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8866发布日期:2020-09-11 21:5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坑道支护工作中的钻孔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绕车身无缝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



背景技术: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井下进行一些坑道钻探作业,还要进行煤矿巷道支护工作。受我国煤炭的储藏地质条件和煤层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煤矿现场施工条件的差别,需要满足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不仅实现坑道钻探,还能同时进行多孔施工,大大提高锚杆钻机的施工效率,这也是未来锚杆钻机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冒顶事故已成为煤矿安全领域最大的隐患之一,而冒顶治理的关键及重点又在于巷道支护的施工。锚杆钻机主要用于煤矿巷道钻孔,提高支护效果和巷道的利用率,加快巷道成型速度。

传统锚杆钻机操作起来劳动强度大,且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施工困难大,无法满足锚孔在同一直线上的施工要求;也不能满足大、中、小、窄巷道的施工要求;锚孔质量不高、钻孔角度有误差、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且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现今岩土锚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锚杆钻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煤矿的开采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解决目前的钻孔设备无法实现锚孔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满足大、中、小、窄巷道的施工要求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包括基座部分,还包括周向成孔部分和两级折叠部分,均承载于基座部分上,所述周向成孔部分包括第一周向成孔部分和第二周向成孔部分,位于基座部分其中两侧;所述两级折叠部分包括第一两级折叠部分和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位于基座部分另外两侧;第一周向成孔部分和第二周向成孔部分结构相同并且间隔设置;第一两级折叠部分和第二两级折叠部分结构相同并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上设置有成孔部分和轴向转动机构,轴向转动机构用于将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轴向转动至与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呈同一水平面,成孔部分用于实现在该水平面上或在轴向转动前或后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所在水平面或在轴向转动前或后第二周向成孔部分所在水平面上的平滑进给钻孔;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包括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二级折叠部与基座部分连接,并绕基座部分产生转动;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连接,并绕二级折叠部产生转动;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用于当成孔部分平滑进给至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上时,二级折叠部相向转动实现倾斜钻孔;还用于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同时朝远离基座部分转动。

具体的,所述基座部分包括行走机构、底座和回转支撑平台;行走机构位于回转支撑平台下,用于平移;回转支撑平台位于底座下,用于实现基座部分上承载的周向成孔部分和两级折叠部分的支撑和旋转。

更具体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履带。

具体的,所述轴向转动机构,包括齿轮啮合机构、滑块移动机构以及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齿轮啮合机构与成孔部分连接,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实现钻杆的进给;滑块移动机构同时连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通过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的轴向旋转。

进一步,所述轴向转动机构还包括侧板,齿轮啮合机构包括齿条,齿条沿侧板外侧水平设置;滑块移动机构包括内侧滑轨和滑块,内侧滑轨设置于侧板内侧;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座部分;侧板与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之间均通过回转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滑块通过伸出回转固定装置与滑轨连接,回转轴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连接。

具体的,所述滑块移动机构还包括外侧滑轨,所述外侧滑轨位于齿条下方,用于支撑成孔部分滑移。

具体的,所述成孔部分,包括钻杆、钻杆固定装置、动力头、底板以及回转固定装置;成孔部分通过底板与齿轮啮合机构连接,底板上连接回转固定装置,回转固定装置上通过钻杆固定装置连接钻杆,钻杆在动力头的作用下实现径向往复进给。

进一步,所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的转动,二级折叠部和基座部分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二级折叠部相对于基座部分的转动。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还包括侧向液压油缸,侧向液压油缸的活塞端与二级折叠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座部分;液压油缸上连接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均包括侧向板,侧向板的外侧设置齿条和滑轨,滑轨位于齿条下,与齿条平行,当轴向转动机构转至侧板与侧向板位于同一平面时,该齿条与齿轮啮合机构无缝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①巧妙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机构以及滑轨移动机构对钻孔设备进行移动的同时起到定位作用,可以实现锚孔在同一直线上。

②车身可以根据巷道的宽窄和高低进行两级折叠,能够满足大、中、小、窄巷道的施工要求。

③左右两侧两部钻臂可同时工作,实现力矩平衡,提高了工作时进行定位的准确性和锚孔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④两钻臂和底座可以实现独立旋转,能够满足钻孔轴线和铅锤线的施工夹角要求,同时可以根据巷道的坡度来调整钻臂角度以满足锚孔的定位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交叉孔,满足钻孔平行度要求。

⑤通过拆卸钻臂连接板上的固定轴,利用车身上的齿轮齿条传动装置和三级液压杆,可完成钻臂沿着机身进行360°旋转,实现钻臂无缝施工钻孔,既保证锚孔孔距相等并且锚孔在同一直线上,也减少了后期维护。

⑥钻孔质量高,钻孔的定位准确性高,钻孔角度误差小,结构紧凑,操作灵活,体积小,提高锚杆钻机的通过性。

⑦采用履带底盘,克服了井下巷道路况复杂的困难,大大提高了车身稳定性和承载力。

⑧钻机配备了大扭矩马达,提高转场效率,并且车架可拆卸,方便锚杆钻机的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钻机三维示意图;

图2为工作状态1进给流程图;

图3为工作状态2进给流程图;

图4为工作状态3进给流程图;

图5为工作状态4进给流程图;

图6为工作状态5进给流程图;

图7为工作状态1主视图;

图8为工作状态1俯视图;

图9为工作状态1左视图;

图10为工作状态2主视图;

图11为工作状态2俯视图;

图12为工作状态2左视图;

图13为工作状态2三维视图;

图14为工作状态3主视图;

图15为工作状态3俯视图;

图16为工作状态3左视图;

图17为工作状态3三维视图;

图18为工作状态4主视图;

图19为工作状态4俯视图;

图20为工作状态4左视图;

图21为工作状态4三维视图;

图22为工作状态5主视图;

图23为工作状态5俯视图;

图24为工作状态5左视图;

图25为工作状态5三维视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钻杆,2:回转固定装置,3:钻杆固定装置,4:底板,5:外侧滑轨,6:齿条,7:齿轮①,8:侧板,9:侧向板,10:齿轮②,11:齿轮③,12:动力头,14:回转轴,15:齿轮④,16:齿轮⑤,17:底座,18:回转支撑平台,19:履带轮,20:内侧滑轨,21: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2:固定装置,23:螺母,24:液压油缸,25:侧向液压油缸,26: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7:回转轴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中,所述前(后)侧向板上部分对应一级折叠部,前(后)侧向板下部分对应二级折叠部,前或后,一级或二级并无先后顺序和其他物理意义,仅为区分不同位置的部件结构。

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部件名称中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等,其中的“第一”、“第二”并无绝对的先后顺序和其他物理意义,仅是为区分不同位置的不同齿轮。

本实用新型中,周向成孔部分包括第一周向成孔部分和第二周向成孔部分,其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仅以第一周向成孔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成孔部分和轴向转动机构。其中,具体的,轴向转动机构包括齿轮啮合机构、滑块移动机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以及侧板,齿轮啮合机构、滑块移动机构以及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均依靠侧板进行,齿轮啮合机构包括齿条和齿轮①,齿条沿侧板外侧水平设置并一直延伸到前(后)向板上,齿轮带动成孔部分沿着齿条进给移动;滑块移动机构包括内侧滑轨和外侧滑轨以及相对应的滑块,内侧滑轨水平设置在侧板内侧,主要为了嵌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为直线往复运动机构提供运动活动支撑,外侧滑轨设置在侧板外侧,并位于齿条下,通过相应的滑块与成孔部分连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主要依靠气缸,气缸的活塞端嵌入侧板内侧滑轨中,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控制侧板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中,两级折叠部分分为第一两级折叠部分和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其结构相同,此处仅以第一两级折叠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其分为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所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的转动,二级折叠部和基座部分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二级折叠部相对于基座部分的转动,具体的,第一齿轮传动机构主要包括齿轮②和齿轮③,齿轮②设置在一级折叠部底部侧边位置,齿轮③设置在二级折叠部底部侧边位置,通过齿轮②和齿轮③的啮合转动实现一级折叠部的翻转,同样的,第二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轮④和齿轮⑤,齿轮④设置在二级折叠部底部侧边位置,齿轮⑤设置在基座部分的板上,通过齿轮④和齿轮⑤啮合转动实现二级折叠部的翻转。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包括基座部分,还包括周向成孔部分和两级折叠部分,均承载于基座部分上,所述周向成孔部分包括第一周向成孔部分和第二周向成孔部分,位于基座部分其中两侧;所述两级折叠部分包括第一两级折叠部分和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位于基座部分另外两侧;第一周向成孔部分和第二周向成孔部分结构相同并且间隔设置;第一两级折叠部分和第二两级折叠部分结构相同并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上设置有成孔部分和轴向转动机构,轴向转动机构用于将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轴向转动至与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呈同一水平面,成孔部分用于实现在该水平面上或在轴向转动前或后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所在水平面或在轴向转动前或后第二周向成孔部分所在水平面上的平滑进给钻孔;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包括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二级折叠部与基座部分连接,并绕基座部分产生转动;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连接,并绕二级折叠部产生转动;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用于当成孔部分平滑进给至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上时,二级折叠部相向转动实现倾斜钻孔;还用于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同时朝远离基座部分转动。

具体的,所述基座部分包括行走机构、底座17和回转支撑平台18;行走机构位于回转支撑平台18下,用于平移;回转支撑平台18位于底座17下,用于实现基座部分上承载的周向成孔部分和两级折叠部分的支撑和旋转。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履带19。

所述轴向转动机构,包括齿轮啮合机构、滑块移动机构以及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齿轮啮合机构与成孔部分连接,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实现钻杆的进给;滑块移动机构同时连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通过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周向成孔部分或第二周向成孔部分的轴向旋转。

更具体的,所述轴向转动机构还包括侧板8,齿轮啮合机构包括齿条6,齿条6沿侧板8外侧水平设置;滑块移动机构包括内侧滑轨20和滑块,内侧滑轨20设置于侧板8内侧;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24,液压油缸24的活塞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座部分;侧板8与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之间均通过回转轴14可拆卸连接。

其中,滑块通过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与滑轨连接,回转轴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连接。

具体的,所述滑块移动机构还包括外侧滑轨5,所述外侧滑轨5位于齿条6下方,用于支撑成孔部分滑移。

具体的,所述成孔部分,包括钻杆1、钻杆固定装置3、动力头12、底板4以及回转固定装置2;成孔部分通过底板4与齿轮啮合机构连接,底板4上连接回转固定装置2,回转固定装置2上通过钻杆固定装置3连接钻杆1,钻杆1在动力头12的作用下实现径向往复进给。

进一步,所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一级折叠部和二级折叠部的转动,二级折叠部和基座部分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二级折叠部相对于基座部分的转动。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还包括侧向液压油缸25,侧向液压油缸25的活塞端与二级折叠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座部分;侧向液压油缸25上连接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

所述第一两级折叠部分或第二两级折叠部分均包括侧向板9,侧向板9的外侧设置齿条和滑轨,滑轨位于齿条下,与齿条平行,当轴向转动机构转至侧板8与侧向板9位于同一平面时,该齿条与齿轮啮合机构无缝对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可进行周向旋转多孔施工的折叠锚杆钻机,主要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油缸,齿轮齿条机构,齿轮啮合部分,固定销,回转支撑机构,分级平台,滑轨等结构,实现了两级折叠功能和平移进给功能。本装置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座部分。由履带轮19、底盘、底座17、底部回转支撑平台18、主动齿轮构成。履带轮19和底盘通过车轴和螺栓进行连接;底部的回转支撑平台18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底座17和底盘上;底座上通过螺栓将侧向板9下部分旋转的主动齿轮位置固定。履带轮19负责锚杆钻机的平移进给作业;回转支撑平台18可以实现锚杆钻机上半部分整体的旋转,适用于空间位置狭小的成孔作业;底座17部分用来固定和支撑其他部分,为内部液压缸的放置预留空间,也为其余结构提供安装载体。

第二部分是两级折叠部分。由前侧向板9上部分、前侧向板9下部分、后侧向板9上部分、后侧向板9下部分、回转轴固定装置17、传动轴、上部分转动的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下部分转动的两个从动齿轮、侧向液压油缸25、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构成。前后两个侧向板9分别由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上部分和下部分、下部分和底座以及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传动轴通过轴孔配合进行连接。下部分侧面通过螺栓将前后两个侧向板9上部分旋转的主动齿轮位置固定,相应的在主动齿轮转动的一侧,通过轴孔配合将其余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在两侧的传动轴末尾处。侧向液压油缸25和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通过轴孔配合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个侧向板9和底座上。通过安装在传动轴上的齿轮与主动齿轮进行啮合,实现前后两个侧向板9的轴向转动。当前后两个侧向板9需要进行下部分旋转的时候,相应内侧的液压缸在伸长的同时绕着其自身回转轴进行旋转,应保证液压缸伸长和回转的速度与齿轮带动旋转的速度相同,从而提高前后两个侧向板9的稳定性和整体安全性。

第三部分是周向的成孔部分。由齿条6、内侧滑轨20、外侧滑轨5、主动齿轮、底板4、回转固定装置2、成孔部分构成。回转固定装置2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成孔平台和底板4上;底板4通过螺栓和滑块固定;主动齿轮通过轴孔配固定在底板4上;齿条6和外侧滑轨5固接在周围的四个侧板8上,可以控制成孔平台装置平移进给的方向,以及提高成孔施工时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四个方向的侧板上方的齿条6和齿轮进行啮合,通过齿轮的回转,带动成孔平台装置进行移动。

左右侧板的转动部分,由三级液压油缸、内侧滑轨20、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回转轴14构成。三级液压油缸和回转轴14通过轴孔配合一侧连接在底座上,另一侧通过回转轴14和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连接。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通过螺栓固定在内侧滑轨20上。内侧滑轨20固接在左右两侧板8上。左右两侧板8通过两侧的轴孔配合固定在前后侧板8和底板4上。当需要进行长距离成孔时,拆开一侧的轴孔配合,保留另一侧,通过内部的多级液压油缸和左右侧板8内侧滑轨20装置将左右两侧板8转动到适合工况位置,进行成孔作业。当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保养时,拆开左右侧板8两侧的轴孔配合,拆下成孔平台装置和底板4,通过侧边两级折叠部分将前后侧板8转动到适合工况位置,进行维修或者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钻机,可以实现以下工作状态,每种工作状态均有其各自的进给流程图:

工作状态1:

首先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工作时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和钻杆1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进行新一轮进给运动。成孔工作部分通过左右侧板8的外侧滑轨5和底板4连接在左右两侧板8。当打完一个孔,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以后,通过安装在底板4上的齿轮和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进给到相应位置,加载钻杆1,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本实用新型的钻机,其工作状态1可实现同时在前后侧或者左右侧并排成孔的效果。

工作状态2: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两侧长距离成孔时,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开左侧板8右侧的回转固定轴,拆开右侧板8右侧的回转固定轴。分别通过螺母23固定好左右两侧板8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右两侧板8绕回转轴14转动,同时三级液压油缸24随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内侧轨道20进行运动,直到左右两侧板8与前后侧向板9进行水平面重合,重合以后,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22和螺母23进行定位,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和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2可实现同时在前后侧进行长距离成孔的效果。

工作状态3: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单侧快速长距离成孔时,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开左侧板8的左侧回转固定轴,拆开右侧面的右侧回转固定轴。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好左右两侧面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右两侧面板绕回转固定轴转动,同时三级液压油缸24随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自身轨道进行运动,直到左右两侧面板与前侧面板进行重合,重合以后。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和螺母进行定位,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两个成孔部分在同一工作面,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和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3可实现单侧快速长距离成孔的效果。

工作状态4: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一侧快速长距离成孔和另一侧偏移角度成孔时,首先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开左侧面的右侧回转固定轴,拆开右侧面的右侧回转固定轴。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好左右两侧面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右两侧面板绕回转固定轴转动,同时三级液压油缸24随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自身轨道进行运动,直到左侧板8与后侧向板9,右侧板8与前侧向板9水平面进行重合。重合以后,通过安装在底板4上的齿轮和侧边板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后侧向板,回收三级液压油缸24,左侧板8随着回转固定轴进行转动,三级液压油缸24绕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安装左侧面板的右侧回转固定轴,拆掉左侧面的左侧回转固定轴,继续控制三级液压油缸24伸出,伸出回转固定装置沿着内侧轨道进行运动,控制左侧板8和前侧向板9水平面重合。

后侧向板9的下部分和底座17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传动轴进行连接。装在轴上的齿轮与主动齿轮进行啮合。控制后侧面板下部分的主动齿轮转动,实现齿轮啮合,带动整个后侧面板通过传动轴在回转固定装置上转动,同时相应内侧的液压缸伸长且绕着自身的回转轴进行转动,应保证伸长的速度和转动的速度与齿轮带动旋转的速度相同,直至到到达指定位置。通过液压缸的保护,提高了后侧面板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安全性。然后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和螺母进行定位,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底板4上的齿轮和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4可实现一侧快速长距离成孔和另一侧偏移角度成孔的效果。

工作状态5:

当钻机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保养时,首先拆掉成孔部分,然后拆掉左右两侧板8的回转轴14,整个左右两侧部分拆开。前侧向板9的上部分(一级折叠部)和下部分(二级折叠部),下部分和底座17以及后侧面板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下部分和底座通17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传动轴进行连接。轴上的齿轮与主动齿轮进行啮合。首先控制前后侧面板的上部分的主动齿轮转动,实现齿轮啮合,带动前后侧面板的上部分通过传动轴在回转固定装置上转动,到达指定位置。然后控制前后侧面板下部分的主动齿轮转动,实现齿轮啮合,带动整个前后侧面板通过传动轴在回转固定装置上转动,同时相应的内侧的液压缸伸长且绕着自身的回转轴进行转动,应保证伸长的速度和转动的速度与齿轮带动旋转的速度相同,直至到达指定位置,然后进行固定。这样整个车体内部就可以整体呈现在跟前,可以进入内部进入及时的维修和保养。非常方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工作状态1:

首先通过履带19轮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钻杆1工作时,底座17内侧的油缸固定不动,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和钻杆1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进行新一轮进给运动。成孔工作部分通过底板4和滑轨5连接在左侧板8和右侧板8上。当打完一个孔,回退到初始位置以后,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7和侧边板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2: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两侧长距离成孔时,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开左侧板8的右侧回转轴14,拆开右侧板8的右侧回转轴14。分别通过螺母23固定好左右侧板8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侧板8绕其左侧回转轴14转动,右侧板8绕其左侧回转轴14转动。同时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绕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内侧滑轨20进行运动,直到左侧板8与后侧向板9重合(位于同一水平面),右侧板8与前侧向板9进行重合。然后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5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22和螺母23进行定位,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7和左侧板8和右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3: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单侧快速长距离成孔时,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掉左侧板8的左侧回转轴14,右侧板8的右侧回转轴14。分别通过螺母23固定好左侧板8和右侧板8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进而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侧板8绕其右侧回转轴14转动,右侧板8绕其左侧回转轴14转动,同时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绕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内侧滑轨20进行运动,直到左侧板8和右侧板与前侧向板9进行重合。通过螺母23固定好左侧板8和右侧板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5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22和螺母23进行定位,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两个成孔部分在同一工作面,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固定底板4的齿轮7和侧板8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4:

钻机工作时,通过履带轮19进给到相应工作位置,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回转运动,实现成孔。当需要进行一侧快速长距离成孔和另一侧偏移角度成孔时,首先移动钻机到相应位置,固定好钻机,拆开左侧板8的右侧回转轴14,拆开右侧板的右侧回转轴14。分别通过螺母23固定好左侧板8和右侧板内侧的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分别伸出,进而左侧板8绕其左侧回转轴14转动,右侧板8绕其左侧回转轴14转动。同时两个三级液压油缸24绕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内侧滑轨20进行运动,直到左侧板8与后侧向板9重合,右侧板与前侧向板9水平面重合。重合以后,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7和左侧板8以及右侧板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后侧向板9,然后伸回三级液压油缸,左侧板8随着回转轴14进行转动,三级液压油缸绕着自身回转轴进行转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安装左侧板8的右侧回转轴14,拆掉左侧板8的左侧回转轴14,继续控制三级液压油缸伸出,同时伸出回转固定装置21沿着内侧滑轨20进行运动,控制左侧板8和前侧向板9进行重合。

后侧向板9的下部分和底座17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传动轴进行连接,装在轴上的齿轮15与主动齿轮16啮合。控制后侧向板下部分的主动齿轮16转动,带动齿轮15啮合,整个后侧向板通过传动轴在轴回转固定装置27上转动,同时相应的侧向液压油缸25伸长且绕着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进行转动,侧向液压油缸25伸长的速度和转动的速度与齿轮16带动旋转的速度相同,直到到达指定位置。通过侧向液压油缸25的保护,保证了后侧向板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然后将成孔平台装置进行平移的滑轨5末尾处通过固定装置22和螺母23进行卡死,保证成孔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动力头12带动钻杆1进行运动。当进给运动完成后,动力头12回退到初始位置,重新加载钻杆1,通过安装在底板4的齿轮7和侧板上的齿条6进行啮合,成孔部分进给到相应位置,进行新一轮的成孔。

工作状态5

当钻机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按时维护时,首先拆掉成孔部分,然后拆掉左右侧板8和回转轴14。前侧向板9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下部分和底座17以及后侧向板9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下部分和底座17通过回转轴固定装置27,传动轴进行连接。首先控制前后侧向板9的上部分的主动齿轮11转动,带动齿轮10实现齿轮啮合,前后侧向板9的上部分通过传动轴在回转轴固定装置27上转动,到达指定位置。然后控制前后侧向板9下部分的主动齿轮16转动,带动齿轮15转动,实现齿轮啮合,前后侧向板9通过传动轴在回转轴固定装置27上转动,同时相应的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和侧向液压油缸25伸长且绕着侧向液压油缸回转轴26进行转动,伸长的速度和转动的速度与齿轮带动旋转的速度相同,直到到达指定位置,然后进行整体固定。这样整个车体内部就可以整体呈现在跟前,可以进入内部进入及时的维修和保养。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