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2470发布日期:2020-01-21 21:5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层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针对各地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三下”压煤比重增加、村庄搬迁越来越难的现实情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着力转变煤炭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应用煤矿充填开采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三下”压煤问题,攻关采煤难题,重点调研膏体充填液压支架技术特点和膏体充填工艺。而目前的膏体充填液压支架在膏体充填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浆的现象,致使液压支架在工作时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解决了在膏体填充的过程中,浆液渗漏造成液压支架工作受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支架本体,所述的液压支架本体包括顶梁,前梁,尾梁,立柱、底座和四连杆结构,还包括三级隔离板,三级隔离板包括上隔离基座、上隔离活动架、中隔离基座、下隔离基座、以及上隔离千斤顶和下隔离千斤顶;尾梁与顶梁的后部相铰接;尾梁与上隔离活动架相连接,上隔离基座与上隔离活动架相铰接;上隔离基座与下方的中隔离基座通过上隔离千斤顶相铰接,形成上隔离部分;下隔离基座通过下隔离千斤顶与底座相连接,形成下隔离部分。上隔离部分与下隔离部分共同作用组成支架隔离部分。

进一步的,顶梁上连接有前方隔离连接杆,上隔离基座与所述前方隔离连接杆相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铰接的上隔离抬升千斤顶和下隔离伸缩千斤顶,上隔离抬升千斤顶另一端与顶梁相铰接,下隔离伸缩千斤顶的另一端与上隔离基座相铰接。

进一步的,上隔离活动架与尾梁之间设置有隔离柔性密封条。

进一步的,下隔离基座下部设置有隔离柔性密封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柔性密封条是由人造纤维绳组成的连续柔性条,所述的连续柔性条覆盖了尾梁或下隔离基座的工作面全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隔离基座设置有注浆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的液压支架,采用带伸缩的隔离板基座、下隔离基座和半宽尾梁的四连杆支撑式结构的液压支架。

1、该支架具有对待充填区全过程有效支护功能,待充填区不需要临时点柱支护。

2、顶底均设计高强度人造纤维绳捆扎成的工作面全长度连续柔性条隔离,防止隔离板与顶板和底板缝隙漏浆,柔性条重复使用,隔离辅助工作量少。

3、尾梁宽度基本是支架宽度的一半,既保证了待充填区顶板全过程具有较大的支护强度,又保证待充填区基本无人为欠接顶量。

4、隔离板为双级向下伸缩式及下隔离组成,通过连杆与抬升千斤顶与顶梁连接,利用抬升千斤顶升降隔离板,为顶板隔离创造空间条件,不需要降架隔离;这样使整个隔离后方形成一个密封空间,不需要降架隔离,隔离板伸缩缝口朝下,即使出现个别漏浆,浆液也进不了隔离板伸缩腔,隔离机构动作不受膏体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视图。

图3为图1的f向视图。

其中,1为护帮,2为小四连杆机构,3为伸缩梁,4为前梁,6为顶梁,8为立柱,9为上连杆,12为前连杆,15为后连杆,16为底座,21为上隔离抬升千斤顶,23为尾梁千斤顶,25为尾梁,26为隔离连接杆,30为下隔离伸缩千斤顶,33为上隔离活动架,35为上隔离千斤顶,36为上隔离基座,37为中隔离基座,39为下隔离基座,41为下隔离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所示,是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支架本体,所述的液压支架本体包括顶梁6,前梁4,尾梁25,立柱8、底座16和四连杆结构,具体为顶梁6与前梁4相铰接,前梁4铰接伸缩梁3,用于防止工作面片帮的护帮1通过铰接伸缩梁3,靠小四连杆机构2等组成实现护帮。顶梁6与尾梁25相铰接,共同支撑顶板。顶梁6与上连杆9相铰接,前连杆12和后连杆15分别与上方的上连杆9相铰接,同时,前连杆12和后连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下方的底座16相铰接,形成对液压支架起稳定作用的四连杆机构。前、后两根立柱8上端与顶梁6相铰接,立柱8下端与底座16相铰接,用以实现液压支架的升降和支撑。

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支架本体还包括三级隔离板,三级隔离板包括上隔离基座36、上隔离活动架33、中隔离基座37、下隔离基座39、以及上隔离千斤顶35和下隔离千斤顶41;尾梁25与顶梁6的后部相铰接;顶梁6上连接有前方隔离连接杆26,上隔离基座36与前方隔离连接杆26相铰接。尾梁25与上隔离活动架33相连接,上隔离基座36与上隔离活动架33相铰接;上隔离基座36与下方的中隔离基座37通过上隔离千斤顶35相铰接,形成上隔离部分;下隔离基座39通过下隔离千斤顶41与底座16相连接,形成下隔离部分。上隔离部分与下隔离部分共同作用组成支架隔离部分。还包括相铰接的上隔离抬升千斤顶21和下隔离伸缩千斤顶30,上隔离抬升千斤顶21另一端与顶梁6相铰接,下隔离伸缩千斤顶30的另一端与上隔离基座36相铰接。上隔离活动架33与尾梁25之间以及下隔离基座39下部设置有用于隔离密封的人造纤维绳组成的连续柔性条。连续柔性条覆盖了尾梁25或下隔离基座39的工作面全长度。

具体的工作过程为:由上隔离基座36、中隔离基座37和下隔离基座39通过千斤及销轴连接件共同组成一种三级隔离板。上隔离基座36与上隔离活动架33、隔离连接杆26相连接,通过上隔离抬升千斤顶21伸出行程,共同作用使上隔离活动架33接顶,采用隔离柔性条密封,形成顶板上方的密封。上隔离基座36与中隔离基座37通过上隔离千斤顶35相铰接;下隔离基座39与底座16通过下隔离千斤顶41相铰接;在其后面通过挂设隔离布密封整个隔离部分。通过下隔离千斤顶41向下作用,使下隔离基座39接地,在下隔离基座39下方隔离柔性条密封,形成底板下方的密封。这样使整个隔离后方形成一个密封空间,不需要降架隔离,利用上隔离千斤顶35升降隔离板基座,为顶板隔离创造空间条件,通过上隔离基座36的注浆孔进行膏体充填,解决煤矿“三下”压煤难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