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1432发布日期:2020-06-12 16:3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次山区强烈地震、高位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以后,特别对于复杂地形条件的山区公路的隧道洞口成为了“重灾区”,隧道洞门墙被砸坏,道路被落石堆积造成断道,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被落石直接砸中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如何有效的对隧道洞口段落石进行防护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洞口段防落石的方法为设置主、被动网。但主动网防护面积有限,且坡面垮塌区域也在随时间不断发展,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被动网作为被动防护措施,其防护能力有限,且随着防护量的增加,如不及时清理,在后续的防护过程中基本起不到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洞口段防落石的方法为设置主、被动网,但主动网防护面积有限,且坡面垮塌区域也在随时间不断发展,被动网作为被动防护措施,其防护能力有限,需要及时清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包括在隧道洞口明洞段外围紧贴山体修建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呈梯形,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个倾斜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混凝土结构顶面和侧面靠近山体的一侧均与山体坡面相切,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以及两侧面的底部上均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挂设有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侧面的上方。

本发明的隧道洞口段结构,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本发明在隧道洞口明洞段用混凝土修建一种呈梯形的混凝土结构,该结构顶部、两倾斜的侧面都采用圆弧型,而且与山体相交的一侧变陡并与山体坡面相交,再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支撑柱,支撑柱顶部挂设柔性防护网,即整个防护体系由被动网+支撑柱+三面圆弧形混凝土结构组成。当坡面落石滚落而来之后,当冲击能量低,滚落速度较慢时,由于结构三面都是圆弧状,可引导落石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当冲击能量高,滚落速度较快时,由于混凝土结构顶面远离山体的一侧为圆弧末端,呈“翘起”结构,落石不会越过混凝土结构滚落到隧道洞口或道路上去,而是不断通过“w”型的运动轨迹,沿两边侧面向下运动;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柔性防护网,可以将由于落石速度过快的情况下造成的落石飞溅、跳跃进行拦截,从而形成“双重保险”。

所述支撑柱采用液压杆,能够在柔性防护网受到冲击力时起到良好缓冲的作用。

柔性防护网与山体接触的一侧呈喇叭口形状,与靠近山体的混凝土结构侧形状贴合,形成良好覆盖。

混凝土结构两侧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能够保证落石以适当合适的速度沿着混凝土结构侧面下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将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

2、本发明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整个防护体系由被动网+支撑柱+三面圆弧形混凝土结构组成,可引导落石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避免落石越过混凝土结构滚落到隧道洞口或道路上去;

3、本发明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混凝土结构两侧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能够保证落石以适当合适的速度沿着混凝土结构侧面下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导落石运动轨迹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混凝土结构,2-山体,3-支撑柱,4-柔性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在隧道洞口明洞段外围紧贴山体2修建的混凝土结构1,混凝土结构1的竖直横截面呈梯形,混凝土结构1的顶面和两个倾斜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混凝土结构1顶面和两个侧面靠近山体2的一侧均与山体2坡面相切,混凝土结构1的顶部以及两侧面的底部上均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挂设有柔性防护网4,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混凝土结构1的顶面和两侧面的上方。

本发明的隧道洞口段结构,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本发明在隧道洞口明洞段用混凝土修建一种呈梯形的混凝土结构,该结构顶部、两倾斜的侧面都采用圆弧型,而且与山体相交的一侧变陡并与山体坡面相交,再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支撑柱,支撑柱顶部挂设柔性防护网,即整个防护体系由被动网+支撑柱+三面圆弧形混凝土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当坡面落石滚落而来之后,当冲击能量低,滚落速度较慢时,由于结构三面都是圆弧状,可引导落石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当冲击能量高,滚落速度较快时,由于混凝土结构顶面远离山体的一侧为圆弧末端,呈“翘起”结构,落石不会越过混凝土结构滚落到隧道洞口或道路上去,而是不断通过“w”型的运动轨迹,沿两边侧面向下运动;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柔性防护网,可以将由于落石速度过快的情况下造成的落石飞溅、跳跃进行拦截,从而形成“双保险”。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采用液压杆,能够在柔性防护网受到冲击力时起到良好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柔性防护网与山体接触的一侧呈喇叭口形状,与靠近山体的混凝土结构侧形状贴合,形成良好覆盖。

优选的,混凝土结构两侧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能够保证落石以适当合适的速度沿着混凝土结构侧面下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隧道洞口明洞段外围紧贴山体(2)修建的混凝土结构(1),混凝土结构(1)的竖直横截面呈梯形,混凝土结构(1)的顶面和两个倾斜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混凝土结构(1)顶面和两个侧面靠近山体(2)的一侧均与山体(2)坡面相切,混凝土结构(1)的顶部以及两侧面的底部上均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挂设有柔性防护网(4),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混凝土结构(1)的顶面和两侧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采用液压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防护网(4)与山体(2)接触的一侧呈喇叭口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结构(1)两侧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包括在隧道洞口明洞段外围紧贴山体修建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呈梯形,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个倾斜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混凝土结构顶面和侧面靠近山体的一侧均与山体坡面相切,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以及两侧面的底部上均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挂设有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侧面的上方。本发明的隧道洞口段结构,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黎良仆;赵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