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810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杆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



背景技术:

锚杆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现在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组成锚杆必须具备几个因素:①一个抗拉强度高于岩土体的杆体;②杆体一端可以和岩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或粘结)阻力;③杆体位于岩土体外部的另一端能够形成对岩土体的径向阻力。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锚固段是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表面上看是限制了岩土体脱离原体,宏观上看是增加了岩土体的粘聚性。从力学观点上是主要是提高了围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其实质上锚杆位于岩土体内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中的锚杆是解决围岩体的抗拉能力低的关键。从而使得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大大加强。

锚杆是将拉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层或土体的锚固体系,这种体系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与前景。但是目前其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满足不了工程需求,其锚固机理以及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界面力学行为等都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解释,对锚杆的设计也主要采用稳定系数的分析方法。因此,研究锚杆的锚固机理以及对影响锚杆锚固效果的参数进行分析,有着实际的工程意义。考虑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在研究锚杆锚固机理时往往使用水泥砂浆模拟岩石来进行实验。在制作好锚杆后,需要用锚杆支架将锚杆竖直吊在砂浆池上浇筑砂浆,直到用于模拟岩石的砂浆将锚杆锚固段淹没,振捣密实并养护至一定强度后撤去锚杆支架。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后续拉拔实验。

现有的锚杆支架通常采用传统的结构,辅助锚杆固定的装置不能快速的进行锚杆间距的调整,也无法从锚杆支架上拆卸下来,不利于锚杆支架的移动,同时还无法快速的调整锚杆支架的长度,不能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地,应用范围窄,同时也导致无法方便的研究锚杆的锚固机理,以及对影响锚杆锚固效果的参数进行分析,影响施工进度,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锚杆支架通常采用传统的结构,辅助锚杆固定的装置不能快速的进行锚杆间距的调整,也无法从锚杆支架上拆卸下来,不利于锚杆支架的移动,同时还无法快速的调整锚杆支架的长度,不能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地,应用范围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包括有左支架、左横架、锚杆调整装置Ⅰ、锚杆调整装置Ⅱ、锚杆调整装置Ⅲ、右横架、右支架、方形连接套Ⅰ和方形连接套Ⅱ;在左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左横架,左支架与左横架的左端相连接;在左横架的右侧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方形连接套Ⅰ套在左横架的右端上,左横架的右端与方形连接套Ⅰ的内壁下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左横架的上方设置有右横架,左横架与右横架为活动连接;在左横架上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Ⅱ,方形连接套Ⅱ的内壁下部套在左横架上,方形连接套Ⅱ与左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方形连接套Ⅱ设置在方形连接套Ⅰ的左侧;在方形连接套Ⅱ的右侧设置有右横架,方形连接套Ⅱ套在右横架的左端上,右横架的左端与方形连接套Ⅱ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右横架上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方形连接套Ⅰ的内壁上部套在右横架上,方形连接套Ⅰ与右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的下方设置有右支架,右横架的右端与右支架相连接;在左横架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Ⅰ,锚杆调整装置Ⅰ包括有锚杆套管Ⅰ、连接块Ⅰ、挡板Ⅰ、L形挂板Ⅰ、后定位螺栓Ⅰ和前定位螺栓Ⅰ;在锚杆套管Ⅰ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Ⅰ,锚杆套管Ⅰ与连接块Ⅰ相连接;在连接块Ⅰ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Ⅰ,连接块Ⅰ与挡板Ⅰ相连接;挡板Ⅰ设置在左横架的前方,挡板Ⅰ与左横架为活动连接;在左横架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Ⅰ,L形挂板Ⅰ的前端设置在左横架的上方,L形挂板Ⅰ的前端与挡板Ⅰ相连接,L形挂板Ⅰ挂接在左横架上,L形挂板Ⅰ与左横架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Ⅰ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Ⅰ,后定位螺栓Ⅰ与L形挂板Ⅰ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Ⅰ与L形挂板Ⅰ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Ⅰ设置在左横架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Ⅰ与左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Ⅰ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Ⅰ,前定位螺栓Ⅰ与锚杆套管Ⅰ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右横架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Ⅱ,锚杆调整装置Ⅱ设置在锚杆调整装置Ⅰ的右侧;锚杆调整装置Ⅱ包括有锚杆套管Ⅱ、连接块Ⅱ、挡板Ⅱ、L形挂板Ⅱ、后定位螺栓Ⅱ和前定位螺栓Ⅱ;在锚杆套管Ⅱ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Ⅱ,锚杆套管Ⅱ与连接块Ⅱ相连接;在连接块Ⅱ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Ⅱ,连接块Ⅱ与挡板Ⅱ相连接;挡板Ⅱ设置在右横架和左横架的前方,右横架设置在左横架的上方,挡板Ⅱ与右横架和左横架均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和左横架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Ⅱ,L形挂板Ⅱ的前端设置在右横架的上方,L形挂板Ⅱ的前端与挡板Ⅱ相连接,L形挂板Ⅱ挂接在右横架上,L形挂板Ⅱ与右横架和左横架均设置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Ⅱ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Ⅱ,后定位螺栓Ⅱ与L形挂板Ⅱ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Ⅱ与L形挂板Ⅱ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Ⅱ设置在右横架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Ⅱ与右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Ⅱ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Ⅱ,前定位螺栓Ⅱ与锚杆套管Ⅱ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右横架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Ⅲ,锚杆调整装置Ⅲ设置在锚杆调整装置Ⅱ的右侧;锚杆调整装置Ⅲ包括有锚杆套管Ⅲ、连接块Ⅲ、挡板Ⅲ、L形挂板Ⅲ、后定位螺栓Ⅲ和前定位螺栓Ⅲ;在锚杆套管Ⅲ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Ⅲ,锚杆套管Ⅲ与连接块Ⅲ相连接;在连接块Ⅲ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Ⅲ,连接块Ⅲ与挡板Ⅲ相连接;挡板Ⅲ设置在右横架的前方,挡板Ⅲ与右横架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Ⅲ,L形挂板Ⅲ的前端设置在右横架的上方,L形挂板Ⅲ的前端与挡板Ⅲ相连接,L形挂板Ⅲ挂接在右横架上,L形挂板Ⅲ与右横架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Ⅲ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Ⅲ,后定位螺栓Ⅲ与L形挂板Ⅲ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Ⅲ与L形挂板Ⅲ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Ⅲ设置在右横架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Ⅲ与右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Ⅲ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Ⅲ,前定位螺栓Ⅲ与锚杆套管Ⅲ设置为螺栓连接。

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左横架的右端上固定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方形连接套Ⅰ套在右横架上,方形连接套Ⅰ与右横架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的左端上固定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Ⅱ,方形连接套Ⅱ套在左横架上,方形连接套Ⅱ与左横架为活动连接;同时右横架设置在左横架的上方,右横架与左横架为活动连接。因此左横架能够带动方形连接套Ⅰ在右横架的下方进行左右移动,右横架能够带动方形连接套Ⅱ在左横架的上方进行左右移动,从而达到调整锚杆支架长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调整装置Ⅰ与左横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首先将锚杆调整装置Ⅰ在左横架上调整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把锚杆调整装置Ⅰ通过L形挂板Ⅰ挂接在左横架上,并将左横架设置在挡板Ⅰ与L形挂板Ⅰ之间,操作人员再通过旋紧后定位螺栓Ⅰ把左横架紧紧的卡住,从而使锚杆调整装置Ⅰ牢固的固定在左横架上。同时当需要将锚杆调整装置Ⅰ从左横架上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后定位螺栓Ⅰ反向旋转,即可将紧紧卡住的左横架松开,然后操作人员再将锚杆调整装置Ⅰ从左横架上取下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调整装置Ⅰ、锚杆调整装置Ⅱ和锚杆调整装置Ⅲ的形状构造形同,功能作用相同。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将同时设置在右横架和左横架上方的锚杆调整装置Ⅱ先调整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旋紧后定位螺栓Ⅱ将右横架紧紧的卡住即可。同时对锚杆调整装置Ⅱ的拆卸方法与拆卸锚杆调整装置Ⅰ的方法相同,操作人员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完成对锚杆调整装置Ⅱ的拆卸。操作人员对锚杆调整装置Ⅲ进行操作时,同样也是先把锚杆调整装置Ⅲ在右横架进行左右位置的调整,然后再对调整到位的锚杆调整装置Ⅲ的后定位螺栓Ⅲ进行旋紧,即可牢牢的将锚杆调整装置Ⅲ固定在右横架上。同时对锚杆调整装置Ⅲ的拆卸方法与上述对锚杆调整装置Ⅰ的方法相同,因此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完成对锚杆调整装置Ⅲ的拆卸。通过上述的操作,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对锚杆间距的调整,简单高效的达到了调整锚杆间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由钢筋和砂浆锚固体组成,钢筋的下端与砂浆锚固体相连接。操作人员首先将各个锚杆的钢筋分别插入到锚杆套管Ⅰ、锚杆套管Ⅱ和锚杆套管Ⅲ内,再通过分别旋紧前定位螺栓Ⅰ、前定位螺栓Ⅱ和前定位螺栓Ⅲ将各个钢筋牢牢的固定在各自对应的锚杆套管Ⅰ、锚杆套管Ⅱ和锚杆套管Ⅲ内。然后操作人员再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砖砌混凝土池的上方,并开始进行与其相关的实验。同时操作人员通过分别将前定位螺栓Ⅰ、前定位螺栓Ⅱ和前定位螺栓Ⅲ进行旋转松紧操作完成对各个锚杆的施放工作,并将各个锚杆施放到设定的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再利用其它设备开始向砖砌混凝土池内浇筑砂浆,当砂浆完全将砂浆锚固体淹没后,操作人员再停止浇筑。在浇筑砂浆和进行振捣砂浆时,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锚杆在砂浆围堰体内保持竖直,并防止进行拉拔时产生偏心力矩,能够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锚杆位移偏差。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通过采用螺栓固定和挂接连接的方式,实现了锚杆间距自由调整和锚杆固定牢固的功能,并通过将锚杆支架套接的方式,实现了锚杆支架长度自由调整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效率高,操作简单,而且拆装容易,方便移动和转移场地,减少了企业的重复投入,节省资源,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场地,能够在浇筑混凝土砂浆时,保证锚杆竖直并防止进行拉拔时产生偏心力矩,能够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锚杆位移偏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横架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横架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连接套Ⅰ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连接套Ⅱ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套管Ⅰ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调整装置Ⅰ的左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调整装置Ⅱ的左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调整装置Ⅲ的左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支架,2-左横架,3-锚杆调整装置Ⅰ,4-锚杆调整装置Ⅱ,5-锚杆调整装置Ⅲ,6-右横架,7-右支架,8-方形连接套Ⅰ,9-方形连接套Ⅱ,10-钢筋,11-砂浆锚固体,12-砂浆围堰体,13-砖砌混凝土池,31-锚杆套管Ⅰ,32-连接块Ⅰ,33-挡板Ⅰ,34-L形挂板Ⅰ,35-后定位螺栓Ⅰ,36-前定位螺栓Ⅰ,41-锚杆套管Ⅱ,42-连接块Ⅱ,43-挡板Ⅱ,44-L形挂板Ⅱ,45-后定位螺栓Ⅱ,46-前定位螺栓Ⅱ,51-锚杆套管Ⅲ,52-连接块Ⅲ,53-挡板Ⅲ,54-L形挂板Ⅲ,55-后定位螺栓Ⅲ,56-前定位螺栓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浇筑砂浆用易于调整型锚杆支架,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左横架2、锚杆调整装置Ⅰ3、锚杆调整装置Ⅱ4、锚杆调整装置Ⅲ5、右横架6、右支架7、方形连接套Ⅰ8和方形连接套Ⅱ9;在左支架1的上方设置有左横架2,左支架1与左横架2的左端相连接;在左横架2的右侧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8,方形连接套Ⅰ8套在左横架2的右端上,左横架2的右端与方形连接套Ⅰ8的内壁下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左横架2的上方设置有右横架6,左横架2与右横架6为活动连接;在左横架2上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Ⅱ9,方形连接套Ⅱ9的内壁下部套在左横架2上,方形连接套Ⅱ9与左横架2设置为活动连接,方形连接套Ⅱ9设置在方形连接套Ⅰ8的左侧;在方形连接套Ⅱ9的右侧设置有右横架6,方形连接套Ⅱ9套在右横架6的左端上,右横架6的左端与方形连接套Ⅱ9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右横架6上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8,方形连接套Ⅰ8的内壁上部套在右横架6上,方形连接套Ⅰ8与右横架6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6的下方设置有右支架7,右横架6的右端与右支架7相连接;在左横架2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Ⅰ3,锚杆调整装置Ⅰ3包括有锚杆套管Ⅰ31、连接块Ⅰ32、挡板Ⅰ33、L形挂板Ⅰ34、后定位螺栓Ⅰ35和前定位螺栓Ⅰ36;在锚杆套管Ⅰ31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Ⅰ32,锚杆套管Ⅰ31与连接块Ⅰ32相连接;在连接块Ⅰ32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Ⅰ33,连接块Ⅰ32与挡板Ⅰ33相连接;挡板Ⅰ33设置在左横架2的前方,挡板Ⅰ33与左横架2为活动连接;在左横架2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Ⅰ34,L形挂板Ⅰ34的前端设置在左横架2的上方,L形挂板Ⅰ34的前端与挡板Ⅰ33相连接,L形挂板Ⅰ34挂接在左横架2上,L形挂板Ⅰ34与左横架2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Ⅰ34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Ⅰ35,后定位螺栓Ⅰ35与L形挂板Ⅰ34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Ⅰ35与L形挂板Ⅰ34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Ⅰ35设置在左横架2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Ⅰ35与左横架2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Ⅰ31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Ⅰ36,前定位螺栓Ⅰ36与锚杆套管Ⅰ31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右横架6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Ⅱ4,锚杆调整装置Ⅱ4设置在锚杆调整装置Ⅰ3的右侧;锚杆调整装置Ⅱ4包括有锚杆套管Ⅱ41、连接块Ⅱ42、挡板Ⅱ43、L形挂板Ⅱ44、后定位螺栓Ⅱ45和前定位螺栓Ⅱ46;在锚杆套管Ⅱ41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Ⅱ42,锚杆套管Ⅱ41与连接块Ⅱ42相连接;在连接块Ⅱ42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Ⅱ43,连接块Ⅱ42与挡板Ⅱ43相连接;挡板Ⅱ43设置在右横架6和左横架2的前方,右横架6设置在左横架2的上方,挡板Ⅱ43与右横架6和左横架2均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6和左横架2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Ⅱ44,L形挂板Ⅱ44的前端设置在右横架6的上方,L形挂板Ⅱ44的前端与挡板Ⅱ43相连接,L形挂板Ⅱ44挂接在右横架6上,L形挂板Ⅱ44与右横架6和左横架2均设置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Ⅱ44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Ⅱ45,后定位螺栓Ⅱ45与L形挂板Ⅱ44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Ⅱ45与L形挂板Ⅱ44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Ⅱ45设置在右横架6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Ⅱ45与右横架6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Ⅱ41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Ⅱ46,前定位螺栓Ⅱ46与锚杆套管Ⅱ41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右横架6上设置有锚杆调整装置Ⅲ5,锚杆调整装置Ⅲ5设置在锚杆调整装置Ⅱ4的右侧;锚杆调整装置Ⅲ5包括有锚杆套管Ⅲ51、连接块Ⅲ52、挡板Ⅲ53、L形挂板Ⅲ54、后定位螺栓Ⅲ55和前定位螺栓Ⅲ56;在锚杆套管Ⅲ51的后方设置有连接块Ⅲ52,锚杆套管Ⅲ51与连接块Ⅲ52相连接;在连接块Ⅲ52的后方设置有挡板Ⅲ53,连接块Ⅲ52与挡板Ⅲ53相连接;挡板Ⅲ53设置在右横架6的前方,挡板Ⅲ53与右横架6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6的后方设置有L形挂板Ⅲ54,L形挂板Ⅲ54的前端设置在右横架6的上方,L形挂板Ⅲ54的前端与挡板Ⅲ53相连接,L形挂板Ⅲ54挂接在右横架6上,L形挂板Ⅲ54与右横架6为活动连接;在L形挂板Ⅲ54上设置有后定位螺栓Ⅲ55,后定位螺栓Ⅲ55与L形挂板Ⅲ54设置为螺栓连接,后定位螺栓Ⅲ55与L形挂板Ⅲ54设置为活动连接;后定位螺栓Ⅲ55设置在右横架6的后方,后定位螺栓Ⅲ55与右横架6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锚杆套管Ⅲ51的前方设置有前定位螺栓Ⅲ56,前定位螺栓Ⅲ56与锚杆套管Ⅲ51设置为螺栓连接。

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左横架2的右端上固定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Ⅰ8,方形连接套Ⅰ8套在右横架6上,方形连接套Ⅰ8与右横架6为活动连接;在右横架6的左端上固定设置有方形连接套Ⅱ9,方形连接套Ⅱ9套在左横架2上,方形连接套Ⅱ9与左横架2为活动连接;同时右横架6设置在左横架2的上方,右横架6与左横架2为活动连接。因此左横架2能够带动方形连接套Ⅰ8在右横架6的下方进行左右移动,右横架6能够带动方形连接套Ⅱ9在左横架2的上方进行左右移动,从而达到调整锚杆支架长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调整装置Ⅰ3与左横架2设置为活动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首先将锚杆调整装置Ⅰ3在左横架2上调整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把锚杆调整装置Ⅰ3通过L形挂板Ⅰ34挂接在左横架2上,并将左横架2设置在挡板Ⅰ33与L形挂板Ⅰ34之间,操作人员再通过旋紧后定位螺栓Ⅰ35把左横架2紧紧的卡住,从而使锚杆调整装置Ⅰ3牢固的固定在左横架2上。同时当需要将锚杆调整装置Ⅰ3从左横架2上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后定位螺栓Ⅰ35反向旋转,即可将紧紧卡住的左横架2松开,然后操作人员再将锚杆调整装置Ⅰ3从左横架2上取下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调整装置Ⅰ3、锚杆调整装置Ⅱ4和锚杆调整装置Ⅲ5的形状构造形同,功能作用相同。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将同时设置在右横架6和左横架2上方的锚杆调整装置Ⅱ4先调整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旋紧后定位螺栓Ⅱ45将右横架6紧紧的卡住即可。同时对锚杆调整装置Ⅱ4的拆卸方法与拆卸锚杆调整装置Ⅰ3的方法相同,操作人员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完成对锚杆调整装置Ⅱ4的拆卸。操作人员对锚杆调整装置Ⅲ5进行操作时,同样也是先把锚杆调整装置Ⅲ5在右横架6进行左右位置的调整,然后再对调整到位的锚杆调整装置Ⅲ5的后定位螺栓Ⅲ55进行旋紧,即可牢牢的将锚杆调整装置Ⅲ5固定在右横架6上。同时对锚杆调整装置Ⅲ5的拆卸方法与上述对锚杆调整装置Ⅰ3的方法相同,因此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完成对锚杆调整装置Ⅲ5的拆卸。通过上述的操作,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对锚杆间距的调整,简单高效的达到了调整锚杆间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由钢筋10和砂浆锚固体11组成,钢筋10的下端与砂浆锚固体11相连接。操作人员首先将各个锚杆的钢筋10分别插入到锚杆套管Ⅰ31、锚杆套管Ⅱ41和锚杆套管Ⅲ51内,再通过分别旋紧前定位螺栓Ⅰ36、前定位螺栓Ⅱ46和前定位螺栓Ⅲ56将各个钢筋10牢牢的固定在各自对应的锚杆套管Ⅰ31、锚杆套管Ⅱ41和锚杆套管Ⅲ51内。然后操作人员再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砖砌混凝土池13的上方,并开始进行与其相关的实验。同时操作人员通过分别将前定位螺栓Ⅰ36、前定位螺栓Ⅱ46和前定位螺栓Ⅲ56进行旋转松紧操作完成对各个锚杆的施放工作,并将各个锚杆施放到设定的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再利用其它设备开始向砖砌混凝土池13内浇筑砂浆,当砂浆完全将砂浆锚固体11淹没后,操作人员再停止浇筑。在浇筑砂浆和进行振捣砂浆时,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锚杆在砂浆围堰体12内保持竖直,并防止进行拉拔时产生偏心力矩,能够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锚杆位移偏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