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固井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4064发布日期:2021-03-16 22: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塞体,滑动设置于套管中,用于在水泥头压力作用下沿着套管下行,以隔绝不同液体;

中间塞体,至少设有一个,所述中间塞体沿着所述上塞体的下行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塞体的下端,且与所述上塞体可拆卸式连接,用于与所述上塞体相叠加,以适应更高的压强;以及

下塞体,沿着所述上塞体的下行方向设置于所述中间塞体的下端,且与所述中间塞体可拆卸式连接,用于抵抗来自套管下端传来的反向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塞体包括:

第一硬质芯,为圆柱形外形结构;

第一关节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硬质芯的内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硬质芯固定连接,内圈用于与所述中间塞体相连;

第一外包体,包覆于所述第一硬质芯的外壁面;以及

第一刮削翼,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刮削翼沿着所述第一硬质芯的轴线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刮削翼均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包体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第一硬质芯的内部设有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第一容纳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塞体还包括用于抵抗来自水泥头压强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固连在所述第一硬质芯上端,且所述锥形体的小直径端与所述第一外包体一体成型连接;

其中,所述锥形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在水泥头压力作用下,促使所述锥形体沿着径向张开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塞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内圈的第一阻尼螺钉,所述第一阻尼螺钉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一硬质芯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后并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相抵接;

其中,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一硬质芯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阻尼螺钉穿过的第一螺钉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塞体包括:

第二硬质芯,为圆柱形外形结构,且与所述第一硬质芯同轴设置;

第二关节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硬质芯内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硬质芯固定连接,内圈用于与所述下塞体相连;

第一螺纹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硬质芯的远离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一端,且轴线与所述第二硬质芯的轴线共线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相连;

第二外包体,包覆于所述第二硬质芯的外壁面;以及

第二刮削翼,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刮削翼沿着所述第二硬质芯的轴线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刮削翼均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包体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硬质芯中设有用于安置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第二容纳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塞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内圈的第二阻尼螺钉,所述第二阻尼螺钉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外包体、所述第二硬质芯及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后并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相抵接;

其中,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外包体、所述第二硬质芯及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设有用于所述第二阻尼螺钉穿过的第二螺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塞体包括:

第三硬质芯,为圆柱形外形结构,且与所述第二硬质芯同轴设置;

第二螺纹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硬质芯的一端,且轴线与所述第三硬质芯的轴线共线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相连;

第三外包体,包覆于所述第三硬质芯的外壁面;以及

第三刮削翼,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刮削翼沿着所述第三硬质芯的轴线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三刮削翼均套设于所述第三外包体的外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硬质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三硬质芯一体成型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芯与所述第二硬质芯间设有第一间隔空隙,所述第一间隔空隙内充满第一外包体;

所述第二硬质芯与所述第三硬质芯间设有第二间隔空隙,所述第二间隔空隙内充满第二外包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固井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二外包体及所述第三外包体的结构相同,均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固井胶塞,属于固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塞体、中间塞体以及下塞体。其中,上塞体用于在水泥头压力作用下沿着套管下行,以隔绝不同液体。中间塞体至少设有一个,中间塞体沿着上塞体的下行方向设置于上塞体的下端,且与上塞体可拆卸式连接,用于与长塞体相叠加,以适应更高的压强。下塞体沿着上塞体的下行方向设置于中间塞体的下端,且与中间塞体可拆卸式连接,用于抵抗来自套管下端传来的反向压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固井胶塞通过对上塞体、中间塞体及下塞体的分体式设计,能够保证对三者所形成的塞体的长度进行随机调整,以便于适应不同压强的套管。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生;孙合平;吕新明;高文亮;许兵;袁振;滑铭铭;林云鹏;魏志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上善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