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108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油管、液压丢手工具、第二油管、定位短节、第三油管、液压封隔器、第四油管、长胶筒封隔器以及丝堵。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通过设置液压封隔器、长胶筒封隔器,利用地层压力,实现在无卡瓦情况下牢固锚定于油井内,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专利说明】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

【背景技术】
[0002]在石油开采中,底水油藏一但水锥进入井筒,必然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经济效益变差,有的甚至因高含水而关井。为了达到控制底水目的,开发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如尽可能远离油水界面射孔、用化学方法注入凝胶、挤灰或下桥塞等措施,以控制采油速度下开采等。然而,化学方法注入凝胶措施成本高,有效期短;挤灰措施易造成油层污染,因此,目前多采用下桥塞方式。
[0003]但针对小隔层高含水油藏,因隔层较小,常规工艺如桥塞封隔器等已无法满足分层需求,近年长胶筒封隔器研制成功后,该类油藏大多使用通过油管连接的丢手式卡瓦封隔器、侧向单留阀、长胶筒封隔器以及丝堵构成的工艺管柱进行开采,但该技术在现场实施时经常发现以下问题:现有侧向单留阀在管柱坐封时,经常出现因侧向单留阀漏失不起压、封隔器不坐封影响该工艺实施成功率,而且,在油井出砂埋进液通道时,会降低油井检泵周期,此外,丢手封隔器必须下到油层上部,影响了下泵深度。
[0004]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通过设置液压封隔器、长胶筒封隔器,利用地层压力,实现在无卡瓦情况下牢固锚定于油井内,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该堵水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油管、液压丢手工具、第二油管、定位短节、第三油管、液压封隔器、第四油管、长胶筒封隔器以及丝堵;
[0007]所述液压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上隔层相对应,且所述长胶筒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下隔层相对应,其中,所述上隔层位于井下的上油层与中油层之间,所述下隔层位于所述中油层与下油层之间。
[0008]如上所述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中,所述长胶筒封隔器为K341型长胶筒封隔器。
[000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工作可靠,通过设置液压封隔器、长胶筒封隔器等,并对应坐封于上隔层以及下隔层,以利用上油层、中油层及下油层的地层压力作用于该液压封隔器及长胶筒封隔器,平衡该堵水管柱在井下的受力,使其受力均匀,实现在无卡瓦情况下牢固锚定于油井内。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泵深不受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长度的油管连接,能有效下到油井下部,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延长了检泵周期,降低了卡井风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1]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12]11第一油管12液压丢手工具
[0013]13第二油管14定位短节
[0014]15第三油管16液压封隔器
[0015]17第四油管18长胶筒封隔器
[0016]19丝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油管11、液压丢手工具12、第二油管13、定位短节14、第三油管15、液压封隔器16、第四油管17、长胶筒封隔器18以及丝堵19,其中,该液压丢手工具12又称为丢手工具,在使用时是通过注液打压,将其上部(即丢手上体)与下部(即丢手下体)脱开后从井下取出,以便于后续使用,而通过设置定位短节,在本实用新型下入井下时能精确定位,需指出的是,上述液压丢手工具、定位短节、液压封隔器、长胶筒封隔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于第一油管至第四油管的具体长度,不以图中所示为限,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满足不同泵深的需要。其中,所述长胶筒封隔器18优选为K341型长胶筒封隔器。
[0019]参见图1,对于小隔层高含水油藏的油井,在本实用新型下入到井下时,是将液压封隔器16下到井下的上隔层22a处,而长胶筒封隔器18下到井下的下隔层22b处,图示可知,该上隔层22a位于井下的上油层21a与中油层21b之间,该下隔层22b位于该中油层21b与下油层21c之间;从井口向该堵水管柱内注液打压,使液压封隔器16及长胶筒封隔器18对应坐封于该上隔层22a及下隔层22b处,以将井下的上油层21a、中油层21b以及下油层21c隔开,其中,该上油层21a与中油层21b中的液体对该液压封隔器14的上下两侧施压,且该中油层21b以及下油层21c中的液体对该长胶筒封隔器18的上下两侧施压,使得该液压封隔器14及长胶筒封隔器18分别处于较小单项压差下,由于上述各单项压差较小,并且两者本身均具有能承受单项压差的性能,从而实现该液压封隔器16及长胶筒封隔器18锚定与密封,即,利用上油层、中油层及下油层的地层压力作用于该液压封隔器及长胶筒封隔器,平衡该堵水管柱在井下的受力,使其受力均匀,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井下的有效密封,不窜动;继续注液打压,使液压丢手工具的上部与下部脱开后从井下取出。随后,即可正常下泵进行开采作业。
[00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0021]首先,将该堵水管柱下入井下的指定位置,使该液压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上隔层相对应,且该长胶筒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下隔层相对应,其中,该上隔层位于井下的上油层与中油层之间,该下隔层位于该中油层与下油层之间;
[0022]其次,从井口向该堵水管柱内注液打压至第一压力值,使该液压封隔器与该上隔层的侧壁对应坐封,且该长胶筒封隔器坐封于该下隔层的侧壁处;
[0023]最后,继续从井口向该堵水管柱内注液打压至第二压力值,使该液压丢手工具的上部与下部脱开,并将其上部随该第一油管从井下取出,即该液压丢手工具进行丢手动作,其中,该第一压力值小于该第二压力值。随后,即可正常下泵进行开采作业。其中,优选该第一压力值为16MPa,该第二压力值为20MPa。
[002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工作可靠,通过设置液压封隔器、长胶筒封隔器等,并对应坐封于上隔层以及下隔层,以利用上油层、中油层及下油层的地层压力作用于该液压封隔器及长胶筒封隔器,平衡该堵水管柱在井下的受力,使其受力均匀,实现在无卡瓦情况下牢固锚定于油井内。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泵深不受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长度的油管连接,能有效下到油井下部,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延长了检泵周期,降低了卡井风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特征在于,该堵水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油管、液压丢手工具、第二油管、定位短节、第三油管、液压封隔器、第四油管、长胶筒封隔器以及丝堵; 所述液压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上隔层相对应,且所述长胶筒封隔器的位置与井下的下隔层相对应,其中,所述上隔层位于井下的上油层与中油层之间,所述下隔层位于所述中油层与下油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小隔层堵底水井的堵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胶筒封隔器为K341型长胶筒封隔器。
【文档编号】E21B33/127GK203961887SQ20142001324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寇微, 麻德玉, 裴红, 史策, 赵圣琦, 刘欢, 赵树伟, 王丽莉, 陈晓毅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