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23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钻孔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



背景技术:

钻孔救援,是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保命孔,在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的第一时间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下放救生仓(小罐笼)救人。矿山事故发生后,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往往会有人员存活并被困在井下某些区域,亟需被快速搜寻定位,并提供通风供氧和食物供给,尽早被救出灾区。然而,灾后井下环境的复杂性、灾情不确定性和高危险性,再加上救援技术和装备的限制,井下救援往往无法开展或进度迟缓,最终导致被困人员丧失生命。因此,人员生命信息的及时准确搜寻,是成功救援的关键。现有通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煤矿应急救援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方向演变。

由于现代多媒体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视音频采集技术、多参数传感器技术、驱动装置等现场设备均实现智能化,用一根双绞线就能够将视频和音频及环境参数进行打包传输,为基于多元信息的钻孔救援生命侦测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现有的生命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地面建筑,也有部分探测仪可用于井下,但大多都存在采集形式单一的缺陷,并且缺乏冗余设计,因而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方式灵活、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全面获取钻孔内部信息,实现信息多元化,为矿山钻孔救援提供可靠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内探测装置和布设在地面上的地面监控装置,所述钻孔内探测装置包括六个能由下至上下放至钻孔内的钻孔探测器,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均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地面监控装置连接;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均包括探测器外壳和布设在探测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网络传输模块和本安电源,所述第一网络传输模块与控制器连接且二者均与本安电源连接;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分别为第一钻孔探测器、第二钻孔探测器、第三钻孔探测器、第四钻孔探测器、第五钻孔探测器和第六钻孔探测器;

所述第一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所述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的摄像头竖向朝下,所述第一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连接的第一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第一视频采集模块与第一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二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所述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的摄像头水平朝外,所述第二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连接的第二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第二视频采集模块与第二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第三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一拾音器,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的摄像头竖向朝下,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和第一拾音器均与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与第三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和第二拾音器,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的摄像头水平朝外,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和第二拾音器均与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与第四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多参数数据采集器,所述多参数数据采集器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均与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装有网络摄像机,所述网络摄像机与第六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地面监控装置包括上位处理器和与上位处理器连接的第二网络传输模块,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均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与第二网络传输模块进行通信。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还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RFID读写控制模块,所述RFID读写控制模块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通信,所述RFID读写控制模块与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数据传输线为双绞线。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部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一传输线接口,所述地面监控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二传输线接口。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网络传输模块和第二网络传输模块均为用于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HDSL的网桥模块。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包括对甲烷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甲烷传感器和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一氧化碳传感器。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装有数字液晶显示屏,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数字液晶显示屏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均与第五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RFID射频模块,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还包括与RFID读写控制模块连接的RFID射频天线。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部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一传输线接口,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探测器外壳包括上下部均开口的圆筒状壳体,所述第一传输线接口安装在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上部开口上;所述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安装在第一钻孔探测器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安装在第三钻孔探测器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所述多参数数据采集器安装在第五钻孔探测器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网络摄像机安装在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设置有供网络摄像机安装的电动旋转座,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内装有对电动旋转座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电动旋转座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由第六钻孔探测器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上述矿山钻孔救援多元信息生命侦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面监控装置还包括与上位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对所述数据传输线进行收放线的收放线装置,所述上位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上位监控机进行双向通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接线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设计合理,包括钻孔内探测装置和布设在地面上的地面监控装置,钻孔内探测装置包括六个能由下至上下放至钻孔内的钻孔探测器,六个钻孔探测器均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地面监控装置连接,实际安装布设简便,六个钻孔探测器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相配合工作。

3、所采用的六个钻孔探测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数据处理量大,六个钻孔探测器组成一个搭配简便且功能完备的钻孔探测装置,能满足不同救援条件下的钻孔探测需求,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及搬运简便,采用数据传输线直接进行下放,不受外侧救援场地的限制,使用效果好。

4、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方式灵活且使用效果好,能根据实际需要,将一个钻孔探测器或多个钻孔探测器由先至后分别通过钻孔下放至探测位置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地面监控装置接收到探测结果后,将所接收的探测结果同步传送至上位监控机。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能为矿山钻孔救援提供多元信息,能有效克服传统钻孔救援设备信息沟通不畅及决策困难等诸多弊端,可以快速组建矿山钻孔救灾时的多元信息侦测和应急通信。本实用新型的有线传输距离高达6Km,无线传输距离可达300米,同时接入互联网的查询终端能简便、快速与上位监控机进行对接,使得业内人士能通过互联网及时、直接了解探测结果。并且,采用本实用新型获取的探测结果能同步存储,后期查询简便,具有检测、存储、显示和回放功能,且可侦测井下救护队员无法进入的区域,取得详实有效的资料,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救灾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能为矿山事故进行侦测、事故原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又能为探测钻孔施工状况、井下受灾环境情况等提供可靠信息,同时为矿山井下通信设备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方式灵活、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全面获取钻孔内部信息,实现信息多元化,为矿山钻孔救援提供可靠依据。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钻孔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钻孔探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钻孔探测器; 1-1—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

1-2—第一视频采集模块; 2—第二钻孔探测器;

2-1—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 2-2—第二视频采集模块;

3—第三钻孔探测器; 3-1—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

3-2—第一拾音器; 3-3—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

3-4—第一扬声器; 4—第四钻孔探测器;

4-1—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 4-2—第二拾音器;

4-3—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 4-4—第二扬声器;

5—第五钻孔探测器; 5-1—多参数数据采集器;

5-2—RFID射频天线; 5-3—RFID电子标签;

5-4—RFID读写控制模块; 5-5—数字液晶显示屏;

5-6—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6—第六钻孔探测器;

6-1—网络摄像机; 6-2—电动旋转座;

6-3—驱动电机; 7—地面监控装置;

7-1—上位处理器; 7-2—第二网络传输模块;

7-4—收放线装置; 7-5—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8-1—第一网络传输模块; 8-2—第一传输线接口;

8-3—控制器; 9—上位监控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钻孔内探测装置和布设在地面上的地面监控装置7,所述钻孔内探测装置包括六个能由下至上下放至钻孔内的钻孔探测器,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均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地面监控装置7连接;结合图2-1、图2-2、图3-1、图3-2、图4-1、图4-2、图5-1、图5-2、图6-1、图6-2、图7-1和图7-2,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均包括探测器外壳和布设在探测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8-3、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本安电源,所述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与控制器8-3连接且二者均与本安电源连接;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分别为第一钻孔探测器1、第二钻孔探测器2、第三钻孔探测器3、第四钻孔探测器4、第五钻孔探测器5和第六钻孔探测器6;

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所述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的摄像头竖向朝下,所述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连接的第一视频采集模块1-2,所述第一视频采集模块1-2与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3-1和图3-2所示,所述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所述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的摄像头水平朝外,所述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连接的第二视频采集模块2-2,所述第二视频采集模块2-2与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4-1和图4-2所示,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一拾音器3-2,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的摄像头竖向朝下,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3-3,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和第一拾音器3-2均与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3-3连接,所述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3-3与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5-1和图5-2所示,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侧部装有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和第二拾音器4-2,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的摄像头水平朝外,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4-3,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和第二拾音器4-2均与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4-3连接,所述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4-3与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6-1和图6-2所示,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装有多参数数据采集器5-1,所述多参数数据采集器5-1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均与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7-1和图7-2所示,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6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装有网络摄像机6-1,所述网络摄像机6-1与第六钻孔探测器6的控制器8-3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地面监控装置7包括上位处理器7-1和与上位处理器7-1连接的第二网络传输模块7-2,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均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与第二网络传输模块7-2进行通信。

实际使用时,网络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所述网络摄像机6-1既可以为红外网络摄像机,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网络摄像机,所述网络摄像机6-1中的传统摄像机既可以为红外摄像机,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传统摄像机。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摄像机6-1为红外网络摄像机。所述红外网络摄像机中采用的传统摄像机为红外摄像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还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5-3,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RFID读写控制模块5-4,所述RFID读写控制模块5-4与RFID电子标签5-3进行通信,所述RFID读写控制模块5-4与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RFID读写控制模块5-4能对井下人员随身携带的RFID射频标签内存储的人员身份信息进行读取,并将所读取的人员身份信息同步传送至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其中,所述RFID射频标签为由井下人员随身携带且内部存储有该井下人员身份信息的RFID标签。

所述RFID电子标签5-3内存储有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探测器名称、编号和使用时间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为双绞线。

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部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一传输线接口8-2,所述地面监控装置7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二传输线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第二网络传输模块7-2均为用于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HDSL的网桥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包括对甲烷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甲烷传感器和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一氧化碳传感器。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单元中所包括气体传感器的数量和各气体传感器的类型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装有数字液晶显示屏5-5,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6,所述数字液晶显示屏5-5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6均与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6为RFID射频模块。

同时,所述第五钻孔探测器5还包括与RFID读写控制模块5-4连接的RFID射频天线5-2。

并且,所述RFID读写控制模块5-4通过RFID射频天线5-2与RFID电子标签5-3和RFID射频标签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探测器外壳包括上下部均开口的圆筒状壳体,所述第一传输线接口8-2安装在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上部开口上;所述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安装在第一钻孔探测器1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安装在第三钻孔探测器3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所述多参数数据采集器5-1安装在第五钻孔探测器5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

如图7-1和图7-2所示,所述网络摄像机6-1安装在所述探测器外壳底部,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6中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下部开口上设置有供网络摄像机6-1安装的电动旋转座6-2,所述第六钻孔探测器6的所述探测器外壳内装有对电动旋转座6-2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机6-3,所述电动旋转座6-2与驱动电机6-3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3由第六钻孔探测器6的控制器8-3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面监控装置7还包括与上位处理器7-1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7-5和对所述数据传输线进行收放线的收放线装置7-4,所述上位处理器7-1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7-5与上位监控机9进行双向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放线装置7-4为电动收放线轮,所述电动收放线轮由上位处理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上位处理器7-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7-5为WIFI无线通信模块。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7-5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安装在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下部外侧。并且,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安装在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下部外侧。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和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的安装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4-1和图4-2所示,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还安装有第一扬声器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3-4为喇叭且其安装在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上部外侧;所述第一拾音器3-2为话筒且其安装在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下部外侧,所述第一扬声器3-4位于第一拾音器3-2的正上方。所述第三钻孔探测器3与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音频采集与语音播放功能。

如图5-1和图5-2所示,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探测器外壳上还安装有第二扬声器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扬声器4-4为喇叭且其安装在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上部外侧,所述第二拾音器4-2为话筒且其安装在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所述探测器外壳的下部外侧,所述第二拾音器4-2位于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上方,所述第二扬声器4-4位于第二拾音器4-2上方,且第二扬声器4-4和第二拾音器4-2均位于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的正上方。所述第四钻孔探测器4与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音频采集与语音播放功能。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进行矿山钻孔救援时,先在需进行钻孔救援的位置进行钻孔,再根据实际需要,将一个所述钻孔探测器或多个所述钻孔探测器由先至后分别通过所述钻孔下放至探测位置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所述地面监控装置7接收到探测结果后,将所接收的探测结果同步传送至上位监控机9。

采用第一钻孔探测器1进行探测时,通过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视频信息,并通过第一视频采集模块1-2对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捕捉到的所述视频信息进行采集与压缩后传送至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控制器8-3,再通过第一钻孔探测器1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红外网络摄像机1-1对其所处位置处钻孔内侧下方的视频信息进行捕捉。

采用第二钻孔探测器2进行探测时,通过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视频信息,并通过第二视频采集模块2-2对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捕捉到的所述视频信息进行采集与压缩后传送至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控制器8-3,再通过第二钻孔探测器2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二红外网络摄像机2-1对其所处位置处钻孔侧部的视频信息进行捕捉。

采用第三钻孔探测器3进行探测时,通过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视频信息,同时通过第一拾音器3-2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音频信息,并通过第一音视频采集模块3-3对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捕捉到的所述视频信息和第一拾音器3-2捕捉到的所述音频信息进行采集与压缩后传送至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控制器8-3,再通过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三红外网络摄像机3-1对其所处位置处钻孔内侧下方的视频信息进行捕捉。实际使用时,地上搜救人员也可以通过地面监控装置7向第三钻孔探测器3发送音频信息,第三钻孔探测器3的控制器8-3控制第一扬声器3-4对所接收的音频信息进行同步播放,实现与井下人员进行语音对话、对井下人员进行呼喊与问询等功能。

采用第四钻孔探测器4进行探测时,通过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视频信息,同时通过第二拾音器4-2捕捉(也称摄取)所述钻孔内的音频信息,并通过第二音视频采集模块4-3对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捕捉到的所述视频信息和第二拾音器4-2捕捉到的所述音频信息进行采集与压缩后传送至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控制器8-3,再通过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四红外网络摄像机4-1对其所处位置处钻孔侧部的视频信息进行捕捉。实际使用时,地上搜救人员也可以通过地面监控装置7向第四钻孔探测器4发送音频信息,第四钻孔探测器4的控制器8-3控制第二扬声器4-4对所接收的音频信息进行同步播放,实现与井下人员进行语音对话、对井下人员进行呼喊与问询等功能。

采用第五钻孔探测器5进行探测时,通过多参数数据采集器5-1对所述钻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温度与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对所检测信息进行压缩后传送至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再通过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同时,通过RFID读写控制模块5-4能对处于监控范围内的井下人员随身携带的RFID射频标签内存储的人员身份信息进行读取,并将所读取的人员身份信息同步传送至第五钻孔探测器5的控制器8-3。

采用第六钻孔探测器6进行探测时,通过网络摄像机6-1对所述钻孔内的视频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摄取,同时所述网络摄像机6-1内集成有对所摄取的视频信息进行采集与压缩的第六视频采集模块,并且通过第六钻孔探测器6的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和所述数据传输线同步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

本实施例中,各钻孔探测器采用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进行信息传送之前,对需传送信息进行压缩时均采用H.264压缩方式进行压缩与编码;并且,采用第一网络传输模块8-1将压缩后的数据采用2BIQ调制方式进行调制,2BIQ属于脉冲振幅调制(PAM)方法;再通过所述双绞线以IP包的形式传送至地面监控装置7的第二网络传输模块7-2。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钻孔探测器采用收放线装置且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下放至所述钻孔内,因而能简便、快速对所述钻孔探测器的下放高度进行调整,并能在水平面上对所述钻孔探测器在所述钻孔内的下放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同时通过旋转所述数据传输线能在水平面上对所述钻孔探测器进行旋转,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方式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