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137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包括负压系统、正压系统及深井管组件,所述负压系统由真空泵、排水管、真空总水管及真空分水管组成,正压系统由空压机、空气总管、空气分管、开关阀及气嘴组成,深井管组件由井管及井盖组成,所述负压系统的真空分水管通过井盖伸入到井管内;正压系统的空气分管通过井盖伸入到井管内,或空气分管在井盖外穿入真空分水管内,并与真空分水管共同伸入到井管内,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套正压系统,提高了降水初期的降水速度,真空分水管可一次下到基坑的降水深度,不需调整,具有工作效率高,施工容易,降水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基坑降水【技术领域】,用于降水深度大于十米的基坑,尤其是一种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深基坑开挖是现代大型建筑地下构筑物的重要施工程序,基坑中降低地下水位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中以降低地下水位来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施工环境的地下水位越高,地基要求的深度越深,其施工难度越大。为防止地下周边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因此一般采用深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来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深井井点降水所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一是提高降水的深度、二是降低地基土壤的水分含量、三是在降水初期提高排水的速度,现有技术专利号:ZL200610024254.2《真空基坑深井降水设备》、ZL200620039852.2《插管式真空基坑深井降水设备》及ZL200520047130.7《基坑深井井点降水专用设备》中公开了深井井点降水设备,尽管该技术方案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是在降水初期即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时段,其降水速度较慢,导致降水效率降低;其二是真空分水管下在井管内的深度需视地下水水位不断调整,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套正压系统,提高了降水初期的降水速度,真空分水管可一次下到基坑的降水深度,不需调整,具有工作效率高,施工容易,降水效果好的优点。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其特点包括负压系统、正压系统及深井管组件,所述负压系统由真空泵、排水管、真空总水管及真空分水管组成,正压系统由空压机、空气总管、空气分管、开关阀及气嘴组成,深井管组件由井管及井盖组成,井盖设在井管的顶部并与其密封连接,井盖上设有真空管孔、空气管孔及透气孔,井管底部封闭、管身局部设有小孔;
[0006]所述负压系统的排水管、真空总水管分别连接在真空泵的两端,真空分水管与真空总水管连接并穿过井盖的真空管孔伸入到井管内,真空分水管上设有一个或数个小孔;正压系统的空压机与空气总管连接,开关阀设于空气总管与空气分管之间,气嘴设于空气分管的端头,空气分管穿过井盖的空气管孔伸入到井管内,并与井管内真空分水管的小孔连接,或空气分管在井管外穿入真空分水管的小孔并伸入到真空分水管内,真空分水管与空气分管共同穿过井盖的真空管孔伸入到井管内。
[0007]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套正压系统,提高了降水初期的降水速度,真空分水管可一次下到基坑的降水深度,不需调整,具有工作效率高,施工容易,降水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空气分管与真空分水管共同穿过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负压系统1、正压系统2及深井管组件3,所述负压系统I由真空泵11、排水管13、真空总水管14及真空分水管15组成,正压系统2由空压机21、空气总管22、空气分管23、开关阀25及气嘴24组成,深井管组件3由井管31及井盖32组成,井盖32设在井管31的顶部并与其密封连接,井盖32上设有真空管孔321、空气管孔322及透气孔323,井管31底部封闭、管身局部设有小孔311 ;
[0012]所述负压系统I的排水管13、真空总水管14分别连接在真空泵11的两端,真空分水管15与真空总水管14连接并穿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真空分水管15上设有一个或数个小孔151 ;正压系统2的空压机21与空气总管22连接,开关阀25设于空气总管22与空气分管23之间,气嘴24设于空气分管23的端头,空气分管23穿过井盖32的空气管孔322伸入到井管31内,并与井管31内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连接,或空气分管23在井管31外穿入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并伸入到真空分水管15内,真空分水管15与空气分管23共同穿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
[0013]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参阅图1、图2、图3,将井管31深埋在基坑内,井盖32伸出地面;负压系统I的真空分水管15通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排水管13、真空总水管14分别连接在真空泵11的两端,真空分水管15与真空总水管14连接;
[0015]正压系统2的空气分管23穿过井盖32的空气管孔322伸入到井管31内,将空气分管23端头的气嘴24在井管31内与真空分水管15的其中一个小孔151连接,或先将空气分管23在井盖32外穿入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内并伸入到真空分水管15内,再将真空分水管15连同空气分管23共同穿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空压机21与空气总管22连接,开关阀25设于空气总管22与空气分管23之间;
[0016]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系统I及正压系统2通过真空分水管15及空气分管23可同时并联多个井管31 ;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参阅图1、图2、图3,当基坑的水位高于正压系统2空气分管23端头气嘴24的位置时,开启负压系统I的真空泵11及正压系统2的空压机21,同时打开空气分管23上的开关阀25,此时,真空分水管15两端分别处于正压与负压端,使真空分水管15两端的压差增大,井管31内的水由真空分水管15的底端吸入,通过真空总水管14、真空泵11由排水管13快速排出,该工作阶段解决了基坑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时段快速排水的问题,提高了降水初期基坑降水的工作效率;
[0018]当基坑的水位低于真空分水管15小孔151的位置时,继续开启负压系统I的真空泵11,关闭正压系统2的空压机21,同时关闭空气分管23上的开关阀25,此时,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露出水位面,在井盖32上透气孔323的作用下,真空分水管15小孔151的两端形成压差,该压差在真空分水管15小孔151的两端构成一股空气射流,在空气射流的卷吸现象作用下,使从井管31底端吸入真空分水管15内的水在小孔151附近变成水汽混合物,在真空泵11的作用下将水汽混合物通过真空分水管15、真空总水管14、真空泵11及排水管13排出,该工作阶段解决了基坑地下水水位较低时段的排水问题;
[0019]随着水位的降低及地下水水量的减少,当基坑的水位低于真空分水管15的端头位置,在负压系统I真空泵11的继续工作下,井管31内的空气由真空分水管15的端头被大量吸入,井管31内开始形成负压,此时,井管31管身局部设置的小孔311对基坑及周边的土壤产生吸附作用,将土体里的水快速汇集到井管31内,并通过真空分水管15继续排出,该工作阶段起到了降低基坑土体内水分含量的作用。
[0020]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正压系统2后,真空分水管15可一次下到基坑的设计深度,即在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未露出水位面时的工况,实施正压系统2与负压系统I同时工作的程序,当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露出水位面时的工况,实施负压系统I工作的程序,本实用新型能针对基坑深井降水过程中不同工作阶段的工况设定对应的操作程序,程序切换方便,具有工作效率高,施工容易,降水效果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坑负压空气射流深井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负压系统(I)、正压系统(2)及深井管组件(3),所述负压系统(I)由真空泵(11)、排水管(13)、真空总水管(14)及真空分水管(15)组成,正压系统(2)由空压机(21)、空气总管(22)、空气分管(23)、开关阀(25)及气嘴(24)组成,深井管组件(3)由井管(31)及井盖(32)组成,井盖(32)设在井管(31)的顶部并与其密封连接,井盖(32)上设有真空管孔(321)、空气管孔(322)及透气孔(323),井管(31)底部封闭、管身局部设有小孔(311);所述负压系统(I)的排水管(13)、真空总水管(14)分别连接在真空泵(11)的两端,真空分水管(15 )与真空总水管(14)连接并穿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真空分水管(15)上设有一个或数个小孔(151);正压系统(2)的空压机(21)与空气总管(22)连接,开关阀(25)设于空气总管(22)与空气分管(23)之间,气嘴(24)设于空气分管(23)的端头,空气分管(23)穿过井盖(32)的空气管孔(322)伸入到井管(31)内,并与井管(31)内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连接,或空气分管(23)在井管(31)外穿入真空分水管(15)的小孔(151)并伸入到真空分水管(15)内,真空分水管(15)与空气分管(23)共同穿过井盖(32)的真空管孔(321)伸入到井管(31)内。
【文档编号】E02D19/10GK204080838SQ20142057056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冯克俊 申请人:冯克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