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3640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矿山井工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矿柱回收指某段矿场开采完毕后对矿山开采所留设的安全矿柱、岩柱进行回收,经济评价结果说明,矿柱回收工程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冶金矿山一般以矿房为生产单元,矿房底部均会布置出矿结构,而堑沟式底部出矿结构约占矿房可采储量的3%~5%。现有技术中回收三角矿柱,通常在矿房正排回采完后,采用手抱钻在三角矿柱下打眼爆破,工人在空区边缘施工,危险性较高;另外,由于手抱钻钻杆长度及施工工艺限制,三角区域顶部矿石回采难度较大;此方法存在技术难度高、矿量损失率高、回收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

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矿房回采前在三角矿柱区域上布置与正排排面垂直的正排中深孔,所述正排中深孔向上扇形排布,孔径φ76mm,孔深2~12m,孔底预留1m保护层;所述正排中深孔平行于凿岩巷中线布置,进路深孔布置于铅垂面内;在矿房回采前一次性施工三角矿柱区域内的炮孔,包括所述正排中深孔和所述进路深孔;正排全部爆破结束后,再进行三角矿柱爆破作业,逐一进路微差爆破所述炮孔,崩落矿石由铲运机回收至溜井。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排中深孔孔底距1.8-2.0m,排间距1.6-1.8m。

进一步的,爆破采用bqf-q100型装药器,并采用连续耦合装药方式,将拌匀的铵油炸药用高压风装入炮孔并压实,起爆药包采用直径32mm乳化药卷与导爆管雷管加工而成;各进路同时起爆,进路内各排依雷管段数依次起爆。

进一步的,装药采用连续耦合装药,装药系数0.68,孔口封堵1-4m。

本发明将进路深孔爆破与正排中深孔爆破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三角矿柱回收困难、资源损失率高的问题,提高了回收率,消除了人工在空区边缘作业的安全隐患,且不新增巷道工程,实现了三角矿柱的安全、经济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正排中深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为进路深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3为正排中深孔与进路深孔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矿房回采前在三角矿柱区域上布置与正排排面垂直的正排中深孔,如图1所示,所述正排中深孔向上扇形排布,孔径φ76mm,孔深2~12m,孔底预留1m保护层;所述正排中深孔平行于凿岩巷中线布置,进路深孔布置于铅垂面内,如图2所示。

在矿房回采前一次性施工三角矿柱区域内的炮孔,包括所述正排中深孔和所述进路深孔,如图3所示,有效确保施工安全和三角区域矿石的完整回采度。

正排全部爆破结束后,再进行三角矿柱爆破作业,逐一进路微差爆破所述炮孔,崩落矿石由铲运机回收至溜井。

为便于施工,同时保证矿柱回收效果,所述正排中深孔孔底距1.8-2.0m,排间距1.6-1.8m。

爆破采用bqf-q100型装药器,并采用连续耦合装药方式,装药系数0.68,孔口封堵1-4m;将拌匀的铵油炸药用高压风装入炮孔并压实,起爆药包采用直径32mm乳化药卷与导爆管雷管加工而成;各进路同时起爆,进路内各排依雷管段数依次起爆。

临沂会宝岭铁矿采用此方法以来,累计回收5.03万吨矿石,为矿山增收700余万元,共产生设备折旧费用135.88万元,材料费30.2万元,人工费用46.15万元,合计费用223.03万元。实际产生效益470余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仅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堑沟式底部结构进路侧三角矿柱回收方法,矿房回采前在三角矿柱区域上布置与正排排面垂直的正排中深孔,所述正排中深孔向上扇形排布,孔径φ76mm,孔深2~12m,孔底预留1m保护层;所述正排中深孔平行于凿岩巷中线布置,进路深孔布置于铅垂面内;在矿房回采前一次性施工三角矿柱区域内的炮孔;正排全部爆破结束后,再进行三角矿柱爆破作业,逐一进路微差爆破所述炮孔,崩落矿石由铲运机回收至溜井。本发明将进路深孔爆破与正排中深孔爆破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三角矿柱回收困难、资源损失率高的问题,消除了人工在空区边缘作业的安全隐患,且不新增巷道工程,实现了三角矿柱的安全、经济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英;徐新海;周涌;彭立正;房涛;历波;张纪堂;李保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沂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9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