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521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淤泥中的基坑的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较多,其中常见的类型有放坡、土钉墙、复合式土钉墙、重力式支护结构、桩加内撑以及拉锚支护等。在淤泥层中开挖深度不大的基坑中,通常采用重力式支护结构,如格栅式的深层搅拌桩或旋喷桩。它们是将水泥掺入淤泥中,改善淤泥的性质后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挡土结构。然而,这种形式的支护结构工艺较为复杂,且需要耗费大量水泥,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也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施工工艺简单的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分布于基坑周围淤泥层中的由碎石块夯击成的墩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墩体是柱状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布的墩体之间互相联接形成连续的墙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墩体的长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 5-2倍, 宽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 5 1. 0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放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经济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大量存在的强夯机械,其材料则可采用天然砂石,或者工业废渣、建筑碎砖、旧混凝土块、CFG桩头等材料,通过建筑碎砖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就地取材,可降低成本,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环保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不需用或使用少量水泥、钢材等材料,且其主要材料为碎石,还可以采用无毒无害工业废渣、建筑碎砖、旧混凝土块、CFG桩头等材料,为消化工业和建筑垃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对减少固体废料的排放,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简捷快速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采用一般的强夯机械即可快速完成,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同时,挤淤后的墩体不需要凝固时间,施工完即可进行开挖,大大缩减了施工时间。4、技术可靠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施工简便,质量易控制,且具有良好的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效果,技术可靠。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墩体的夯点位置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剖视示意图,在实际施工时,在基坑周边淤泥层 1中添加碎石并强夯,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碎石墩体2。优选地,分布于淤泥层1中的墩体2密集的点联接形成线挤淤与面挤淤,通过强夯的冲击能将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的淤泥排开,以抗剪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碎石代替,形成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应力扩散性能良好、承载能力较高的连续的墙体。当墙体的竖向长度、墙身厚度足够大时,在墙体范围内的土工特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成类似密实碎石土的地层,形成重力式挡土墙,再结合放坡就可以作为深度不大的基坑的围护结构。上述强夯挤淤碎石墩体2或墙体除在淤泥中形成支护结构外,还对支护结构底端以下土有挤密作用,因此,强夯挤淤的加固深度应包括墩体挤淤深度和墩体下加密范围。同时,碎石墩体2和墙体本身也是一个排水体,有利于加快支护结构边淤泥的排水固结。因此,本实用新型强支护结构相当于墩体、墩体下土体的强夯、排水体三者作用的叠加。应当注意的是,除了碎石外,墩体2还可以选用易于取材的碎石、块石、风化岩石和废弃的CFG桩头等建筑废料,为了消化工业和建筑垃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对减少固体废料的排放,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所述墩体2的长度由土质条件决定,一般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5-2倍墩深度,宽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 5 1. 0倍。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对本发明创造作出详细说明1、形成强夯挤淤墩体(1)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墩体的夯点位置布置图,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置, 夯点间距为夯锤直径的2-3倍。(2)夯填料堆放及平整场地。运送夯填材料到强夯挤淤区域并用推土机推平。分别测放出场地高程和夯点位置。对于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要求夯填材料的级配良好,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30%。
4[0030] (3)强夯挤淤施工。用夯锤在夯点位置按一定的夯击能量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 2、形成强夯挤淤碎石墩挡土墙。重复1步骤,完成各个夯点的强夯挤淤施工。夯点可采用一遍或两遍施工成型, 如采用梅花形夯点布置及二遍施工,第一遍强夯挤淤施工完成1周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第二遍强夯挤淤施工,第二遍强夯挤淤施工从第一遍强夯挤淤施工开始的夯点位附近开始。3、平整场地后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4、铺设垫层3,并分层碾压密实。5、基坑开挖与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设置监测点进行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结构首次应用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加氢尾油综合利用项目污水池基坑支护工程。该工程保质保期完成,共节约投资41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经过实践检验,支护效果明显,基坑经历8个月后完成回填,基坑满足使用要求。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于基坑周围淤泥层中的由碎石块夯击成的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是柱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的墩体之间互相联接形成连续的墙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的长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 5-2倍,宽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 5 1. 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淤泥中基坑的支护结构。其包括分布于基坑周围淤泥层中的由碎石块夯击成的墩体。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大量存在的强夯机械,其材料则可采用天然砂石,或者工业废渣、建筑碎砖、旧混凝土块、CFG桩头等材料,通过建筑碎砖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就地取材,可降低成本,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用一般的强夯机械即可快速完成,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同时,挤淤后的墩体不需要凝固时间,施工完即可进行开挖,大大缩减了施工时间。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2220341SQ20112021272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傅伟强, 邵孟新, 郭建芝, 钟国辉, 黄喜雄, 龚胜 申请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