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分离气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80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井下油气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了一种多级分离气锚。



背景技术:

有杆抽油是世界石油工业传统的采油方式之一,是目前在采油工程中应用占主导地位的采油方式。但是多数油田在开采时,都是在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生产的,气体以小气泡的形态存在于原油中,如果气体进入泵筒,会降低泵的充满度,造成气锁,影响原油的产量,此外,由于井下液体中含有的砂粒会造成卡泵事故,所以在有杆泵的下方需要安装一个油、气、砂分离的装置。传统的分离装置结构复杂,分离效果不佳,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气锚结构,起到有油、气、砂多级高效分离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气锁和砂卡泵现象,从而影响产出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上接头,套管,排气孔,上排气阀,侧排气通道,气帽,排气通道,中排气阀,中心管A,排气孔B,螺旋叶片,下排气阀,环形气帽,一级挡环,二级挡环,进液孔,封隔器,中心管B,沉沙尾管,锚筒等,所述的上排气阀与气帽相连,气帽与中心管A相连,中心管A与中心管B相连,一级挡环与环形气帽相连,二级挡环与环形气帽相连,锚筒与沉沙尾管相连,下排气阀与环形气帽相连。

此多级分离气锚同时利用了滑脱效应和离心效应,安装方便,有沉沙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油、气、砂的多级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上接头、2.套管、3.排气孔A、4.上排气阀、5.侧排气通道、6.气帽、7.排气通道、8.中排气阀、9.中心管A、10.排气孔B、11.螺旋叶片、12.下排气阀、13.环形气帽、14.一级挡环、15.二级挡环、16.进液孔、17.封隔器、18.中心管B、19.沉沙尾管、20.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级分离气锚,包括上接头(1),套管(2),排气孔A(3),上排气阀(4),侧排气通道(5),气帽(6),排气通道(7),中排气阀(8),中心管A(9),排气孔B(10),螺旋叶片(11),下排气阀(12),环形气帽(13),一级挡环(14),二级挡环(15),进液孔(16),封隔器(17),中心管B(18),沉沙尾管(19),锚筒(20),所述的上排气阀(4)与气帽(6)相连,气帽(6)与中心管A(9)相连,中心管A(9)与中心管B(18)相连,一级挡环(14)与环形气帽(13)相连,二级挡环(15)与环形气帽(13)相连,锚筒(20)与沉沙尾管(19)相连,下排气阀(12)与环形气帽(13)相连。

上接头(1)上端接有杆泵,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油套环空中的油液经进液孔(16)进入气锚,油液依次通过一级挡环(14)和二级挡环(15),通过滑脱效应实现了油、气、砂的多级分离,分离出的砂粒进入沉沙尾管(19),气体通过环形气帽(13)和下排气阀(12)进入排气通道(7),再经过中排气阀(8)最后由排气孔A(3)排出至油套环空。经过分离后的液体通过中心管B(18)进入中心管A(9),进入中心管A(9)的油液因为油、气、砂密度的不同,砂粒直接沉降,气泡沿着螺旋叶片(11)的螺旋内侧流动,密度较大的液体经过排气孔B(10)进入环空,下冲程泵停止吸入时,套管(2)与锚筒(20)的环形孔径中液流速度为零,气泡向上运动,经过气帽(6)、上排气阀(4)和侧排气通道(5)进入排气通道(7),同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气体混合,一起进入油套环空,实现气、液多级分离。

泵下冲程时,不吸入,仅排液,气锚中滞留的气泡在静止状态下上浮至各级气帽中,通过排气通道(7)排到油套环空,此时为分气效率最高的阶段。

本装置使用的所有排气阀均为单向阀,中心管中心管A(9)与中心管B(18)通过螺纹连接,锚筒(20)与沉沙尾管(19)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探讨设计了一种多级分离气锚,能有效分离油、气、砂,提高泵效,有益于增加产液量。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