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7917发布日期:2022-04-09 08:2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盾构隧道以其非开挖、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特点,在地铁、铁路、公路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盾构隧道衬砌以预制混凝土管片为主,为避免管片拼装时角部混凝土点接触应力过大、混凝土脱落,通常在管片内侧接缝处内退几毫米,管片拼装后形成嵌缝槽,考虑接缝防水要求,管片拼装结束后通常采用橡胶条或嵌缝胶进行嵌缝处理。
3.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传统的填缝都是采用人工一手持拿堵缝剂桶,另一手持拿铲子,将填缝剂一点一点的向隧道管片的缝隙中塞入,两侧和底部进行塞入时操作难度相较简单,当向顶部缝隙中填塞时,受重力影响填缝剂填充难度非常大,因而导致隧道管片填缝速度特别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以解决上述人工填缝速度较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包括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所述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部设置有盛剂箱,所述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第一环杆一侧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环杆一侧的连接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导管,所述电机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漏剂管。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数量为五个且形状相同均为u型,五个所述连接杆呈圆周等距安装,且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五个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一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盛剂箱底部贯穿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靠近漏剂管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漏剂孔,所述导管靠近漏剂管一侧与电机一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8.优选的,所述漏剂管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进剂孔,所述进剂孔一侧与导管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漏剂管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漏剂孔,且漏剂管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
9.优选的,所述移动轮数量为八个,四个所述移动轮为一组呈圆周等距安装于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外壁,一组所述移动轮的一端与漏剂管的底端位于同一圆周上。
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为中空圆环状,且转动轴活动套接于支撑杆的外壁,所述转动轴的厚度值小于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之间的间距值。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盛剂箱中加入的堵漏剂可以从第一漏剂孔流出进入进剂孔中,堵漏剂流进漏剂管中后,因漏剂管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漏剂管底部在只受到
重力作用时不会滴出堵漏剂,使得电机带动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漏剂管进行转动,漏剂管底部位于隧道管片的缝隙边缘,通过离心力将漏剂管中的堵漏剂进行甩出,对隧道管片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达到填缝速度快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第一环杆;2、第二环杆;3、连接杆;4、移动轮;5、盛剂箱; 6、导管;61、第一漏剂孔;7、电机;8、支撑杆;9、转动轴;10、漏剂管; 11、进剂孔;12、第二漏剂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包括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外部设置有盛剂箱5,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4,第一环杆1一侧的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7,第一环杆1一侧的连接杆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导管6,电机7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9,转动轴9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漏剂管10。
20.其中,连接杆3数量为五个且形状相同均为u型,五个连接杆3呈圆周等距安装,且连接杆3用于连接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五个连接杆3相邻的一端通过支撑杆8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3将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进行固定,同时不会影响漏剂管10的转动。
21.其中,盛剂箱5底部贯穿安装有导管6,导管6靠近漏剂管10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漏剂孔61,导管6靠近漏剂管10一侧与电机7一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使得向盛剂箱5中加入的堵漏剂可以从第一漏剂孔61流出。
22.其中,漏剂管10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进剂孔11,进剂孔11一侧与导管 6位于同一水平面,漏剂管10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漏剂孔12,且漏剂管10 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使得向盛剂箱5中加入的堵漏剂可以从第一漏剂孔61流出进入进剂孔11中,漏剂管10底部在只受到重力作用时不会滴出堵漏剂。
23.其中,移动轮4数量为八个,四个移动轮4为一组呈圆周等距安装于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外壁,一组移动轮4的一端与漏剂管10的底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使得电机7带动带动转动轴9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漏剂管10进行转动,漏剂管10底部位于隧道管片的缝隙边缘,通过离心力将漏剂管10中的堵漏剂进行甩出,对隧道管片的缝隙进行填充。
24.其中,转动轴9为中空圆环状,且转动轴9活动套接于支撑杆8的外壁,转动轴9的厚度值小于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之间的间距值,使得转动轴9 可以在支撑杆8外壁进行转动,同时不会触碰第一环杆1、第二环杆2和连接杆3。
2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向盛剂箱5中加入的堵漏剂可以从第一漏剂孔61流出进入进剂孔11中,堵漏剂流进漏剂管10中后,因漏剂管10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漏剂管10底部在只受到重力作用时不会滴出堵漏剂,且一组移动轮4的一端与漏剂管10的底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使得电机 7带动带动转动轴9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漏剂管10进行转动,漏剂管10底部位于隧道管片的缝隙边缘,通过离心力将漏剂管10中的堵漏剂进行甩出,对隧道管片的缝隙进行填充即可。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包括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外部设置有盛剂箱(5),所述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4),所述第一环杆(1)一侧的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第一环杆(1)一侧的连接杆(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导管(6),所述电机(7)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漏剂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数量为五个且形状相同均为u型,五个所述连接杆(3)呈圆周等距安装,且连接杆(3)用于连接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五个所述连接杆(3)相邻的一端通过支撑杆(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剂箱(5)底部贯穿安装有导管(6),所述导管(6)靠近漏剂管(10)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漏剂孔(61),所述导管(6)靠近漏剂管(10)一侧与电机(7)一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剂管(10)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进剂孔(11),所述进剂孔(11)一侧与导管(6)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漏剂管(10)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漏剂孔(12),且漏剂管(10)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4)数量为八个,四个所述移动轮(4)为一组呈圆周等距安装于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外壁,一组所述移动轮(4)的一端与漏剂管(10)的底端位于同一圆周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9)为中空圆环状,且转动轴(9)活动套接于支撑杆(8)的外壁,所述转动轴(9)的厚度值小于第一环杆(1)和第二环杆(2)之间的间距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隧道管片嵌缝装置,包括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所述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第一环杆一侧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盛剂箱中加入的堵漏剂可以从第一漏剂孔流出进入进剂孔中,堵漏剂流进漏剂管中后,因漏剂管顶部的宽度值大于底部的宽度值,漏剂管底部在只受到重力作用时不会滴出堵漏剂,使得电机带动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漏剂管进行转动,漏剂管底部位于隧道管片的缝隙边缘,通过离心力将漏剂管中的堵漏剂进行甩出,对隧道管片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达到填缝速度快的效果。到填缝速度快的效果。到填缝速度快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平 郭永利 刘超凡 陈首一 徐光辉 陈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建平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