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664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盾构机械化掘进的隧道掘进机常用于公用事业和交通隧道的施工。隧道掘进机内的刀具经常需要维护。要在软土地层条件下维护刀具,就意味着潜入人员要在增压的情况下进入作业仓。为此,要根据周围条件让泥浆或渣料的水平高度降低,并且用新鲜空气给作业仓增压。但是,在超过3.6巴的工作压力水平时,是不可能进行常规潜入的,无法进行刀具维护。如果隧道掘进机在高压地质环境下工作,那么需要提供系统,让人员进入增压区域进行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可让工人进入增压的区域进行维护工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包括容纳潜入人员的输送容器、将输送容器输送到隧道掘进机的输送车、将输送容器从输送车转移到隧道掘进机的拖车的轨道上的第一升降机、设置在拖车的轨道上的驱动装置以及将输送容器从所述轨道上转移至隧道掘进机的气闸的第二升降机。

所述第一升降机为吊机或剪式升降机。

所述第二升降机为吊机或剪式升降机。所述剪式升降机包括底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气缸和平台,所述第一连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部均与所述平台铰接,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

所述输送容器包括密闭壳体、用于对所述壳体进行增压的增压装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能够将工作人员传送到隧道掘进机的气闸,工作人员可以在增压的条件下进行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的剪式升降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潜入人员梭式输送系统,包括容纳潜入人员的输送容器1、将输送容器1输送到隧道掘进机的输送车2、将输送容器1从输送车2转移到隧道掘进机的拖车的轨道5上的第一升降机3、设置在拖车的轨道5上的驱动装置以及将输送容器1从所述轨道5上转移至隧道掘进机的气闸的第二升降机4。输送时,潜入人员先在梭式容器中增压到必要水平,然后梭式容器中通过输送车2输送到隧道掘进机,第一升降机3将输送容器1传送至隧道掘进机的拖车的轨道5上,通过轨道5上的驱动装置,输送容器1运行至隧道掘进机的气闸区域,并通过第二升降机4将输送容器1传送至气闸,潜入人员就可以进入隧道掘进机前部的增压开挖仓了。通过本系统,处于饱和加压状态的潜入人员可以在隧道掘进机内在3.6巴以上的压力下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该系统可高效、快速地将潜入人员从其工作场所地面的生活仓输送到隧道掘进机内,高效的输送可让输送过程中损失的时间最少,同时也让工作的持续时间最长。

其中,第一升降机3和第二升降机4可以采用吊机,也可以采用剪式升降机。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3和第二升降机4均为剪式升降机6。如图2所示,剪式升降机6包括底座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64、第四连杆65、气缸66和平台67,第一连杆62的其中一端部均与底座61铰接,第二连杆63的其中一端部与底座61滑动连接,具体为,底座61上设置有滑轨,第二连杆6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第一连杆62的中部与第二连杆63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62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杆64的一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65的一端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4的中部与所述第四连杆65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4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65的另一端部均与所述平台67铰接,所述气缸66固定在所述底座61上,所述气缸6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64或第四连杆65连接。气缸66的活塞杆伸出可以将第三连杆64或第四连杆65顶起,平台67不断升高。

其中,输送容器1包括密闭壳体、用于对所述壳体进行增压的增压装置。增压装置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驱动装置可以为齿轮传送机构或其它的传动方式,将输送容器进行传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