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4144发布日期:2018-08-01 00:4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属于油气井管柱防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是一种在油气田采出气中都很常见的气体,近年来二氧化碳作为注入气运用也相当的广泛。当原油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时,这些二氧化碳可以使原油的体积膨胀,粘度进而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增加地层能量,溶于水后形成碳酸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这对低渗储层的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腐蚀气体的广泛存在与运用,从而在注气过程中会产生油井管的管柱腐蚀问题。因此提出本发明来解决工程实际中气驱井注入管柱出现的腐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油气井交替注气和水油井管的腐蚀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在注水前和气前注入处理剂,在管柱内形成段塞,从而起到除气和水、杀菌除氧以及在管壁上形成防护膜的效果,最终达到预防管柱腐蚀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注水前防腐和注气前防腐两种工艺流程,分别在管柱内形成段塞;

所述注水前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先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对管内的气体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a,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进行预膜,形成管柱中的段塞最后再连续注水;

所述注气前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加入吸水剂对管内的水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进行预膜,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b,最后再连续注气;

1)施工时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a)计算:

t1=0.785×ρ1×k1×α1×d2×h×10-6(a)

式中,t1为所需腐蚀气体吸收剂的注入量,kg;k1腐蚀气体吸收剂对腐蚀气体的吸收系数;d为管柱的内径,mm;α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的耗损系数,取3.5~4;h为管柱下入的深度,m;ρ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的密度,kg/m3

2)施工时注入吸水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b)计算:

t2=0.785×ρ2×k2×α2×[(d)2-(d-2σ1)2]×h×10-6(b)

式中,t2为所需吸水剂的注入量,kg;k2为吸水剂对水的吸收系数;α2为吸水剂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的内径,mm;σ1为管柱的管壁上水膜的厚度,mm;h为管柱下入深度,m;ρ2为吸水剂的密度,kg/m3

3)施工时注入杀菌除氧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c)计算:

t3=0.785×ρ3×k3×α3×d2×h×10-6(c)

式中,t3为所需杀菌除氧剂的注入量,kg;k3为杀菌除氧剂的处理系数;α3为杀菌除氧剂的耗损系数,取2.5~3;d为管柱的内径,mm;h为管柱下入深度,m;ρ3为吸水剂的密度,kg/m3;4)施工时注入油溶性缓蚀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d)计算:

t4=0.785×ρ4×a4×[(d)2-(d-2σ2)2]×h×10-6(d)

式中,t4为所需油溶性缓蚀剂的注入量,kg;α4为油溶性缓蚀剂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的内径,mm;σ2为油溶性缓蚀剂在管柱的内壁形成膜的厚度,mm;h为管柱下入深度,m;ρ4为油溶性缓蚀剂的密度,kg/m3

所述腐蚀气体吸收剂为60%~80%的aee(羟乙基乙二胺)和20%~40%的mdea(n-甲基二乙醇胺);

所述的吸水剂为100%三甘醇;

所述杀菌除氧剂为2%~4%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6%的异抗坏血酸和90%~95%的乙醇;

所述的油溶性缓蚀剂由油溶性咪唑啉和生物柴油组成,其中油溶性咪唑啉的质量百分比为0.3%~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工艺,阻断了水和气的直接接触,规避了注气时腐蚀气体和水因直接接触而的产生的管柱腐蚀,杀菌除氧剂避免了细菌和氧对管柱的腐蚀,油溶性缓蚀剂在管柱上形成一层薄膜,该薄膜进一步阻断了腐蚀气体对管柱产生的腐蚀。该工艺将多种不同处理剂通过段塞形式注入管柱,达到一塞多用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工艺可行性,值得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水前注入的段塞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注气前注入的段塞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油溶性缓蚀剂2-杀菌除氧剂3-腐蚀气体吸收剂4-除水剂5-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注水前防腐和注气前防腐两种工艺流程,分别在管柱(5)内形成段塞;

注水时:先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3)对管内的气体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2)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进行预膜,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a,最后再连续注水;

注气时:先加入吸水剂(6)对管内的水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2)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进行预膜,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b,最后再连续注气;

1)施工时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a)计算:

t1=0.785×ρ1×k1×α1×d2×h×10-6(a)

式中,t1为所需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注入量,kg;k1腐蚀气体吸收剂(3)对腐蚀气体的吸收系数;d为管柱(5)的内径,mm;α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耗损系数,取3.5~4;h为管柱(5)下入的深度,m;ρ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密度,kg/m3

2)施工时注入吸水剂(4)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b)计算:

t2=0.785×ρ2×k2×a2×[(d)2-(d-2σ1)2]×h×10-6(b)

式中,t2为所需吸水剂(4)的注入量,kg;k2为吸水剂(4)对水的吸收系数;α2为吸水剂(4)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5)的内径,mm;σ1为管柱(5)的管壁上水膜的厚度,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2为吸水剂(4)的密度,kg/m3

3)施工时注入杀菌除氧剂(2)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c)计算:

t3=0.785×ρ3×k3×α3×d2×h×10-6(c)

式中,t3为所需杀菌除氧剂(2)的注入量,kg;k3为杀菌除氧剂(2)的处理系数;α3为杀菌除氧剂(2)的耗损系数,取2.5~3;d为管柱(5)的内径,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3为吸水剂(4)的密度,kg/m3

4)施工时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d)计算:

t4=0.785×ρ4×α4×[(d)2-(d-2σ2)2]×h×10-6(d)

式中,t4为所需油溶性缓蚀剂(1)的注入量,kg;α4为油溶性缓蚀剂(1)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5)的内径,mm;σ2为油溶性缓蚀剂(1)在管柱(5)的内壁形成膜的厚度,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4为油溶性缓蚀剂(1)的密度,kg/m3

所述腐蚀气体吸收剂(3)为60%~80%的aee(羟乙基乙二胺)和20%~40%的mdea(n-甲基二乙醇胺);

所述的吸水剂(6)为100%三甘醇;

所述杀菌除氧剂(2)为2%~4%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6%的异抗坏血酸和90%~95%的乙醇;

所述的油溶性缓蚀剂(1)为0.3%~0.5%中油溶性咪唑啉和生物柴油。

实施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1.注水时,配好注入管柱的溶液,然后利用现场泵车依次将腐蚀气体吸收剂、杀菌除氧剂、缓蚀剂泵入管柱内,进而在管柱内形成图1所示的段塞结构;

2.待注入流体流出管柱后即可进行注水;

3.注气时,配好注入管柱的溶液,然后利用现场泵车依次将吸水剂、杀菌除氧剂、油溶性缓蚀剂泵入管柱内,进而在管柱内会形成图2所示的段塞结构;

4.待流体流出管柱后即可进行注气;

5.注气、注水交替时按照上述过程循环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