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693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桩,每个支护桩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个支护桩相互平行,并致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S”形;所述支护桩包括:多个松木桩、多个连接钢圈以及一个不锈钢尖头,连接钢圈将相邻的松木桩端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柱状”结构,在最下端的松木桩上设置不锈钢尖头,不锈钢尖头套在松木桩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结构,不易腐烂,使用时间长,且可回收使用,对河道和环境没有污染或破坏。下雨后依然可以有效隔离淤泥,杜绝二次污染。该结构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湖、水体等的防淤治淤,通过市政工程实际施工检验,实施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属于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为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清除湖泊底淤泥是清除污染内源的唯一方法。清淤首先 遇到的问题是清出来的淤泥没地方放置,大量淤泥的处理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杭州的西湖把清出淤泥堆放在湖边的山坡上,太湖把清出淤泥堆放在太湖的周边,一下 大雨,淤泥又回到湖里去了,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桩,每个支护桩下部 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个支护桩相互平行,并致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S"形; 所述支护桩包括:多个松木桩、多个连接钢圈以及一个不锈钢尖头,连接钢圈将相邻的松木 桩端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柱状"结构,在最下端的松木桩上设置不锈钢尖头,不锈钢尖 头套在松木桩上。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钢圈为两段拱形结构,包括:左钢圈、右钢圈 及锁紧装置,左钢圈和右钢圈形状完全相同,为半圆状,锁紧装置将左钢圈和右钢圈连接紧 固在一起。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锁紧装置为螺栓和螺母组合。
[00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结构,利用"S"形的支护桩将水域分成淤泥的存储区和清淤 区,并对支护桩的结构进行优化,该支护结构不易腐烂,使用时间长,且可回收使用,对河道 和环境没有污染或破坏。下雨后依然可以有效隔离淤泥,杜绝二次污染。该结构可有效解 决城市内湖、水体等的防淤治淤,通过市政工程实际施工检验,实施效果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桩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桩较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桩较粗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15]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桩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桩10包 括:多个松木桩11、多个连接钢圈12以及一个不锈钢尖头13,连接钢圈12将相邻的松木桩 11端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柱状"结构。在最下端的松木桩11上设置不锈钢尖头13, 不锈钢尖头13套在松木桩11上。
[0016] 松木桩11为东北落叶松木制成,东北落叶松木耐水浸泡,在淤泥和水内不易腐 烂,使用时间长,且可回收使用,对河道和环境没有污染或破坏。
[0017]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松木桩11,连接钢圈12设置成两段 拱形结构,所述连接钢圈12包括:左钢圈12a、右钢圈12b及锁紧装置12c,左钢圈12a和右 钢圈12b形状完全相同,为半圆状,锁紧装置12c将左钢圈12a和右钢圈12b连接紧固在一 起,让左钢圈12a和右钢圈12b-起将两段相邻的松木桩11连接形成整体结构。通过调节 锁紧装置12c可以实现紧固不同直径大小的松木桩11。
[0018] 锁紧装置12c为螺栓和螺母组合,其相互配合在一起锁紧,如图2和图3所示。 [0019]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支 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桩10,每个支护桩10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个支 护桩10相互平行,并致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S"形,将水域20分成两个区域,靠近岸堤一 侧形成淤泥的存储区,远离岸堤一侧形成清淤区。这样,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结构,可 以将清淤区的淤泥搬运至存储区,并集中处理。在岸堤周边上还可以种植耐污泥的树和草 等植物。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桩(10),每 个支护桩(10)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个支护桩(10)相互平行,并致密 地连接在一起形成"S"形;所述支护桩(10)包括:多个松木桩(11)、多个连接钢圈(12)以 及一个不锈钢尖头(13),连接钢圈(12)将相邻的松木桩(11)端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 "柱状"结构,在最下端的松木桩(11)上设置不锈钢尖头(13),不锈钢尖头(13)套在松木桩 (11) 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钢圈 (12) 为两段拱形结构,包括:左钢圈(12a)、右钢圈(12b)及锁紧装置(12c),左钢圈(12a)和 右钢圈(12b)形状完全相同,为半圆状,锁紧装置(12c)将左钢圈(12a)和右钢圈(12b)连 接紧固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淤治淤的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紧装置 (12c)为螺栓和螺母组合。
【文档编号】E02D29/02GK203905050SQ20142032023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胡优华, 倪德田, 袁字美 申请人: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