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89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属于隧道通风领域。



背景技术:

在隧道中,行驶的车辆会不断排放有害废气和烟尘,当排放的有害废气和烟尘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将对司乘人员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因此隧道内保持良好空气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通风的目的是把隧道内有害气体或污染物降低至允许浓度以下,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是隧道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有的技术中,隧道的通风管道一般采用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或者使用预制的整体管道运送到现场进行拼接。使用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虽然使得通风管道的强度较高,但是施工复杂,工期长;使用预制的整体管道运送到现场进行拼接虽然施工步骤较少,工期较短,但是预制的管道整体强度不如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制造的通风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用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虽然使得通风管道的强度较高,但是施工复杂,工期长;使用预制的整体管道运送到现场进行拼接虽然施工步骤较少,工期较短,但是预制的管道整体强度不如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制造的通风管道”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包括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内层管道套接与外层管道内,内层管道的外壁与外层管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内层管道为混凝土预制圆管,所述外层管道为四棱柱形,外层管道包括4块矩形预制板Ⅰ,4块矩形预制板Ⅰ组成四棱柱形;所述间隙内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层管道的外壁和外层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由于预制的管道整体强度不如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制造的通风管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内层管道外设置外层管道,这样的设置等于在混凝土预制圆管外增加了一层抗冲击层,弥补了由混凝土预制圆管制成的内层管道强度较低的缺陷。

并且将外层管道设置为由4块矩形预制板组合的形式,这样可以将预制板与送到现场后进行拼接,拼接方便,降低了施工周期。并且由于预制板相对于预制管道其单个体积较小,同样的运送车辆运送数量较多,运送方便效率高。

为了固定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支撑组件。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砂层。

在外层管道受到冲击后,砂层能够起到缓冲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之间的压力的作用。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支撑板Ⅰ与内层管道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板Ⅱ与外层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之间设置有支撑直杆Ⅰ和支撑直杆Ⅱ,支撑直杆Ⅰ的一端与支撑直杆Ⅱ铰接,支撑直杆Ⅰ的另一端与支撑板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直杆Ⅱ的一端与支撑直杆Ⅰ铰接,支撑直杆Ⅱ的另一端与支撑板Ⅱ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支撑直杆Ⅰ和支撑直杆Ⅱ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一根弹性金属杆,弹性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直杆Ⅰ的中部和支撑直杆Ⅱ的中部固定连接。

通过弹性金属杆支撑作用,固定外层管道和内层管道的相对位置。

通过弹性金属杆的弹性变形,可以在外层管道发生破裂变形后,吸收外层管道施加向内层管道的压力,防止内层管道进一步破裂。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弹性金属杆为弧形金属杆。

优化的,上述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所述矩形预制板Ⅰ内预设有支撑钢筋。

支撑钢筋起到了增加矩形预制板Ⅰ的强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强度隧道通风管道,包括内层管道1和外层管道2,内层管道1套接与外层管道2内,内层管道1的外壁与外层管道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3;所述内层管道1为混凝土预制圆管,所述外层管道2为四棱柱形,外层管道2包括4块矩形预制板Ⅰ4,4块矩形预制板Ⅰ4组成四棱柱形;所述间隙3内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层管道1的外壁和外层管道2的内壁固定连接。

由于预制的管道整体强度不如预先搭设钢筋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制造的通风管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内层管道1外设置外层管道2,这样的设置等于在混凝土预制圆管外增加了一层抗冲击层,弥补了由混凝土预制圆管制成的内层管道1强度较低的缺陷。

并且将外层管道2设置为由4块矩形预制板组合的形式,这样可以将预制板与送到现场后进行拼接,拼接方便,降低了施工周期。并且由于预制板相对于预制管道其单个体积较小,同样的运送车辆运送数量较多,运送方便效率高。

为了固定内层管道1和外层管道2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支撑组件。

所述间隙3内填充有砂层。在外层管道2受到冲击后,砂层能够起到缓冲内层管道1和外层管道2之间的压力的作用。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Ⅰ5和支撑板Ⅱ6,支撑板Ⅰ5与内层管道1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板Ⅱ6与外层管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Ⅰ5和支撑板Ⅱ6之间设置有支撑直杆Ⅰ7和支撑直杆Ⅱ8,支撑直杆Ⅰ7的一端与支撑直杆Ⅱ8铰接,支撑直杆Ⅰ7的另一端与支撑板Ⅰ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直杆Ⅱ8的一端与支撑直杆Ⅰ7铰接,支撑直杆Ⅱ8的另一端与支撑板Ⅱ6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直杆Ⅰ7和支撑直杆Ⅱ8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一根弹性金属杆9,弹性金属杆9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直杆Ⅰ7的中部和支撑直杆Ⅱ8的中部固定连接。

通过弹性金属杆9支撑作用,固定外层管道2和内层管道1的相对位置。

通过弹性金属杆9的弹性变形,可以在外层管道2发生破裂变形后,吸收外层管道2施加向内层管道1的压力,防止内层管道1进一步破裂。

所述弹性金属杆9为弧形金属杆。所述矩形预制板Ⅰ4内预设有支撑钢筋。

支撑钢筋起到了增加矩形预制板Ⅰ的强度的作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