡胶颗粒;耐高温凝胶为耐高温聚合物与Cr3+螯合体;耐高温泡沫为烷基苯磺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液流转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3-8步骤,按设计的量用柱塞泵依次注入。
【文档编号】E21B43/24GK103924954SQ20141012608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王凤山, 王贤君, 张宗雨, 王鑫, 刘向斌, 韩重莲, 孙国辉, 王海静, 孟建勋, 李庆松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