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750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巷道围岩指的是在矿山中工作时,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其中软弱围岩有两类,第一类是地质结构面发育良好,岩体极度破碎,近于松散,处于层间破碎带,大型断层或风化强烈地带的岩体,第二类属于块体强度较低的泥岩、黄土等。

而矿工在开采矿体时,需要在地下工作,这就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而软弱围岩的存在更是加大了工作的危险性,除了围岩本身的威胁外,当围岩中的水从围岩渗透出来时,存在积水,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会导致围岩的松散、掉落,在如此环境中的矿工是无法生存的,为了给矿工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需要对围岩进行设计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包括防渗透装置、第二渗水管和防渗膜,所述防渗透装置的左端固定有外固定板,所述防渗透装置之间安装有衔接凹槽,且衔接凹槽的右侧位置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渗水管的外侧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渗水管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渗水管,所述第二渗水管的下方安装有第三渗水管,且第三渗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混凝土层通过内固定板固定有围岩,所述防渗膜的内侧安装有防渗透装置,所述防渗透装置的左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连接杆固定有连接锁。

优选的,所述防渗透装置为山字状。

优选的,所述外固定板与防渗透装置为热熔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衔接凹槽的内部为胶泥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渗水管设置有三个,且第二渗水管内部的排水口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采用多层固定板和混凝土层进行对围岩的固定,确保围岩不会出现松散、掉落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混凝土层内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将渗透进来的水排至下方围岩中,墙壁采用防渗装置和衔接凹槽相连接,再次阻止混凝土层中水的渗透,整体设置多层防渗结构,防渗水的效果好,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渗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渗透装置,2、外固定板,3、衔接凹槽,4、第一渗水管,5、内固定板,6、第二渗水管,7、混凝土层,8、第三渗水管,9、排水管,10、围岩,11、底座,12、防渗膜,13、连接锁,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包括防渗透装置1、第二渗水管6和防渗膜12,防渗透装置1的左端固定有外固定板2,外固定板2与防渗透装置1为热熔焊接连接,固定的效果好,防渗透装置1之间安装有衔接凹槽3,衔接凹槽3的内部为胶泥材料,胶泥材料有效阻止水的渗透,且衔接凹槽3的右侧位置设置有混凝土层7,第二渗水管6的外侧连接有混凝土层7,第二渗水管6设置有三个,且第二渗水管6内部的排水口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依次进行排水,这样分层对应水的量度,进行合理高效的排水,第二渗水管6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渗水管4,第二渗水管6的下方安装有第三渗水管8,且第三渗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管9,混凝土层7通过内固定板5固定有围岩10,防渗膜12的内侧安装有防渗透装置1,防渗透装置1为山字状,防渗透装置1的左端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通过连接杆14固定有连接锁13,将防渗透装置1牢牢镶嵌于混凝土层中。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时,整体工作原理比较容易理解,首先围岩10在内固定板5的固定下,不会出现松散,当围岩10中的水渗透过内固定板5到达混凝土层7中时,多个渗透管进行渗透和排水,第一渗透管4将混凝土层7上方的水进行部分收集,通过排水管9排至第二渗透管6,其余水渗透至混凝土层7的中间位置,然后第二渗透管6将混凝土层7中间位置的水进行部分收集,通过排水管9排至第三渗透管8中,通过排水管9排至混凝土层7下方的围岩中,而此时少量的水在防渗装置1和衔接凹槽3的连接下,无法进行渗透,顺势流入混凝土层7下方的围岩中,此时混凝土层7中的水基本排完,当一段时间后,水渗透进来时,再次循环即可,这就是矿山开采巷道围岩防渗水结构的整个工作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