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15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打捞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下打捞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或桩基工程等领域的钻探或成井施工作业中,井下钻管具折断及水泵、泵管脱落等事故时有发生,而井下事故的处理结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如果不能及时对折断或脱落的设备进行打捞处理,将会造成钻孔或水井的报废,给施工造成少则几万,重则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严重经济损失。采用常规的事故处理方法进行打捞时,不仅耗时多,且成功率较低,需要进行多次打捞,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打捞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打捞器,该打捞器的使用简便快捷,且打捞成功率高,可有效处理井下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所述打捞器本体为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开口端向下,顶部与提升设备相连,打捞器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内弹卡爪,所述内弹卡爪下部固定于打捞器本体内壁,上部向内弯曲,弯曲后的内弹卡爪上部位于打捞器本体内的同一个截平面内,且均匀分布,内弹卡爪上部于所在截平面形成圆形卡口,所述卡口直径小于被打捞物尺寸。

所述打捞器本体侧壁开有至少一组绳索固定孔,每组绳索固定孔位于打捞器本体的同一个截平面内且对应一个套索,所述套索设置于打捞器本体内,且固定于绳索固定孔处,套索的自由端从任一绳索固定孔穿出。

所述套索于绳索固定孔处采用铅丝进行固定。

所述套索为钢丝绳套索。

所述打捞器本体侧壁底部设置有锯齿状的抓爪。

所述内弹卡爪或抓爪均为直接在打捞器本体侧壁上加工成型。

所述打捞器本体采用无缝钢管。

所述打捞器本体顶部与提升设备通过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打捞器,该打捞器的使用简便快捷,且打捞成功率高,能有效处理井下事故。使用时,通过提升设备将本打捞器置于事故井下,将打捞物置于打捞器本体内,由于内弹卡爪形成卡口直径小于被打捞物尺寸,因此,在打捞器下放过程中内弹卡爪可抵于被打捞物的台阶凸台等部位,之后,通过提升设备带动提升打捞器,在提升过程中,被打捞物在重力作用下,其凸台等部位会卡止于卡口处,防止被打捞物脱落,从而有效提升了打捞的成功率,且打捞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下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打捞器本体,2-提升设备,3-内弹卡爪,4-卡口,5-绳索固定孔,6-套索,7-自由端,8-抓爪,9-法兰,10-水泵,11-水泵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井下打捞器,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用于在井下作业发生事故时,对井下事故中折断或脱落的设备进行打捞。

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1,打捞器本体1为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开口端向下,在本实施例中,打捞器本体1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充分利用了施工现场的常规管材,使打捞器设备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打捞器本体1顶部与提升设备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打捞器本体1顶部与提升设备2通过法兰9连接,通过法兰9进行连接,可使打捞器更换时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打捞器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内弹卡爪3,内弹卡爪3下部固定于打捞器本体1内壁,上部向内弯曲,弯曲后的内弹卡爪3上部位于打捞器本体1内的同一个截平面内,且均匀分布,内弹卡爪3上部于所在截平面形成圆形卡口4,卡口4直径小于被打捞物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内弹卡爪3为在打捞器本体1的侧壁上加工出的3个上窄下宽的梯形,并将上端向打捞器本体1内弯曲,其上端形成卡口4的直径尺寸比被打捞物尺寸小5~10mm。

打捞器本体1侧壁开有至少一组绳索固定孔5,每组绳索固定孔5位于打捞器本体1的同一个截平面内且对应一个套索6,在本实施例中,绳索固定孔5为上下两组,且均位于内弹卡爪3的上部。套索6设置于打捞器本体1内,且固定于绳索固定孔5处,套索6的自由端7从任一绳索固定孔5穿出。在本实施例中,套索6为钢丝绳套索,且套索6于绳索固定孔5处采用铅丝进行固定,因为在使用套索6固定提升设备时,铅丝更易断裂,使套索6将被打捞物锁紧,且钢丝绳为施工现场常用工具,取用方便。

打捞器本体1侧壁底部设置有锯齿状的抓爪8,抓爪8既可以向打捞器本体1的内侧弯曲,也可以向打捞器本体1的外侧弯曲,用于抓取带有绳状物的被打捞物。在本实施例中,抓爪8为在打捞器本体1侧壁底部切割的长锯齿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捞器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内弹卡爪3打捞、钢丝绳套索6打捞或锯齿状的抓爪8打捞中的一种,或是选择多种配合使用,用以提高打捞成功率,缩短事故处理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以水泵的打捞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当被打捞的水泵10上具有明显的法兰等凸台处时,可选用内弹卡爪3的方式进行打捞。首先通过提升设备2将打捞器本体1置于事故井下,使打捞器本体1的开口端对准事故水泵10后开始下放,并在内弹卡爪3的卡口4位于水泵10的凸台下时停止下放,此时内弹卡爪3已卡住水泵10。之后,提升设备2开始带动打捞器提升,在提升过程中,水泵10在重力作用下,其凸台部位会卡止于卡口4处,防止水泵10脱落,实现了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提升了打捞的成功率,且打捞速度快。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当被打捞的水泵10上没有明显的法兰等凸台,仅有一些螺纹等不平整表面时,可选用内弹卡爪3与单套索6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打捞。首先通过提升设备2将打捞器本体1置于事故井下,使打捞器本体1的开口端对准事故水泵10后开始下放,使内弹卡爪3的卡口4卡止于水泵10的螺纹处,在确保水泵10的上端穿过套索6之后,用力拉紧套索6在打捞器本体1外面的自由端7,此时固定套索6的铅丝断裂,套索6在拉力作用下开始收缩,直至将水泵10锁紧。之后,提升设备2开始带动打捞器提升,提升过程中,水泵10在内弹卡爪3和套索6共同作用下被固定,随打捞器本体1一起被打捞提升,防止水泵10脱落,实现了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提升了打捞的成功率,且打捞速度快。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当被打捞水泵10上没有可供内弹卡爪3卡取的位置时,可选用双套索6方式进行打捞,使用双套索6方式进行打捞时,需使两个套索6的自由端7位于打捞器本体1外壁的相对方向。首先通过提升设备2将打捞器本体1置于事故井下,使打捞器本体1的开口端对准事故水泵10后开始下放,在确保水泵10的上端穿过两个套索6之后,用力拉紧两个套索6在打捞器本体1外壁相对方向的自由端7,此时固定套索6的铅丝断裂,套索6在拉力作用下开始收缩,直至将水泵10锁紧。之后,提升设备2开始带动打捞器提升,提升过程中,水泵10在双套索6的作用下被固定,随打捞器本体1一起被打捞提升,有效防止了水泵10脱落,实现了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提升了打捞的成功率,且打捞速度快。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当被打捞水泵10上具有水泵电缆11等绳状软连接物时,可选用打捞器底部的抓爪8进行打捞。在打捞前,先将长锯齿状的抓爪8向内弯曲,之后通过提升设备2将打捞器本体1置于事故井下,使打捞器本体1底部的抓爪8与水泵电缆11接触,之后继续向下移动打捞器本体1,使其在与水泵10接触后产生轴向作用力,迫使抓爪8向内弯曲加大,直至抓爪8将水泵电缆11抓牢固定,从而实现抓爪8的向内抓取。在抓爪8抓牢后,提升设备2开始带动打捞器提升,提升过程中,由于水泵电缆11被抓爪8固定,因此水泵10随水泵电缆11一起被打捞提升,有效防止了水泵10脱落,实现了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提升了打捞的成功率,且打捞速度快。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