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9738发布日期:2019-10-09 06:4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稠油井筒降粘工艺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



背景技术:

稠油井由于产出液粘度高,在井筒举升上提过程中温度下降导致粘度进一步增加,造成举升困难泵效低,甚至会导致油井躺井。因此,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井筒油管和套管的环形空间内掺加稀油、水、降粘剂以及活性水等一种或多种来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其流动性,掺入降粘剂到达油套环空之后会进一步的渗透到生产管柱末端的尾管并和产出液混合,起到从源头长距离作用的效果,最终实现降粘辅助举升的目的。与加热降粘举升工艺相比,掺液降粘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一是光油管的井筒在使用油套环空掺液降粘工艺后,额外注入的液柱所形成的水头会增加井底压力,特别是部分低油压油井其地层由于长期受到液流冲刷地层疏松,岩石骨架脆弱,很容易压漏地层,造成地层漏失,影响油井供液能力,此外掺加的液体由于是从上部直接流到环空液面上,仅仅是与最上部地层产出液接触,且由于两种液体的表面性质不尽相同,可能存在液面张力作用导致降粘剂扩散不开、混合不充分,无法从源头与地层产出液进行充分混合,降粘效果差。另一个是当油井洗井时,一部分地层压力低于油管液柱压力的油井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地层漏失,洗井液会在液柱压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倒灌入地层造成污染,外来液体进入地层会引起地层敏感性反应,导致地层堵塞,严重的会因洗井液导致油井“水锁”,造成油井不出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掺液降粘举升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实现掺液时药剂有效扩散到井底使其与产出液充分混合,同时又能实现洗井时防止洗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接头、上壳体、扩散管、混合管、吸入管、喷嘴、上阀体、上阀球、上球座、过滤网、过流板、上接箍、中壳体、下阀体、下阀球、下球座、弹簧、下接箍、下壳体、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为圆柱体,自上而下上接头、上壳体、上接箍、中壳体、下接箍、下壳体、下接头依次螺纹连接,上壳体的中部设有过流板,过流板的上部依次设有过滤网、上球座、上阀体,上球座与上阀体内腔设有上阀球,上阀体的顶部设有喷嘴,喷嘴喷出的液体经吸入管至混合管到扩散管;在中壳体的中部设有下阀体,下阀体垂向均布设有4-8个下过流孔;在下阀体的中部横向设有盲孔,盲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弹簧、下阀球,下阀球座在阀体右侧的下球座上,下球座中心孔与进水孔同心。

上述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中的扩散管为喇叭口。

上述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中的混合管为圆管形,公称通径与扩散管小端直径相同,并与混合管下端焊接为一体。

上述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中的吸入管为“腰鼓”形,端头直径与混合管的直径相同,并与混合管上端焊接为一体。

上述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中的过流板为圆板形,中心设有圆形和两个弧形圆头上过流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具有掺液降粘和定压洗井两种功能,能够起到降粘助流、提高降粘效果,实现产出液高效举升;在油井洗井时不会污染油藏,不影响测试动液面,能够准确提供油井动态资料,便于油井动态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过流板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上壳体,3.扩散管,4.混合管,5.吸入管,6.喷嘴,7.上阀体,8.上阀球,9.上球座,10.过滤网,11.过流板,12.上接箍,13.中壳体,14.下阀体,15.下阀球,16.下球座,17.弹簧,18.下接箍,19.下壳体,20.下接头,SG.上过流孔,XG.下过流孔,J.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为圆筒形结构,其最上部为上接头1,通过丝扣连接上壳体2,上壳体2通过上接箍12连接中壳体13,中壳体13通过下接箍18连接下壳体19,下壳体19的尾部连接有下接头20,以上均为螺纹丝扣连接;上壳体2的内部设有过流板11,以过流板11为基础依次向上一体设置有过滤网10、上球座9、上阀体7,上球座9与上阀体7之间的内腔设置上阀球8,上阀体7的顶端设有喷嘴6,喷嘴6连通吸入管5,吸入管5连通混合管4,混合管4连通扩散管3,所述的扩散管3、混合管4、吸入管5、喷嘴6、上阀体7、上球座9为一体结构;所述的中壳体13的内部设有下阀体14,下阀体14垂向均布设有4-8个下过流孔XG;在下阀体14的中部横向设有盲孔,盲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弹簧17以及与之配合的下阀球15,下阀球15座在阀体14右侧的下球座16上,下球座16的中心孔与进水孔J同心。

所述扩散管3为喇叭口形状。

所述混合管4为圆管形,公称通径与扩散管3收紧端直径相同,并与混合管4下端焊接为一体。

所述吸入管5为“腰鼓”形,端头直径与混合管4的直径相同,并与混合管4上端焊接为一体。

所述过流板11为圆板形,中心设有圆形以及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圆头上过流孔SG。

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使用时,通过上接头1连接在抽油泵下部,需要注意的是,下接头20的下部与封隔器连接。按照液体流动方向,整个过程如下:地层产出液自井底进入到下壳体19,在通过下阀体14上的下过流孔XG后进入到中壳体13,而后通过过流板11进入到上阀体7并与从过滤网10进入的降粘药剂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在地层压差的作用下继续上行并顶开上球座9上的上阀球8,而后混合液依次通过喷嘴6、吸入管5、混合管4和扩散管3并进入到抽油泵,最终混合液被抽油泵举升到地面。

一种稠油采油井掺洗助流防污染装置,具有掺液降粘和定压洗井两个功能:

(1)在掺液降粘时,药剂自地面注入油套环形空间,并在封隔器上方储存,当药剂液面到达过滤网10的位置时,地层产液在喷嘴处形成射流,产生负压,药剂通过过滤网10被吸入并与地层产液混合进入到上阀体7的空腔内并与从过流板11流入的地层产出液混合,通过上阀球8更加充分的混合,混合液通过喷嘴6进入到吸入管5而后进入到混合管4,由于混合管4为平直管,此时的混合液为层流,而且缩径也加大了混合液的流速,当混合液进入到扩散管3后突然扩径,混合液流速急剧下降形成紊流,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合效果,充分混合的液体进入到抽油泵内被举升到地面。

(2)在定压洗井时,地面洗井液从油套环形空间注入,在遇到封隔器的封堵后,压力集中到进水口J,由于洗井液为高压且进水口J口径比过滤筛网10口径大,因此水压推动下球座16上的下阀球15,下阀球15将压缩弹簧17,洗井液随之通过下阀体14上的下过流孔XG进入到井筒中,而后洗井液沿井筒上行经过中壳体13、过流板11等,进入到泵筒中,而后被抽油泵举升到地面。停洗后,油套环形空间压力减小,下阀球15在弹簧17作用下恢复原位,油井以原管柱生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