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16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



背景技术: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防水的处理至关重要,复合衬砌防水技术在现有隧道防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施工过程需要在隧道断面上铺设防水板等防水材料。但是,国内防水板的铺设多采用传统的脚手架人工棍棒托的方法,此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铺设质量差等缺陷,制约着防水板的铺设效率、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施工人员不愿意使用,随着国内隧道施工标准的提高,机械化施工成为了趋势,然而现有的防水板铺挂台车多数采用简易焊接台架并搭配人工进行铺设,台架最高处距支面距离较高,导致操作平台的爬升运行距离很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链轮传动,且爬升可靠的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

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包括门架主体,门架主体上焊接有沿隧道内轮廓线布置的两道内圈拱形架,所述拱形架沿隧道跨长方向并列平行放置,拱形架为截面呈“H”型的钢材弯曲形成的拱形,拱形架上均布设有与其相互配合并沿其运行的环形力带行走装置,所述环形力带行走装置包括爬升座、链条,所述链条为单根且铺设在拱形架的翼缘与腹板交接处,链条整体呈拱形并与拱形架形状相匹配;所述爬升座安装在拱形架的外侧上方,爬升座呈两端开口的框型,爬升座的两侧内壁分别纵向布设有一组稳固轮,所述稳固轮与爬升座内壁平行,单侧的一组稳固轮位于爬升座内侧壁的中心线处,爬升座一侧上部的稳固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与链条咬合;爬升座两侧内壁上下部位分别并排开设有两个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开槽方向与爬升座纵向方向一致,圆弧槽内均布设有卡轮,卡轮与拱形架的翼缘接触,并排布设的两个卡轮为一组,所述一组卡轮的中心间距为拱形架的两条翼缘的跨距。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架两翼缘外端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爬升座两内侧壁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稳固轮、卡轮分别通过插设在自身中心处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爬升座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径大于第二转轴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链轮的齿顶圆直径小于所述稳固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 所述链轮与其固定连接的稳固轮通过第一转轴穿过爬升座侧壁和爬升座外侧的连接法兰,并与连接法兰外侧的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与具有减速和制动器的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槽的内径和宽度均大于卡轮的外径和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爬升座实现了沿隧道内圈任意位置爬升的功能,替代以往传统的脚手架人工棍棒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并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爬升座与拱形架通过链轮、链条传动,传动可靠、效率高;爬升座中链轮与稳固轮扣合在拱形架上,同时卡轮与拱形架的翼缘端面卡接,有效保证了爬升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图1中P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图3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中爬升座的内部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中拱形架和链条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为隧道内轮廓线,2为拱形架,3为爬升座,4为稳固轮,5为链轮,6为链条,7为万向联轴器,8为连接法兰,9为卡轮,10为第一转轴,11为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具有环形力带行走装置的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包括门架主体,门架主体上焊接有沿隧道内轮廓线1布置的两道内圈拱形架2,所述拱形架2沿隧道跨长方向并列平行放置,拱形架2为截面呈“H”型的钢材弯曲形成的拱形,拱形架2上均布设有与其相互配合并沿其运行的环形力带行走装置,所述环形力带行走装置包括爬升座3、链条6,所述链条6为单根且铺设在拱形架2的翼缘与腹板交接处,链条6整体呈拱形并与拱形架2形状相匹配;所述爬升座3安装在拱形架2的外侧上方,爬升座3呈两端开口的框型,爬升座3的两侧内壁分别纵向布设有一组稳固轮4,所述稳固轮4与爬升座3内壁平行,单侧的一组稳固轮4位于爬升座3内侧壁的中心线处,爬升座3一侧上部的稳固轮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链轮5,所述链轮5与链条6咬合;爬升座3两侧内壁上下部位分别并排开设有两个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开槽方向与爬升座3纵向方向一致,圆弧槽内均布设有卡轮9,卡轮9与拱形架2的翼缘接触,并排布设的两个卡轮9为一组,所述一组卡轮9的中心间距为拱形架2的两条翼缘的跨距;拱形架2两翼缘外端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爬升座3两内侧壁的间距,稳固轮4、卡轮9分别通过插设在自身中心处的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与爬升座3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的外径大于第二转轴11的外径;链轮5的齿顶圆直径小于所述稳固轮4的直径,链轮5与其固定连接的稳固轮4通过第一转轴10穿过爬升座3侧壁和爬升座3外侧的连接法兰8,并与连接法兰8外侧的万向联轴器7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7与具有减速和制动器的电机连接;圆弧槽的内径和宽度均大于卡轮9的外径和宽度。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拱形架2沿隧道跨长方向并列设置,爬升座3扣合在拱形架2上,并在拱形架2的翼缘处铺设链条6,在两个爬升座3上共设有四组稳固轮4和八组卡轮9、一组链轮5:一方面,稳固轮4上的链轮5与链条6咬合,稳固轮4与拱形架2的侧壁接触;另一方面,卡轮9与拱形架2的侧棱端面卡接,保证了爬升座3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当施工人员需要爬升时,通过具有减速和制动器的电机带动链轮5转动,通过链轮5与链条6的啮合传动从而实现爬升座3的上升;同时,带有制动器的电机具有制动作用,从而保证爬升座3能可靠的停留在拱形架2的任意位置,满足了施工需求。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