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托砂器的封隔器井下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5134发布日期:2020-04-03 14:4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托砂器的封隔器井下管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的井下管柱,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托砂器的封隔器井下管柱。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施工过程中,井下底层产液中通常混合有大量的压裂砂等杂质,而压裂砂等杂质容易沉积在封隔器顶端,长期堆积在封隔器顶端极易造成封隔器解封困难或解封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托砂器以托住压裂砂等杂质的单管射流泵井下管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托砂器的封隔器井下管柱,它包括油管、泵筒和封隔器,所述泵筒和封隔器自上而下设置在油管之上,所述油管上还设置有托砂器,托砂器位于所述泵筒和封隔器之间,所述托砂器包括托砂皮碗和设置在托砂皮碗下方的皮碗托。

进一步地,所述托砂器上还设置有中心管,所述托砂皮碗和所述皮碗托均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外表面;所述中心管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螺母和限位筒,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中心管上端,所述限位筒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皮碗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接头和接箍,所述上接头和所述接箍均螺纹连接于所述油管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管上还设有丝堵和筛管,所述丝堵设置在所述油管底部,所述筛管设置在所述丝堵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井下管柱还包括管套,所述管套设置在所述井下管柱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位于封隔器上方的油管上设置有托砂器,托砂器的皮碗结构可托住压裂砂等杂质,防止地层产液含砂沉积在封隔器顶端,造成封隔器解封困难或失败,减少井下管柱的故障发生率,提高了井下管柱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砂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2-泵筒,3-管套,4-托砂器,5-封隔器,41-上接头,42-调节螺母,43-限位筒,44-中心管,45-托砂皮碗,46-皮碗托,47-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托砂器的封隔器井下管柱,它包括油管1、泵筒2和封隔器5,所述泵筒2和封隔器5自上而下设置在油管1之上,所述油管1上还设置有托砂器4,所述托砂器4位于上所述泵筒2和所述封隔器5之间,所述托砂器4内部设置有中心管44,中心管4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接头41和接箍47,所述上接头41与泵筒2尾部相连,所述接箍47下端与油管1相连通,所述在中心管44外表面设置有托砂皮碗45和皮碗托46,皮碗托46位于所述托砂皮碗45下方,且皮碗托46与所述托砂皮碗45的下部相连,皮碗托46紧贴在中心管44外表面,其目的在于为托砂皮碗45提供支撑,防止托砂皮碗45在中心管44上轴向滑动;所述中心管44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螺母42和限位筒43,所述限位筒43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母42和所述皮碗托46之间,其目的在于限制托砂皮碗45的轴向窜动;所述调节螺母42位于所述中心管41上端,其目的在于紧固限位筒43,使得限位筒43紧贴在皮碗托46之上,进而调节托砂皮碗45的松紧度。

优选地,所述油管1上还设有丝堵和筛管,所述丝堵设置在所述油管1底部,所述筛管设置在所述丝堵上方。

优选地,所述井下管柱还包括管套3,所述管套3设置在所述井下管柱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托砂器4与水力喷射泵的泵筒2相连接,泵筒2下端连接有封隔器5,使管套3内形成两个流道:动力液流道和混合液流道,同时将封隔器5下方的地层液与混合液隔开;在水力喷射泵的排采过程中,当地层液含砂时,因砂的密度较大,容易下沉,堆积在泵筒2下端,托砂器4的托砂皮碗45外径与井筒内径尺寸相同或相近,紧贴管套3内壁,同时其距离泵筒2的排出口较近,托砂器4将地层液产砂托住,防止下沉至封隔器5顶端,在流动的混合液作用下,部分随混合液排至地面,其余部分不会堆实,处于松散状态,不影响封隔器5的解封。

最后应该说明,以上实施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质的修改或者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