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堵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808阅读:1118来源:国知局
丝堵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作业辅助工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丝堵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原油中都含有石蜡,从井下某一深度位置开始,由于油流温度、压力下降,导致油对蜡的溶解能力下降,油中的蜡即呈晶体析出、粘结在井管内壁及抽油杆上,越结越多,至使井管过油空间的截面越来越小,影响油流通过,减少出油量。因此,为了能够正常采油,必须清除井管内的结蜡。

目前,通常是定期(每隔10-15天)采取机械刮蜡的方式进行清蜡,具体是通过从井口清蜡测试闸门下入刮蜡筒来实现。每次完成后,在清蜡测试闸门上端装上丝堵;下次需清蜡时,先拆卸丝堵,再安装防喷管,打开清蜡测试闸门,并下入刮蜡筒进行清蜡。

由于清蜡操作较频繁,加上压力较高(井口压力15-20MPa),清蜡测试闸门经过多次开关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轻微内漏现象,导致清蜡测试闸门与丝堵之间的管段内存在压力。

现有技术中,一种拆卸方式是,直接将丝堵拆卸下来,然而,在该过程中,丝堵在压力作用下极易飞出并击伤现场作业人员,导致丝堵拆卸操作的安全性很差;另一种拆卸方式是,在拆卸丝堵之前,会先通过卸松丝堵与清蜡测试闸门之间的法兰盘上的螺栓来泄压,然而,在卸松法兰盘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高压流体喷出并击伤操作者的事故,丝堵拆卸操作的安全性仍然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堵拆卸装置,能够有效隔离飞出的流体以丝堵,避免飞出的流体以丝堵击伤现场的作业人员,提高丝堵拆卸作业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是提供一种丝堵拆卸装置,包括:隔离外筒,所述隔离外筒能够与法兰盘连接,所述隔离外筒的上端开设有过孔;丝堵套筒,所述丝堵套筒设置在所述隔离外筒中,所述丝堵套筒能够套设在丝堵上,所述丝堵安装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丝堵套筒的上端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隔离外筒密封连接;所述丝堵套筒能够相对于所述隔离外筒转动且轴向移动;扳手,所述扳手固定在所述丝堵套筒的上端,能够带动所述丝堵套筒及丝堵转动。

通过设置隔离外筒、丝堵套筒及扳手,其中,隔离外筒用于与法兰盘连接,丝堵套筒用于套设在在丝堵上,扳手套设在丝堵套筒上,以通过转动扳手带动丝堵套筒以丝堵一起转动,直至将丝堵拆卸下来,在该过程中,隔离外筒与法兰盘之间能够形成隔离腔,有效隔离飞出的流体以丝堵,避免飞出的流体以丝堵击伤现场的作业人员,提高了丝堵拆卸作业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外筒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呈环状;上壁,所述上壁设置在所述侧壁的上端,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上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外筒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以使所述隔离外筒能够与所述法兰盘螺纹连接。

通过将隔离外筒与法兰盘螺纹连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使得隔离外筒与法兰盘之间形成的隔离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且在将丝堵拆卸下来之后,还便于隔离外筒与法兰盘的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丝堵拆卸装置,还包括:盲孔,所述盲孔有两个以上,所述盲孔均匀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盲孔能够与加力杆配合。

由于对隔离外筒的侧壁与法兰盘的凸台的螺纹配合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将隔离外筒与法兰盘拧紧的过程中,直接转动隔离外筒的话,操作有些吃力。因此,通过在在隔离外筒上设置两个以上盲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在盲孔中设置加力杆,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推动加力杆带动隔离外筒转动,从而便于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外筒的侧壁的内侧具有与所述法兰盘连接的连接区域,所述盲孔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区域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丝堵拆卸装置,还包括:溢流孔,所述溢流孔设置在所述隔离外筒的一侧,且所述溢流孔设置在所述盲孔的上方。

通过在所述隔离外筒的一侧设置溢流孔,以使拆卸丝堵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流体能够从此溢流孔泻出,避免隔离外筒形成与法兰盘之间形成的隔离腔内憋压。在具体操作过程,现场的作业人员需要站位隔离外筒未设置溢流孔的一侧进行拆卸作业,以免被从溢流孔溢出的流体击伤。

进一步地,所述丝堵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能够套设在丝堵上;中心杆,所述中心杆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上端;所述中心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隔离外筒密封连接;所述扳手固定在所述中心杆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中心杆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丝堵拆卸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中心杆与所述过孔的孔壁之间。

通过在所述中心杆与所述过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进一步密封隔离外筒与法兰盘形成的密封腔体,避免高压流体从中心杆与隔离外筒的上壁之间的间隙飞出。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本体与所述中心杆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丝堵与法兰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丝堵; 200-法兰盘;

300-隔离外筒; 301-盲孔;

302-溢流孔; 400-丝堵套筒;

401-套筒本体; 402-中心杆;

403-密封圈; 500-扳手。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图1为丝堵与法兰盘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丝堵100拆卸装置,包括:隔离外筒300,隔离外筒300能够与法兰盘200连接;丝堵套筒400,丝堵套筒400设置在隔离外筒300中,丝堵套筒400能够套设在丝堵100上,丝堵100安装在法兰盘200上;扳手500,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的上端,能够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

其中,在通过扳手500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的过程中,丝堵套筒400能够相对于隔离外筒300转动且轴向移动。

具体地,隔离外筒300为圆柱状结构,隔离外筒300具体可以包括:圆环状的侧壁,侧壁的下端能够和法兰盘200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或者过盈配合等。隔离外筒300还可以包括:上壁,上壁设置在侧壁的上方,以封堵侧壁上方的上开口。如此,隔离外筒300套设在法兰盘200上之后,隔离外筒300和法兰盘200能够形成一个隔离腔,在拆卸丝堵100过程中,该隔离腔能够避免丝堵100飞出,从而保护现场的工作人员。

其中,隔离外筒300的侧壁与上壁可以一体设置,以使隔离外筒300具有两个的密封性,进一步保护现场的工作人员。

丝堵套筒400的下端,也就是丝堵套筒400用于套设在丝堵100上的部分,需要与丝堵100上端的外轮廓相适配。丝堵套筒400的上端穿过隔离外筒300的上壁上的过孔,以使丝堵套筒400的上端能够与扳手500配合,从而,作业人员在转动扳手500的过程中,扳手500能够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一起转动,从而将丝堵100拆下。

关于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结构,例如:当丝堵100的上端的外轮廓为四角状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内轮廓也为四角状;此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外轮廓可以与其内轮廓一样,为四角状,以便于作业人员区分该丝堵100拆卸装置适用于哪种丝堵100;当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外轮廓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矩形等。

又例如:当丝堵100的上端的外轮廓为六角状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内轮廓也为六角状;此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外轮廓可以与其内轮廓一样,为六角状,以便于作业人员区分该丝堵100拆卸装置适用于哪种丝堵100;当然,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外轮廓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矩形等。

本实施例中,丝堵100的上端的形状并不限于此,相应地,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内轮廓也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于丝堵套筒400的下端的内轮廓也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带动丝堵100随着扳手500一起转动的功能即可。

关于丝堵套筒400的上端的结构,丝堵套筒400的上端用于与扳手500配合,因此,丝堵套筒400的上端的外轮廓需要与扳手500相适配,以使扳手500能够带动丝堵套筒400一起转动。由于扳手500的一端一般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壁,为了避免在扳手500相对于丝堵套筒400打滑,丝堵套筒400的上端可以为四角状、六角状等。其中,丝堵套筒400的上端并不限于此,只要其横截面为多边形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对于扳手5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常用的扳手500即可,只要能够实现其带动丝堵套筒400一起转动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100拆卸装置,设置有隔离外筒300、丝堵套筒400及扳手500,其中,隔离外筒300用于与法兰盘200连接,丝堵套筒400用于套设在在丝堵100上,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上,以通过转动扳手500带动丝堵套筒400以丝堵100一起转动,直至将丝堵100从法兰盘200上拆卸下来,在该过程中,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之间能够形成隔离腔,有效隔离飞出的流体以丝堵100,避免飞出的流体以丝堵100击伤现场的作业人员,提高了丝堵100拆卸作业的安全性。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为:将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上;丝堵套筒400的下端套设在丝堵100外部;隔离外筒3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外;将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紧密连接;转动扳手500,进而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直至丝堵100卸下。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隔离外筒3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隔离外筒300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相应地,法兰盘200的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隔离外筒300的侧壁上的内螺纹与法兰盘200的凸台上的外螺纹相适配。

其中,法兰盘200为台阶式结构,法兰盘200上端的上凸台的外径小于其下端的下凸台的外径,隔离外筒300的侧壁可以与法兰盘200的上凸台配合,也可以与法兰盘200的下凸台配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之间能够形成隔离丝堵100及流体的隔离腔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隔离外筒300的侧壁与法兰盘200的凸台螺纹连接,能够更好地保证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形成的隔离腔的密闭性,确保在拆卸丝堵100的过程中,能够将丝堵100、流体与现场的作业人员隔开。

并且,在丝堵100拆卸下来之后,还便于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的脱离的操作,有助于简化丝堵100拆卸作业的操作过程,提高丝堵100拆卸作业的效率。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为:将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上;丝堵套筒400的下端套设在丝堵100外部;隔离外筒3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外;将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螺纹连接;转动扳手500,进而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直至丝堵100卸下。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隔离外筒3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并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隔离外筒300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盲孔301,盲孔301用于与加力杆配合。

其中,盲孔301是指未穿透隔离外筒300的侧壁的孔。

由于对隔离外筒300的侧壁与法兰盘200的凸台的螺纹配合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将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拧紧的过程中,直接转动隔离外筒300的话,操作有些吃力。

因此,在隔离外筒300上设置两个以上盲孔301,在盲孔301中设置加力杆,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推动加力杆带动隔离外筒300转动,从而便于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其中,各盲孔301可以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例如盲孔301的数量可以为4个,相邻的两个盲孔301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然,盲孔30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隔离外筒300的侧壁的内侧具有与法兰盘200连接的连接区域,盲孔301的至少部分与连接区域相对设置,以进一步便于现场的作业人员的操作。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为:将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上;丝堵套筒400的下端套设在丝堵100外部;隔离外筒3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外;隔离外筒300上的盲孔301中插入加力杠;操作加力杆使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紧密连接;转动扳手500,进而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直至丝堵100卸下。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隔离外筒3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为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并继续参照图1-3,隔离外筒300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孔302,该溢流孔302为通孔,且设置在盲孔301的上方,以使拆卸丝堵100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流体能够从此溢流孔302泻出,避免隔离外筒300形成与法兰盘200之间形成的隔离腔内憋压。

其中,溢流孔302可以为圆孔,或者长孔,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溢流孔302还可以为方形孔等。

可以理解的是:溢流孔302的位置相对靠上设置,以缓解从溢流孔302泄出的流体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溢流孔302可以只设置有一个,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本实施例对于溢流孔302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溢流孔302有两个以上时,溢流孔302位于隔离外筒300的同一侧,以使得现场的作业人员能够位于隔离外筒300未设置有溢流孔302的一侧进行拆卸丝堵100的操作。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为:将扳手5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上;丝堵套筒400的下端套设在丝堵100外部;隔离外筒300套设在丝堵套筒400外;隔离外筒300上的盲孔301中插入加力杠;作业人员位于溢流孔的对侧,确保溢流孔覆盖区域无其它人员;操作加力杆使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紧密连接;转动扳手500,进而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直至丝堵100卸下。

实施例五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丝堵套筒4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4,进一步地,丝堵套筒400包括:套筒本体401,套筒本体401能够套设在丝堵100上;中心杆402,中心杆402设置在套筒本体401上端,扳手500设置在中心杆402上。

其中,套筒本体401位于丝堵套筒400的下端;套筒本体401的内轮廓需要与丝堵100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使套筒本体401能够带动丝堵100一起转动。

例如:当丝堵100的上端的外轮廓为四角状时,套筒本体401的内轮廓也为四角状;此时,套筒本体401的外轮廓可以与其内轮廓一样,为四角状,以便于作业人员区分该丝堵100拆卸装置适用于哪种丝堵100;当然,套筒本体401的外轮廓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矩形等。

又例如:当丝堵100的上端的外轮廓为六角状时,套筒本体401的内轮廓也为六角状;此时,套筒本体401的外轮廓可以与其内轮廓一样,为六角状,以便于作业人员区分该丝堵100拆卸装置适用于哪种丝堵100;当然,套筒本体401的外轮廓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矩形等。

本实施例中,丝堵100的上端的形状并不限于此,相应地,套筒本体401的内轮廓也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于套筒本体401的内轮廓也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带动丝堵100随着扳手500一起转动的功能即可。

关于中心杆402的结构,中心杆402可以包括上部及下部,中心杆402的下部用于与套筒本体401固定连接,中心杆402的上部穿过隔离套筒300的上壁上的过孔与扳手500配合。其中,中心杆402的上部的外轮廓需要与扳手500相适配,以使扳手500能够带动丝堵套筒400一起转动。

由于扳手500的一端一般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壁,为了避免在扳手500相对于丝中心杆402打滑,中心杆402的上部可以为四角状、六角状等。当然,中心杆402的上部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其横截面为多边形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对于扳手5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采用常用的扳手500,只要能够实现其带动丝堵套筒400一起转动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套筒本体401与中心杆402可以一体设置。

可选地,为了便于丝堵套筒400的加工,将套筒本体401与中心杆402焊接固定。

可选地,在中心杆402与过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03,以进一步密封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形成的密封腔体,避免高压流体从中心杆402与隔离外筒300的上壁之间的间隙飞出。

可选地,扳手500可拆卸地固定在中心杆402的上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丝堵拆卸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为:将扳手500套设在中心杆402上;套筒本体401套设在丝堵100外部;隔离外筒300套设在中心杆402外部;隔离外筒300上的盲孔301中插入加力杠;作业人员位于溢流孔的对侧,确保溢流孔覆盖区域无其它人员;操作加力杆使隔离外筒300与法兰盘200紧密连接;转动扳手500,进而带动丝堵套筒400及丝堵100转动,直至丝堵100卸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